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 植桑养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3&rec=45&run=13

植桑养蚕历史悠久,旧临朐县志续志有“邑人养蚕其来甚远,种桑之田十亩而七,养蚕之家十室而九”的记载。三岔乡南鲍庄(原属临朐县)西山蚕姑庙建于明代,碑文有农桑盛事的记载。1931年儒林集杜万兰开办一处规模较大的茧坊,经营鲜茧收购、烘烤和缫丝业务,在上海设有销售站。此期,东埠村、张良、南麻及境内较大的村镇均有经营蚕茧业的场坊。1933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载,本县所产蚕茧多数被日本日华蚕丝株式会社青岛、张店丝厂(铃木丝厂)收购,刺激了本县养蚕业的兴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桑蚕业遭受严重破坏,1949年,全县成桑仅存20万株,柞岚不足千亩。年产茧180吨。
1954年贯彻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蚕丝生产” 的指示, 1956年全县桑树发展到170万株,年产茧260吨。1958年后,因受“左”倾错误影响,毁桑种粮,盲目推行集体养蚕,使桑蚕业大受损害,1961年全县成桑不足20万株,且树势衰败,年产茧仅82.5吨。 1965年中共沂源县委根据全县人均三亩山一亩田的特点,提出“1年育足苗,2年嫁接完,3年实现梯田堰边桑树化”的奋斗目标,当年全县育桑苗2500亩,为桑蚕发展打下基础。1967年堰边桑达到2100万株。是年山西、陕西、江苏、辽宁、河北、甘肃、河南、山东等8省60多个市、县2万多人来沂源县参观桑蚕事业。1970年后,推行“三园一化 (桑园、果园、花椒园、荒山绿化) ”,桑蚕业迅速发展,1975年产茧首次突破百万斤大关(501.5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和县府作出“以林为主、林粮牧并举、以桑蚕为重点、 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规划,要求到1980年全县实现人均百株桑、户养1张蚕。实行户管桑户养蚕经济承包责任制。1981年,沂源县丝绸公司成立,加强了桑蚕事业的技术指导。1983年山东省政府将沂源县列入全省19个桑蚕重点县之一。1984年, 全县产茧793.2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近几年,桑茧生产处于稳定状态,1990年,全县桑茧总产74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