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植物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3&rec=17&run=13

病虫害种类主要病害:小麦有叶锈、、条锈、杆锈、腥黑穗病、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丛矮病、黄矮病、土传花叶病等16种,以锈病、白粉病、全蚀病危害最大,较为普遍,一般减产一成。白粉病60年代较轻,70年代趋重,1983年发生面积20万亩,为最重的一年。全蚀病1977年在张家坡有零星发生,1984年扩散到全县,发病面积2万亩,减产100多万公斤,有的成片绝产。腥黑穗病、杆黑粉病50年代曾造成危害,近年绝迹。
玉米,有黑粉病、叶斑病、花叶条纹病、粗矮病、干腐病、纹枯病、青枯病等。叶斑病为常发性病,70年代初最重,经过玉米品种更新,近年有所减轻。
地瓜,有黑斑病、黑痣病、线虫病、茎线虫病、烂根病、白纹羽病、软腐病、青霉病、干腐病等。以黑斑病,烂根病危害最重。1967年发生地瓜黑斑病15万亩,腐烂地瓜500万公斤。1972年韩旺发现烂根病,1987年全县发病面积8万亩,其中绝产面积2400亩。经过改换地瓜品种,近年有所减轻。
花生,有倒秧病、锈病、叶斑病等。叶斑病较普遍,一般减产二、三成。
棉花,有炭疽病、立枯病、黄萎病、角斑病、红腐病、黑果病、褐斑病、轮纹叶病、茎枯病、猝倒病等。
烤烟,有黑茎病、炭疽病、花叶病、赤星病、低头黑病、白粉病等。黑茎病、花叶病发生较为普遍。
谷子有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线虫病、红苗病、谷锈病等。
高粱,有黑穗病、炭疽病、花叶病等。
大豆有褐斑病、霜霉病、青壮病、兔丝病等。
虫害:小麦虫害有蚜虫、麦叶蜂、红蜘蛛、麦杆蝇、潜叶蝇、粘虫及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危害最大的是红蜘蛛和蚜虫。红蜘蛛危害面积:1984年占小麦总面积的40%,1989年占80%。玉米虫害有蚜虫、玉米螟、条螟、粘虫、瑞典蝇等,蚜虫和玉米螟为害最重。地瓜害虫有斜纹叶蛾、地瓜天蛾、卷叶螟及地下害虫蝼蛄、蛴螬等。花生虫害有花生蚜、棉铃虫、花生造桥虫及蛴螬、蝼蛄等。花生蚜和蛴螬为害最重。1984年,大张庄北村2亩花生,收刨时拾蛴螬6万多个,仅收10.5公斤皮果。棉花虫害有蚜虫、棉铃虫、红铃虫、红蜘蛛、卷叶螟、造桥虫、盲椿象等。以棉蚜虫危害最大最普遍。烤烟虫害有蚜虫、烟叶夜蛾等。谷子虫害有栗穗螟、栗灰螟、粘虫、栗杆蝇等。高粱害虫有高梁条螟、蚜虫、穗虫、天社蛾等。大豆害虫有造桥虫、食心虫、豆夹螟、豆天蛾、蚜虫、卷叶虫、豆杆蝇等。1958年夏, 大豆造桥虫大面积发生,因防治失时,有5.9万亩大豆,叶片全部被虫吃光,减产严重。
鼠害:主要害鼠有社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和褐家鼠。1983年鼠害严重,张庄、黄庄、徐家庄等公社的花生、玉米、大豆因鼠害减产10-20%,有的地块绝产。
病虫害防治建国前,农民多用人工捕捉害虫,用烟梗、苦参、芫花条、狼毒、平柳树叶等捣碎稀释,喷洒治虫。50年代使用砷石、六六六、滴滴涕等治虫害,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防治棉病。60年代使用高效和残效期短的10 59、1605、3911、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等有机磷杀虫剂治虫害,用代森锌、福美砷、福美双、退菌灵、 401等治病害。70年代使用高效低毒拟菊脂美、敌杀死、灭百可等治虫害。用多菌灵、托布津、乙磷钴、硫磺胶悬剂等治病害。70年中期在有电地方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在棉田里设置杨柳把诱捕飞蛾,生物防治效果明显。1963-1964年,用鲁保1号防治大豆兔丝子病5000亩。 1972年,利用虫害天敌治虫,利用瓢虫防治麦蚜效果良好。
病虫害预测预报1964年在西鱼台村设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点,1967年移至西北麻村。 1978年全县14处公社均设测报观测点,测报对象由1964年的5种扩大到15种。县植保站根据测报情况编发《病虫情报》,指导全县防治病虫害。
植物检疫县植保站配有专职检疫员,乡(镇) 农技站有1名兼职检疫员。对粮、棉、油、果等主要检疫对象,已查清12种病、虫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并及时消灭传入境内的地瓜线虫病,缩小苹果小吉丁虫发生的规模,划定了小麦全蚀病、棉花黄萎病疫区,控制住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