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县属集体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3&rec=65&run=13

县属集体工业归县二轻工业公司管理,其发展基础为个体手工业。建国初期,全县有手工业作坊500余处, 从业人员5000多人。主要从事铁木、酿酒、砖瓦、泥陶、鞭炮、印染、榨油、缫丝、手工纺织等。主要分布在南麻、悦庄、鲁村、东里等村镇,年产值85万元。经过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县较成型的手工业社(组)有18个, 职工300人。 是年8月成立县手工业联社,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1957年,手工业发展较快,主要产品有裘皮、铁木农具、服装鞋帽、砖瓦等,年产值182万元。
1958~1960年,在“左”倾思想影响下,浮夸风盛行,生产上奉行“以钢为纲”,大炼钢铁,大搞不切实际的所谓农具改革,导致全员劳动生产率下降,部分产品停产,造成产销脱节,大部分企业亏损。
1961年起,贯彻调整方针,对企业进行整顿。至1965年,全县共有手工业17家,职工661人,年总产值65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二轻系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展生产。1966~1970年,生产秩序混乱。1973年,二轻企业体制变更,县属工业由原来的17家减至13家,其余变更为公社企业。变更后,五金、建材、制革、服装、印刷、布鞋等行业占有较大比重,年产值274万元,比1966年增长1.5倍。1978年,二轻工业再次调整,由原来的13家企业减至9家,职工1122人,产值745.6万元,比1976年增长46.3%。
1979年,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县经委设二轻工业公司,负责管理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1986年,二轻工业公司从县经委分出,独立管理二轻工业,并在本系统范围内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调整企业内部机制,给企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自1986年起,二轻工业总产值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1990年,二轻工业发展为12家企业,主要行业有制革、服装、五金、建材、木材加工、塑料制品、工艺美术等。 职工2024人, 固定资产原值21 68万元, 年总产值8679万元,利税19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