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全民所有制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3&rec=64&run=13

县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由县经济委员会管辖,建国初,有煤碳采掘和酿酒两个行业。1952年产煤11165吨,产白酒272吨,共有职工318人,产值33万元。
1958年大办工业,一年间新增全民所有制工业20多家。行业主要有铁矿开采、炼焦、 机械、玻璃、建材、发电、食品、造纸等。职工聚增至10383人,因设备工艺落后, 工人素质低,产品质量次,生产效益差,产值仅130万元。1961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对企业作了大量裁并。是年保留企业15家,职工1297人。1963年底,全县仅保留酒厂、造纸厂、机械制修厂、水泥厂、草埠煤矿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 县工业局于10月份撤消,企业隶属临沂行署各主管局。是年有职工920人,实现产值231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1966~1969年,企业大都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在中央大办“五小”工业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指导下,70年代先后筹建沂源县五金厂、崮山煤矿、草埠炼焦厂、沂源钢铁厂、芦芽铁矿、 沂源玻璃厂、黄庄煤矿7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工业局于1971年10月重新成立,原上交行署管理的企业除草埠煤矿外,均下放归县工业局管理。是年,全县国营工业人数1737人,固定资产439万元,产值884万元,利税169.5万元。
1978年以后,贯彻中央关于工业调整的方针,对全系统的产业、产品、技术结构进行调整,开展以提高产品质量和讲究经济效益为重点的整顿,并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80年代初,新建塑料制品工业1家,老企业侧重挖潜、更新、改造。1985年,全县全民所有制工业职工2190人,固定资产7529万元,产值6126万元,利税总额1038万元。
1986年后,全民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疲软,资金紧张,能源短缺的情况下,积极贯彻中央调整的方针,狠抓企业内部机制转换和优化企业外部环境,克服困难,积极组织生产,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1990年发展到22家,有黄金开采,煤炭、机械、电力、化工、建材、玻璃、纺织、造纸、食品、粮食、饲料加工、皮鞋加工等12大行业。职工820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82人),固定资产原值18747万元,产值15354万元(1980年不变价,本编同),利税186 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