时殿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1&rec=617&run=13

时殿元 (1863~1948) 牛庄镇时家村人,吕剧的主要创始人,绰号“时鸭兰” (
“鸭兰儿”是当地一种叫声清脆婉转的小鸟)。
时殿元自幼以唱民间小曲讨饭为生。他虽不识字,但天资聪慧,记忆力惊人,嗓
音甜美,15岁就开始独自“唱门子”(一种唱曲要饭的方法)。清光绪五年(1879年),
随谭家村民间艺人谭立盈外出卖唱。清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山东琴书传入广北一
带,时殿元便以演唱琴书为业,常与人搭伙在当地、邻县卖艺演唱。光绪十三年 (18
87年),他到曹州府学艺,后又到河南开封、安阳一带边卖唱边学艺。在演唱过程中,
他善于把学到的各种腔调与本地流行的小曲融合贯通,适应群众欣赏习惯,演唱技艺
日趋精湛,慕名学艺者甚多。光绪十九年(1893年)后,时殿元和崔心悦、崔心庆、谭
明伦、武春田等5人组成山东琴书班社同乐班,经常活动在广饶、博兴、滨县、利津、
沾化、周村、博山、淄川、张店、益都、寿光、潍县和胶东地区,远至大连、沈阳、
哈尔滨等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冬,同乐班在诸城赵村与京剧班唱“对台戏”失败。为了
与其他戏班抗衡,时殿元决心改造传统的山东琴书。他从京剧的服装、道具、表演等
方面受到启发,与班内崔心悦、崔心庆、谭明伦等人商议,决定将角色少、道具简单
的琴书段子《王小赶脚》由坐唱改为化装演出。光绪二十六年腊月二十三日(1901年2
月11日) ,“同乐班”在家乡时家村首演新戏。时殿元化装扮王小执鞭赶驴,崔心悦
化装扮二姑娘,身缚驴形道具,做骑驴状。二人载歌载舞,表演生动活泼,令观众耳
目一新,演出获得成功。此后,时殿元等又陆续将琴书《蓝瑞莲打水》、《王汉喜借
年》、《洞宾戏牡丹》、《朱买臣休妻》、《白蛇传》、《空棺记》等50多个书目改
为化装演出,并在内容、唱腔、表演、道具、伴奏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戏剧
的特征更为明显。其他琴书艺人争相效仿,化装扬琴得到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深受
群众欢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冬,时殿元以同乐班为基础,创建共和班。191
5年共和班解体, 时殿元又组建时谭班。他一面领班演出,一面收徒传艺,使时家村
一带成为传播和发展化装扬琴的中心。
时殿元一生中广采博取,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唱技艺。他曾向著名琴书艺人商秀岭、
殷田昌虚心求教, 切磋技艺。 在蓬莱演出时, 虚心向当地知名人士翁乐明请教。1
934年, 年逾古稀的时殿元仍向晚辈、琴书名家商业兴、关云霞学习。时殿元通过吸
收借鉴多种艺术成分,广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幽默活泼、生活气息浓郁、节奏轻松
明快的艺术特点。化装扬琴突破山东琴书的窠臼,具备了戏曲的艺术特征,是吕剧的
雏形。1952年,经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王统照提议,化装扬琴正式定名吕剧,时殿元
作为吕剧的主要创始人,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时殿元一生致力于吕剧艺术事业,直到80岁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授徒很多,较
有名气的弟子就有50多位。济南吕剧团副团长时克远、李同庆就是他的第一代弟子。
1948年秋,时殿元病逝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