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设计施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3&rec=110&run=13

建筑设计新中国成立前,公共建筑以传统施工方法建筑,民间住宅以地方传统习惯仿建。
50年代,基建工程较少,一般工程设计与施工不分,皆由施工单位一次完成。60年代中央、省、地在本县的建设工程,均由中央、省、地企业主管部门负责设计。70年代前期一般公共建筑由县建筑公司、水利、交通部门设计。建筑规模较大、工程技术指标较高的项目,由上级有关部门帮助设计。1984年,在基本建设局施工科内有2人负责工程设计工作, 1986年,成立设计室,承担一般性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 1985年设计室增至8人,设计技术水平亦提高。1986年被山东省建委批准为丁级设计室。县水利局、交通局设计室为丙级。
建筑施工建筑结构:沂源传统建筑结构主要有土木结构、砖瓦结构(黑砖小瓦)、砖石结构。新中国成立前,大户人家以四合院建筑为基本模式,房舍多为四梁八柱和砖瓦结构。平民多为土屋草舍。南麻、东里等大集镇街道旁店铺有出厦活木板式。60年代中期,国家在本县部分乡镇建设军工企业,建筑物系砖混结构。1960年沂源县城区第一座现代化楼房-县政府招待所大楼建成, 砖拱结构。60年代后期,县城建筑出现砖混结构。70年代后期,始用砖混框架建筑结构。80年代起,县公共建筑多采用砖混框架结构。工业建筑则用装配式排架结构。
施工设备:60年代前,建筑施工设备以手工工具为主。70年代后期起,逐渐使用机械化设备。开始使用经纬仪、水准仪、混凝土搅拌机、水磨石机、卷扬机、井字架、塔吊、铁脚手架等。80年代,所有的公共建筑工地都有竖井提升机、搅拌机、电锯、电焊机、水准仪等施工设备。
建筑安装: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前期,建筑安装工艺沿用传统方法。室内仅有照明设备,无水、暖、卫生设备。70年代后期起,工业厂房、行政办公室、职工宿舍、公共建筑等,室内设施日趋齐全,有的配暖气,设水冲式厕所。施工单位增设专门安装机构。工程主体建筑与水、电、暖设施一齐配套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