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林业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3&rec=33&run=13

沂源县属暖温带山区,山多地少,地形复杂,适宜多种树木生长。现尚存千年古树4株,500年以上的针叶树和200年以上的阔叶树50多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槐有20多株。树种之繁,分布之广,居山东全省首位。抗日战争前,境内有林地面积10万亩,各种果树200多万株,主要是天然防护林和桑果林。森林覆盖率为3.7%。1938-1948年因战争,林木遭受严重破坏,1949年全县有林地面积3.3万亩,多为残次林。 森林覆盖率1.1%。绝大部分山头成为童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新中国建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提出“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口号,领导全县人民大力发展林业,年年封山造林,从无间断。但由于政策多变,林牧矛盾处理不当,特别是人民公社化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错误影响,使逐渐发展的林业遭受严重破坏, 起落不定。大的毁林阶段有3次:1957年山林入社、1958年“大跃进”刮“五风”,至1960年,全县共滥伐成材林1.75万亩,开荒毁林1.0 5万亩, 牧放毁幼林4.2万亩。1975-1977年,缩河造地和开荒山毁林11万亩, 加上“割资本主义尾巴” ,使农民的“四旁”树和自留山的树木损失80%。1978-1981年农业体制变革初期,因政策不完善,全县滥伐乱砍林木5万亩,毁地边桑30万株。此后,随着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和完善,农林牧副渔得到协调发展,大搞山林承包,大力发展经济林,山区优势逐渐显露,林业已成为振兴沂源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990年,全县林业产值1444万元。仅果品一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00元。是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