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1&rec=581&run=13

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建区后,积极开展文明礼貌活动,以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切实
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绿化、秩序)、“门内达标”制度,综合治理脏、乱、差。
1984年3~9月, 发动12万人次参加西城的突击治理活动,出动车辆13000辆次,清理
卫生死角3000个,清运垃圾8万立方米,平整地面360万平方米,粉刷墙壁20万平方米,
疏通污水沟3万米,整顿街道3万米,设置垃圾箱354个,补修污水沟盖2万块,建花池
150个,植树4.2万棵,种草2000平方米。
除“四害”1956年,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要求,以“除四害、灭
疫病”为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内容。起初,除四害以蝇、蚊、鼠、麻雀为对象,60年
代后不再灭麻雀,臭虫为四害之一。1987年,区政府成立灭鼠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
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爱卫会。采取突击性和经常性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每年春、冬季
节集中灭鼠,重点行业常年灭鼠。1986年3月、8月、10月,东营区、牛庄区分别开展
大型群众性集中灭鼠活动3次,共发放灭鼠盒4500个、毒饵4000公斤,鼠密度由25%下
降到1%。1990年5月,通过省级无鼠害区考核验收。1995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
成立灭鼠领导小组。 1997年春、冬季开展集中灭鼠,共投放毒饵5万余斤,投资10万
余元,鼠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1989~1997年,区政府利用4月、9月爱国
卫生月活动,开展卫生大扫除、治理蚊蝇孽生地。1997年5月,投资3万余元购进消杀
车1辆并配备消杀器材,夏、秋季节定期进行消杀蚊蝇活动,有效地控制了蚊蝇密度。
改水50~60年代,境内农村人畜用水条件很差,绝大多数村饮用坑塘水。建区后,
成立改水领导小组, 组成专门班子实施改水工程。 1988~1997年, 共计投入资金2
661.4万元, 改水工程收到显著效果。1988年全区饮用自来水的村有39个,受益人口
4.38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的25.8%。1990年饮用自来水的村86个,受益人口8.66万
人,占全区农村人口的51%。1993年饮用自来水的村93个,受益人口13.7万人,占农
村人口的80.6%。1996年10月,通过“全国自来水建设先进区”考核验收。1997年,
使用自来水的村172个,受益人口13.76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81%。
两管五改70年代初,境内农村推行“两管五改” (即:管理饮水与粪便,改造厕
所、畜圈、鸡窝、水井、炉灶) 。90年代,农村改厕工作作为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一
项内容,在区政府统一部署下,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建设双瓮漏斗式厕所为试点,
以改建卫生厕所为主要形式,全面改厕。至1997年,全区卫生厕所改造率为48.5%。
创建卫生城市1994年7月,区政府决定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9月,区政府
与区建委、卫生局、环保局、教委、工商分局、公安分局、辛店镇、胜利镇、泰安路
街道办事处、海河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签定创城目标管理责任状。在实施过程中,每
两周组织一次卫生大检查,采取挂红、黄、黑牌措施 (即卫生好的单位挂红牌、卫生
存在一定问题的挂黄牌、卫生很差的挂黑牌) ,促进工作的开展。区政府不定期召开
创城现场会,表扬先进、推动后进,保证了工作健康发展。
1995年4月6日,成立以田吉海为指挥、孙庆九为副指挥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
成的创城指挥部,组织召开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动员大会。7月,区政府先后4次召开专
题会议,组织千人以上大扫除活动15次,动用机械1380台次,清除卫生死角1798个,
搬运垃圾6.7万立方米。组织大型挂牌活动15次,挂红牌163个、黄牌30个、黑牌35个。
《人民卫生报》 以《东营区创城出新招》为题,全面报道东营区创城的做法。同年9
月,区政府召开创城迎检工作动员大会,10月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市区”的考核验收。
是年11月10日区政府召开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并提出奋战3~5年建成全国卫生城市的奋斗目标。
1997年9月, 通过山东省卫生城市复查团的检查验收。年底,全区有市级以上卫
生单位20个、卫生镇3个、卫生村(居)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