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辑 工艺美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3&rec=83&run=13

沂源县工艺美术制品主要有草编、绣花、锡器、玩具、裘皮挂毯、手织地毯、石刻等。
草编、柳编、锡器工艺品制作历史悠久。用茅草编制草鞋在清代就已开始,东里镇西长旺一带的柳编针线菠箩做工精细,堪称一绝,旧时成为姑娘出嫁的必备嫁品。锡器工艺品有酒壶、酒杯、手镯、戒指、耳环等,新中国建立初,全县共有锡器制作户60余家。
1973年创建第一家工艺美术厂。建厂初主要产品有石刻花瓶、花盆、石佛等。因销路不畅,利润微薄,后被草编代替。产品主要有提篮、茶具垫、沙发垫、草编地毯等。1986年增加绣花工艺品,主要产品有沙发罩、台布、床罩、门窗帘等,产品外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83年,草编提篮系列产品,获外经部优质产品奖。
70年代, 草编业发展兴旺。1973年,全县有9个公社5000多人从事草编生产,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1986年,发展到13个乡镇近万人参加草编生产,年创汇30余万元。
1987年,南麻镇建起抽纱绣品厂,并在5个乡(镇)设加工点18处,900余人从事生产,年绣制品250万套,创产值150万元。1989年转产机绣产品,在5个乡(镇)设9个加工点,600余人从事生产,年产机绣工艺品200万件,产品全部出口。
地毯生产(手织) 始于1986年,大张庄乡从潍坊地毯厂引进技术设备,建起1处有20台织机、100余人的乡办地毯厂,下设10个加工点。之后,各乡(镇) 相继建起地毯厂。生产高峰时,全县有420台织机,从业人员1400余人,年创产值100多万元。后因原料供应不及时,出口任务减少,大部地毯厂停产。
东里村的皮毛加工业历史悠久,70年代初,该村生产的裘皮挂毯就供外贸部门出口。1976年,东里公社建起沂源县第一皮毛厂。建厂后,先后多次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日益提高,为山东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裘皮制品出口定点专业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华爱特兰”牌裘皮挂毯和皮毛玩具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出口额530万元,实现利税90万元。
1988年,沂源县艺品玩具厂建成投产。该厂主要生产各种布、长毛绒玩具,花色品种30多个,年产8万打,为山东省外贸定点玩具生产厂家。
在燕崖、中庄乡的山峦岩层中,蕴藏着丰富的三叶虫化石资源。这种化石,保留着三叶虫生命最后一瞬的动人姿态--象穿柳的春燕,寻芳的蜜蜂,翱翔的海燕,采花的蝴蝶,无不栩栩如生,各具神态。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1988年后,燕崖、沟泉、中庄等乡镇分别建起几处工艺品厂。产品主要有燕子石砚台、花瓶、烟盒、烟灰缸等工艺品。产品在1990年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展销会上展出后,受到外商的青睐。
1990年, 本县有工艺美术企业10家。县属2家,其它为乡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49.37万元,职工850人,产值1208.27万元,实现利税59.5万元,外贸出口收购额为191.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