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创立墨家学派,广收门徒,传道授业,至老不衰。《吕氏春秋》说:“孔墨之徒弥丰,充满天下。”又说:“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
《墨子》本书曾言及有“弟子禽滑等三百人”;B110《淮南子》云:“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B111《吕氏春秋》亦云:墨者钜子孟胜以死殉阳城君,“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B112,均可为证。
墨子弟子和再传、三传弟子的活动范围广于孔子弟子,及于卫(高石子、管黔)、宋(禽滑、曹公子)、齐(胜绰、高何、县子硕、治徒娱)、越(公尚过)、楚 (耕柱子;传授系统不明者孟胜、徐弱)、中山(《吕氏春秋.应言》有“于中山王前”与“司马喜”论“非攻”的“墨者师”)。在西方秦国,惠文王(前337年至311年在位)之世,有传授系统不明的墨者田鸠、腹黄享、唐姑果、谢子在活动。
一、及门弟子小传
墨子及门弟子,有文献可考者15人,即禽滑、高石子、高何、县子硕、公尚过、耕柱子、魏越、随巢子、胡非子、管黔氵敖、高孙子、治徒娱、跌鼻、曹公子、胜绰。另外,彭轻生子、孟山、弦唐子,三人事迹并见《墨子》中《贵义》、《鲁问》,是否墨子弟子,无可质证,附缀于末备考。
1、禽滑
禽滑为墨子大弟子和主要助手,协助墨子进行全面工作,其在墨家中地位和影响几乎到了与墨子并称的程度。他原先并不是墨子的学生,与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皆受业于子夏”B113。当时卫国端木叔“其生民之所欲为,人意之所欲玩者,无不为也”。以致家累万金挥霍殆尽,“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禽滑斥端木叔“狂人也,辱其祖矣”B114。后来由于仰慕墨子的为人和才学便转到墨子门下。禽滑为人忠正,对老师非常忠心,“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B115,得到墨子的赞许和信赖。墨子“乃具酒脯,寄于大山(泰山),灭茅坐之,以醮禽子。”禽滑曰:“凤鸟之不出,诸侯畔(叛)殷周之国,甲兵方起于天下 ,大攻小,强执弱,吾欲守小国,为之奈何!”墨子问:“何攻之守?”禽对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蛾傅、车贲磣、轩车,敢问守此十二者奈何?”墨子遂语以守城之具,六十六事。B116墨子几乎把平生所学都传授给他。《备城门》等11篇主要记载了墨子教禽滑如何进行守城和防御的战略战术。他曾受墨子委派持各种守城工具带领墨家弟子300多人帮助宋国坚守城池。B117
2、高石子
墨子派他去卫国做官,卫国国君给高石子丰厚的俸禄和卿的爵位。为报答卫君,高石子三次去朝见,并出谋划策,可是卫君都未采纳,于是高石子离开卫国,去齐国向老师墨子报告他离卫的缘故。墨子召集禽滑等弟子,称赞高石子说:“夫倍(背)义而向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向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B118
3、 高何、县子硕、治徒娱
高何、县子硕原先都是齐国有名的暴徒,蛮横不讲理,“指于乡曲”,素为乡里人所痛恨,但又拿他们没有办法。后来,他们拜墨子为师,努力刻苦学习,修身从善,由“刑戮死辱之人”,成为“天下名士显人,……王公大人从而礼之。”B119墨子曾对县子硕、治徒娱提出的“行义什么最重要”给予回答:“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B120
4、公尚过
公尚过受业于墨子,学成之后,墨子就推荐他去越国做官。公尚过经常劝说越王要行道义之事,越王对此非常高兴。后来,越王愿以五百里土地相封,请墨子到越国辅政。他为公尚过准备了50多辆车,派公尚过去鲁国迎请墨子。墨子则认为,越王如能实行我的主张,我又何必要接受封地呢?如“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B121
5、耕柱子
墨子认为耕柱子是可以肩负重任的良马,就推荐他去楚国做官。耕柱子按照墨家规矩,“遗十金于子墨子,”B122即把做官挣来的黄金二百两献给墨子,受到墨子的好评。
6、胡非子
胡非子姓齐,是胡公的后代,因为名叫非,所以称作胡非子,拜墨子为师,曾著书三篇。B1237、高孙子、胜绰
胜绰跟随墨子学成之后,墨子就推荐他到齐国将军项子牛那里做官。后来项子牛三次率兵入侵鲁国的领土,每次胜绰都跟着去了。墨子听说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胜绰“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禄胜义也”。B124就派弟子高孙子去项子牛那里,请求项子牛辞掉胜绰。
8、管黔氵敖
墨子曾派他去卫国称颂高石子,以便能让高石子去卫做官。
9、魏越
魏越向老师请教,到各地诸侯国见到国君,应当先说些什么?墨子教导他:“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即根据各国存在的不同矛盾和问题,有选择地宣传和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
10、曹公子
墨子在曹公子学成艺业后,推荐他去宋国做官。三年后,曹公子回来见墨子,对老师说:“过去我做您的学生,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吃了上顿没下顿,连祭祀鬼神的东西都没有。因为您的培养教育,现在我做了官,家里也富裕了,祭祀鬼神也比较谨慎,可是我家里反倒经常有人死亡,我本人也常患病,六畜也不兴旺,您老的学说是不是还有用呢?”墨子回答他说:“鬼神希望人处高官厚禄时能够让贤,财物多了要分给穷人,难道鬼神仅希望得到一点祭品吗?”“今子处高爵禄,而不以让贤,一不祥也;多财而不以分贫,二不祥也,” B125“你侍奉鬼神,只知祭祀,难道你可以这样对你有所责难的鬼神乞求赐福吗?”曹公子和胜绰是“违道见责”的墨子的两个弟子。
二、再传弟子
墨子的再传弟子有许犯、索卢参、屈将子。
1、许犯 为禽滑的弟子B126。
2、索卢参 他为禽滑的弟子,墨子的再传弟子,以不怕死而闻名天下,原为“东方之钜狡也,学于禽滑”,后“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B127
3、屈将子 胡非子的弟子,墨子的再传弟子。屈将子为人骁勇好斗。有一天他头戴高冠,腰挎宝剑去找胡非子,声言胡非子如果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反对战争,他就要杀了胡非子。经胡非子讲说道理,屈将子非常佩服,于是除下高冠,解下宝剑请求胡非子做他的老师。B128
三、三传弟子和后学弟子
墨子三传弟子有田系、田俅子、相里子、相夫氏、邓陵子、苦获、已齿、五侯、我子、缠子、孟胜、徐弱、田襄子、腹黄享、夷之、谢子、唐姑果。
1、田系 为许犯的弟子,墨子三传弟子。B129
2、田俅 齐国人,墨子的三传弟子。他西入秦国,想拜见秦惠王,但他在秦国整整呆了三年也未能见上。后来他到楚国见楚王,楚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即作为楚国使节使秦,这样他见到了秦惠王。B130在楚宫廷上,楚王问:墨家学说“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田俅答曰:“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记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词,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B131
3、相里子 相夫氏 邓陵子 他们是墨子去世后墨家的三位代表人物。B132
4、苦获 已齿 五侯 苦获、已齿是南方之墨者,五候是相里勤的弟子。他们都诵读《墨经》,但见解不同,互相排斥,称对方为“别墨”,“自己为“真墨”。他们都把钜子当作圣人,奉巨子为祖师,希望能够继续他的事业。B133
5、我子 为六国时人,墨家后学弟子B134。
6、缠子 墨家后学弟子,曾与儒家后学弟子董无心论道,指出“我们墨家敬重鬼神,重视鬼的作用”,“秦穆公德业显著,上帝赐给他十九年阳寿”B135。又说:“文言华世,不中利民,倾危缴绕之辞者,并不为墨子所修。劝善兼爱,则墨子重之”。B136
7、孟胜 徐弱 田襄子 孟胜与田襄子先后为墨家巨子,徐弱为孟胜弟子。孟胜与楚国阳城君非常友好,阳城君请他守卫自己的食邑,并剖分一块璜玉作为符信,与他约定说:“合符以后才能听从命令。”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死后,大臣们攻打吴起,在楚王停丧的地方展开战斗,阳城君也参与此事。
后来,楚国要治这些大臣的罪,阳城君逃走了,楚王下令收回他的食邑。孟胜说:“我接受了为阳城君守食邑的命令,并与他有符信为证,现在我没有见到另一半符信,而自己的力量又不能阻止楚国收回食邑,所以我不死是不行的。”
孟胜的弟子徐弱劝他说:“如果您的死对阳城君有好处那么这个死就值得;如果对阳城君没有好处,那就白白断绝了墨家的后代,所以,您不能去死!”孟胜说:“不然,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B137他决定把巨子职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并派人去传达他的命令,然后刎颈而死。孟胜死后,有一百八十三个学生为他殉死。
8、腹黄享 墨家巨子,曾在秦国居住多年。有一次,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惠王对腹黄享说:“您年纪大了,又没有别的儿子,我已下令免除您儿子的死罪了,希望您能听我的话。”腹黄享回答说:“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B138终于,还是把儿子杀掉了。
9、夷之 与孟子同时代的墨家后学,曾与孟子论治丧,对儒家“爱由亲始”提出批评。B139
10、谢子 唐姑果 谢子为秦惠王时东方之墨者,国别未详。唐姑果为居秦的墨者,颇有嫉贤妒能的恶德。当谢子来秦求见秦惠王时,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遂进谗言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由于受到先入之见的影响,秦惠王“藏怒以待之(谢子)”,对谢子甚不礼,也不用其言,谢子无奈只好离去。B140
注释:
① 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齐鲁书社,1985年7月第1版。
② ③ B13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④ B30 《吕氏春秋.爱类》,《吕氏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⑤⑩B29B33B62B87B88 《墨子.贵义》,《墨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⑥《左传.昭公二年》
⑦B14B126B129 《吕氏春秋.当染》
⑧B16B17B18B19B32《墨子.修身》
⑨《墨子.公孟》
B11B12B25B28B34B57B118B120B122《墨子.耕柱》B13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写道:“盖墨翟宋之大夫。”《汉书.艺文志》
、孙诒让《墨子间诂.墨子传略》均认为墨子曾仕宋。梁启超则反对此说:“查本书(指《墨子》,撰者注)绝无曾经仕宋的痕迹。太史公或因墨子曾经救宋难,所以说他仕宋,其实墨子救宋,专为实行他的兼爱非攻主义,哪里论做官不做官?墨子曾说:‘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贵义》)当时的宋国,就会行其道听其义吗?墨子是言行一致的人,如何肯立宋之朝?所以我想,墨子始终是个平民,没有做过官的”(《墨子学案》第2页)。
〔撰者案〕梁说基本正确,但也有偏颇。墨子为推行他的主张,曾派众多弟子到各国做官,如果有机会,他是不会拒绝出仕的。然而《史记》所载墨子事迹仅有24字,“盖墨翟宋之大夫”是不能肯定的推测语气,考之《墨子》全书及先秦文献,又无墨子仕宋的记载;成书早于《史记》的《吕氏春秋.顺说》曰:“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本志故主张墨子并未担任过正式官职。
B15B79B80B103《渚宫旧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B20《墨子.非乐上》
B21《墨子.经上19》
B22B35B58B59B66B67B69B70B71B72B73
B74B92B93B94B95B96B97B98B99B100B104B105B106B107B108B109B121B124B125 《墨子.鲁问》
B23《墨子.辞过》
B24B37B51B133 《庄子.天下》,《庄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 月第1版。
B26《淮南子.修务训》,《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B27 班固《答宾戏》,《文选》,(唐)李善注,会文堂影胡刻本。
B31B56B111《淮南子.泰族训》,《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B36B50《孟子.尽心上》,《孟子》,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B38 《荀子.富国》,《荀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B39 《韩昌黎集.读墨子》,卷十一;《韩昌黎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1版。
B40《墨子间诂.通记第五》,《墨子间诂》,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版。
B41 章太炎:《诸子略论》;《章太炎全集》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
B42《墨子学案》,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第1版。
B43《毛泽东文化性格》,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157页。
B44B63《墨子.兼爱下》
B45B46《墨子.尚贤上》
B47《论语.宪问》,《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
B48《论语.卫灵公》
B49B76B77B78B110B117《墨子.公输》
B52关于巨子制度成立的时间,孙诒让认为在墨子生前(《墨学传授考》),梁启超认为在“墨子死后一二年”(《墨子学案》第81页),钱穆认为在“墨子死后不久”(《墨子》)。杨俊光均不同意诸说,他认为“从《墨子》书中对墨子专称‘子墨子’者,其实还无巨子之称。至于始于‘墨子死后不久’甚至‘一、二年’之说,亦颇可商。以墨家这样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实不可一日而无领袖。据此可认为,第一任巨子宜为墨子临终时所指定,以后遂成为制度。”(《墨子新论》)第21页)此说颇宜,故本志用之。
B53 《庄子.天下》。关于“尸”,《淮南子.泰族训》说:“齐明盛服,渊默而不言,神之所依者,尸也”。《仪礼.士虞》说:“祝迎尸”;郑玄注:“尸主也,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洪兴祖《补注》:“尸,神像也,以人为之。”可见“尸”就是挑选出来扮成(巨子)神像的那个人。前任巨子死,墨者“皆愿为之尸”,谁当上了巨子“尸”,谁就有可能接任巨子之职。
B54B60B138《吕氏春秋.去私》
B55B112B137《吕氏春秋.上德》
B61《墨子.非命》
B64B132《韩非子.显学》
B65《墨子.天志中》
B68孙诒让在《墨子间诂.墨子传略第一》中认为,《鲁问》中所谈的鲁君很可能是鲁穆公。本志采用此说。
B75《墨子.非攻下》
B81《史记.宋微子世家》:“周公既承成王命,……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
B82《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盖墨翟,宋之大夫,……”
B83《墨子.贵义》载:“子墨子南游使卫”。
B84《韩非子.内储说下》:“戴.硚.为宋大宰,皇喜重于君,二人争事而相害也,皇喜遂杀宋君而夺其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二柄篇”:“处期年,子罕杀宋君而夺其政”。又《说苑.君道篇》:“司城子罕相宋,逐其君而专其政。”
B85《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
B86据孙诒让考证,见《墨子间诂.墨子传略第一》。
B89B90B91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1版。
B101鲁阳,楚邑,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一带。
B102鲁阳文君,即宋司马子期之子公孙宽,据《左传》:“使宽为司马”。可知他在鲁哀公16年(公元前479年)嗣父为楚国司马。
B113《史记.儒林列传》
B114《列子.杨朱》,《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B115《墨子.备梯》
B116《墨子.备城门》
B119B127 《吕氏春秋.尊师》
B123《广韵.十一模》(《广韵》,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版)、《汉书.艺文志》(《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版)。
B128《胡非子》见《文选》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李善注、马总《意林》卷一。
B130《吕氏春秋.首时》
B134《汉书.艺文志》
B135《论衡.福虚》;《论衡》,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版。
B136《意林》,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版。
B139《孟子.滕文公上》
B140《吕氏春秋.去宥》;见《淮南子.修务训》,唐姑果作“唐姑梁”;又见《说苑.杂谈》唐姑果作“唐姑”。谢子作“祁谢子”,疑其音误或传抄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