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1&rec=24&run=13

东营区地处东营凹陷东部,其东端为青坨子凸起。东营凹陷是济阳坳陷内次一级
负向构造单元。喜山期济阳运动以来,断裂构造进一步强烈活动,凹陷内形成一系列
次一级正、负向构造单元,主要有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坨庄-胜利村-永安镇断裂伴
生构造带、王家岗-陈官庄断阶构造带以及民丰向斜、牛庄向斜、六户洼陷、坨庄-胜
利村洼陷等。
凹陷内次一级构造单元的形成与演化,对油气的运移与富集有着重要作用。新生
代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第三系生油层的发育及储集层的沉积,也控制了同生构造带
的形成,为油气富集准备了场所。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本带也称凹陷中央隆起带,由郝家(辖区外)、现河庄、东营
、辛镇、广利等背斜及一些鼻状和断块构造所组成。带内断层、断块发育,构造面貌
复杂,但仍具背斜构造的轮廓。沙三段沉积时期,本带已初具背斜形态,呈东西向延
展,分隔了六户洼陷和坨庄-胜利村洼陷;沙一段沉积时期,东西向主断裂构造作用
增强,构造带呈东西向的地堑面貌。
中央隆起带中段为东营、辛镇两个背斜构造,基本构造面貌为一被鞍部连接起来
的两个隆起构造。整个构造被两组近东西向大断层切断,形成一个东西长28公里、南
北宽7.7公里的大地堑。东营地堑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3°~5°,较平缓;辛镇
构造南缓北陡,南翼倾角3°~5°,北翼13°~20°。
地堑由于长期继承性的断裂活动,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形成的断层多达210条。
断层落差大的可达600米,小的仅几十米至十几米,均为正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为
40°~60°。东营、辛镇两个背斜构造被210条断层切割成180余个断块,断块区的升
隆造成地垒、地堑相间排列的错综景象。
广利鼻状构造位于中央隆起带的东部,东邻青(坨子)南洼陷,西为牛庄向斜,轴
向近南北,长约7公里,宽约7.5公里。鼻状构造两翼接近对称,西倾6°~12°,东
倾4°~12°,南倾2°~7°。构造内断层发育,大小断层43条,均为正断层。分为
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3组断裂系统,主要断层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距8~416米,
一般50~150米。断层面倾角30°~60°,一般45°~55°,大体上部陡、向下变缓

坨庄-胜利村-永安镇断裂伴生构造带构造带中段分布在辖区内。断裂伴生构造带
内的局部构造是主干断裂的伴生产物,往往沿着主断裂呈串珠状分布。这些局部构造
控制了油气富集,油气藏沿着主干断裂成带状分布。
该构造带在前第三纪时期产生胜北和永北断层,并且一直继续活动到馆陶组沉积
时期;沙河街组沉积早期,沿断裂下降为深洼陷;至沙二段沉积时期,又开始上隆∞
皱,转洼为隆,产生坨庄(辖区外)、胜利村等一系列背斜构造和鼻状构造。
胜利村-坨庄构造为同生断层作用下(也包括塑性层拱张作用)形成的逆牵引背斜
构造。以沙二段顶部红色泥岩标志层为准,构造轴向近东西向,长15公里,东宽西窄
呈葫芦状,东部宽7.5公里,西部宽4公里。两构造高点间以狭窄的鞍部相连接。在该
构造范围内共发现58条断层,落差最大者可达500米,小者仅数十米至几米,均为正
断层。
王家岗-陈官庄断裂阶状构造带发育在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位于斜坡向深洼陷
过渡的转折地带,被数条走向断层切割而成。该带北段分布在辖区内。断阶带上的王
家岗局部构造,在沙四段沉积时期是一个北东向的大型古鼻状构造;至沙三中段沉积
末期发育完善。后期断层又将该构造分割成4个台阶,形成4个次一级的鼻状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