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畜禽繁育饲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3&rec=28&run=13

黄牛境内的传统品种是蒙山牛,体型中等、毛色黄黑、四肢粗壮、耐粗饲,适宜山地耕作, 因野交乱配,品质逐渐退化。1950年引进鲁西黄牛种牛2头,在后水北配种站与当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1965年又引进20头,在鲁山牧场及各公社配种站,对当地牛进行杂交改良。1980年引进法国利木赞,瑞士西门塔尔等肉牛冷冻精液,与当地牛杂交改良。
1949年,全县有牛11952头,1955年20863头,1960年15222头,1970年21679头。此后,因农业动力机械逐年增多,牛的数量1980年降到1600头。土地承包到户后,1985年仅存养5285头。此后,农户养牛由单纯使役逐步向商品肉牛发展,牛的存养量有所回升,1990年,存养量10509头。
奶牛80年代开始饲养, 1985年存养31头,1989年发展到137头,1990年又降到39头。
骡、马、驴境内历来饲养很少。骡马存养量:1949年48头,1955年37头,1960年178头。 此后因机动运输车辆增多,骡马存养逐年下降,1970年降至21头,1976年基本绝迹。驴的存养量:1986年122头,1989年12头,1990年23头。
羊有山羊和绵羊之分,山羊性活泼,喜野牧,绵羊性温顺,适圈养。羊的发展曾多次大起大落, 1949年全县有山、绵羊24800只,1957年发展到119600只,1958年受“共产风” 的影响, 下降到74000只。1959年,允许户养,19 61年又发展到115000只。1964年因林牧矛盾未妥善解决,羊只锐减。1966年减到25800只。此后,略有恢复。1971-1975年,两次推行圈养,羊只再次减少。1976-1980年,养羊政策稳定, 1981年达到136900只,为历史最高纪录。1 982年再次推行圈养,是年底下降到58700只,1983年仅存33900只。1987年起,羊绒、羊肉价格急剧上涨,羊只存养量随之增加,1990年达到133700只。
山羊:沂蒙黑山羊是境内传统品种,属肉、毛、绒、皮兼用型,系山东省优良品种之一, 适于山区牧放。春羔当年育肥,可达25-30公斤。肉鲜嫩,香而不腻,“大锅全羊”是风味名吃。1979年,山东省农业厅拨专款,在本县进行沂蒙黑山羊组群选育。1983年,山东省科委将本县选育沂蒙黑山羊列入重要科研课题,并投资25万元。1989年,育种群达到23群,1500只,繁殖群达87群。同年,省有关单位对培育种群进行综合验收合格。 1990年10月技术鉴定,获省科技成果3等奖,市一等奖。
绵羊: 属山地绵羊。公羊体重30-37.5公斤,年产毛1.5-2公斤,母羊体重25-30公斤, 年产毛1-1.5公斤。1952年在东鱼台和后水北建立绵羊人工授精站,用考力代公羊精液与当地绵羊杂交改良。1954年引进考力代种公羊24只,增设东赵庄和南岩配种站。1958年引进新疆细毛羊种羊28只。此期,绵羊改良配种站发展到7处。1970年从内蒙古引进考力代种羊1550只,进行纯繁,80年代先后从内蒙古、陕西、河北及新西兰引进各类细毛羊种羊2189只。当地绵羊基本改良,每只羊年产毛增加到2-3公斤。 1988年,沂源县被列为山东省细毛羊基地县,1989年被列为国家细毛羊基地县。
猪当地土种猪属华北型黑猪,体型小、生长慢、耐粗饲。建县初期,以土种繁育为主,1955年,从临沂引进约克夏和巴克夏种猪,进行纯繁,60年代引进哈白、新金、长白等品种。1970年从四川引进荣昌猪种,1982年后,以荣昌猪与当地猪杂交为主。 引进的品种体型大,育肥快,属脂肉兼用型。8、9个月可生长100-150公斤。出肉率70%。80年代引进杜洛克、约克夏、巴克夏(英系)、长白(丹麦)等瘦肉型品种。猪种结构逐渐由脂肪型向瘦肉型发展。1949年,全县生猪存养量3.78万头,1957年达到7.45万头。1958年后,强调集体饲养为主,又加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存养量逐年下降,1960年下降到5.75万头。1961年,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大养其猪”的指示,公社、大队、生产队大办养猪场,并实行“户养猪、队包圈(肥)、斤猪斤粮(1斤猪,生产队付给养猪户1斤粮)的政策,养猪业得到重新发展,1966年存养量达到10.9万头。“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所下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养猪业迅速发展,1980年16万头,1985年18.10万头,1990年达到20.46万头。
兔当地品种为肉用灰免。50年代引进安哥拉长毛兔,1980年引进西德长毛兔,后又引进青紫兰、 日本大耳白、哈尔滨白兔等品种。1985年存养21.43万只,1990年存养20.71万只。
鸡当地土种鸡,个体小,产蛋少,灵活好动,觅食力抗病力强,宜散养。50年代始, 先后引进莱克航、澳洲黑、白洛克、安徽鸡等品种。1980年引进星杂288、京白三系、 西赛斯、星杂579、海赛斯、伊莎等品种。凡引进的品种,均具有个体大,产蛋多而大,抗病力差的特点,宜网养。1990年,全县鸡群优良品种占40%。80年代前,以散养为主,80年代中期,兴起网养,并出现“养鸡热”。1990年,全县养鸡专业户179户,重点户767户,全县饲养量145.03万只。
鹅、 鸭靠近河、汪的农户多有饲养。1985年存养鹅19.12万只,鸭3.07万只。此后逐年下降,1989年仅存养鹅5.1万只,鸭2.5万只。
蜂境内蜜源充足,历来有少数农户,用土法养当地蜜蜂。70年代,引进意大利蜂,改为箱养,并逐渐发展。1985年全县存养1906箱,1990年达到4236箱。
貂1979年引进,境内有少数农户喂养。1988年,存养112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