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沿革1944年5月,沂源县成立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1945年5月始配专职领导干部, 先后由杜玉民、秦玉洁任会长。1949年1月,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2月,组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沂源县筹备委员会。4月,各区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8月,中共沂源县委设立青年工作委员会。10月,召开第一次团代会,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沂源县委员会。1957年,根据团中央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沂源县委员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共青团组织陷于瘫痪。1973年召开第十届团代会,重新选举团县委,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开始恢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团组织的活动纳入正轨。1990年,团县委工作机构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部、学少部,有专职工作人员11人。全县共有基层团委48个,团支部1215个,团员25287人。
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时期, 沂源县召开过4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于1949年10月18至20日在南麻(下同) 召开。代表150人,选举产生由11人组成的第一届委员会。 第二次于1950年8月召开。 代表165人,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于1951年12月24至27日召开。 代表189名,选举产生由11人组成的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于1956年8月29日至9月1日召开。代表258人,选举产生由15人组成的第四届委员会和出席省团代会的代表。
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期,至1990年底,沂源县召开过10次团代会。第一次于1958年1月6日至10日在南麻(下同) 召开。代表448人,选举产生共青团沂源县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于1959年2月17日召开。代表383人,选举产生第六届委员会和出席省团代会的6名代表。 第三次于1962年2月12日至16日召开。代表433人,选举产生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于1963年2月23日至27日召开。代表446名,选举产生第八届委员会和出席省团代会的6名代表。第五次于1965年3月10日召开。选举产生第九届委员会。第六次于1973年2月20日召开,选举产生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于1979年5月1日至3日召开。 代表910人, 选举产生由35人组成的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八次于1982年1月10日至11日召开。 代表282名,选举产生由13名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第十二届委员会。 第九次于1984年12月16日至18日召开。代表320人,选举产生由20名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于1988年1月6日至8日召开。代表310人,选举产生由23名委员、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第十四届委员会。
主要活动抗日战争时期,“青救会”在党的领导下,配合其他群众团体,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动青年参加抗日武装斗争。八年抗战,沂源民兵参战1200多次,青壮年支前4万余人次,参军1800余人,有501名沂源儿女为国捐躯。解放战争时期,团员青年积极参战,支援前线,同时在土地改革、反奸除霸和生产救灾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1946年10月的“大动参”中,全县有3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小村参军1个班, 大村参军1个排,个别村参军1个连,《大众日报》以《沂源十天参军两千多》为题报道了沂源县的参军情况。
1950年党团公开后,对全县团支书进行普遍培训,并广泛开展抗美援朝、爱国竞赛运动。1951年,团员青年参加订立爱国公约的占总数的80%以上,参加捐献的38675人,捐款4.5亿元(旧人民币) 。1956年8月,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全县团员有5894名入社, 598名在社内担任重要职务。1956年,发动组织1289名男女青年志愿参加垦荒团支援边疆建设。1962年,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一手” (技术能手) 、“两员”(会计员、饲养员) 、“三带头”(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带头克服困难、带头学习文化技术) 活动,建文化业余学校530处,参加学习的青年16000名。1963至1964年, 开展学习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群众运动,全县成立学雷锋小组486个,学习毛泽东著作小组510个,做好人好事21980人次,涌现出2800名青年积极分子,评出“四好” 团支部343个,“五好”青年4895名。1979年后,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出手活动。
1981年,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和“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环境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 活动。服务行业的团组织开展“文明用语”活动,县直单位的团组织开展“我为县城添光彩” 活动。1983至1986年,全县有5万名青少年参加“采集草种树种, 支援甘肃绿化”活动,采集草种树种22575公斤,上交4970公斤,自用17605公斤,超额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1985年,开展“战士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 活动,全县团员青年3185人组织助耕队637个,帮助1033户烈军属收割、耕种庄稼1014.5亩。1987年,在全县青工中开展“百厂(店)百日争杯夺旗大演习”活动,建立活动领导小组66个,召开动员大会96次,组织“有影响、有实效、 有特色”的活动1100余次,成立各种技术攻关小组85个,取得攻关成果270余项, 增产节约价值418万元。1988年,在全县企业团组织和青工中开展“创双岗”(共青团号文明岗位、青年生产流水线)、“夺双杯”(七五功勋杯、效益杯)活动,全县成立竞赛活动领导小组65个, 制定活动方案和岗位标准453份,创造厂级“共青团号”岗位285个(县级100个),青年生产流水线38条,成立各种技术攻关小组83个,取得厂级以上科技成果185项。团县委组织青工进行各类专业比武活动6次,参加人员达11300余人。是年7月,共青团临沂地委在沂源县召开全区“效益杯”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年底,团县委获得团省委“七五功勋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