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15&rec=4&run=13

1982年10月, 县成立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之后,先后3次调整编委会。1984年6月机构改革,史志办公室列为常设机构(副局级,编制8人)。1990年6月,改称沂源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升格为局级单位,人员增至10人(其中2名聘请人员)。
《沂源县志》是沂源县建立以来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编修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全县修志工作者精诚合作,辛勤劳动,呕心沥血,成此巨著,实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浩繁的文化工程。从筹备、编纂到出版,历时13个春秋5个阶段。
1982年10月至1984年6月, 建立修志机构,学习方志理论,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制订计划,拟定篇目,着手搜集资料。
1984年7月至1990年5月,组织发动编修部门志(专业志),培训部门志编修人员,督促检查指导部门志编写工作。修改完善县志篇目。先后到十余个省市广征博采,搜集资料, 到1990年5月,县志办公室和县直各部门共搜集文字资料1700万字,口碑资料100余万字,实物和照片资料近百件。编写部门志71编,计260万字,为编修县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阶段,试编劳动、农机、公安、司法等编章。
1990年6月至1991年12月, 组织发动部门志续修工作。《沂源县志》下限时间原定为1985年,后改为1987年,最后县政府决定延至1990年,须重新组织发动部门续写后5年的资料,同时邀请淄博市市志办公室的领导来沂源对县志篇目进行修订。为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扩大沂源的知名度,为《沂源县志》积累照片,此期拍摄编辑了画册《沂源企业》,并试编农业、经济管理、科技、教育等编章。
1992年1月至1994年8月,集中力量进行初稿总纂、修改、评审工作。1992年是最紧张、最繁忙的阶段,县志办公室全体人员,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夜以继日,查补资料,赶写志稿,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有1人被省评为修志工作先进个人。9月底, 县志初稿编写、打印完毕后两次交县直各部门征求意见、修改,交20余名县级在职和离退休党政领导人审阅, 离退休老领导认真修改, 提出了宝贵意见。1993年11月, 淄博市志办公室组织全市史志战线的专家、 老同志近30人来沂源对初稿进行评审、 修订。 1993年12月至1994年3月,市志办领导亲自对初稿进行认真的修改。
1993年底, 机构改革,县志编委会办公室撤消,其工作职能和所剩2人合并至县政府办公室(成立县志科),在人手少,修改任务尚十分艰巨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修改工作。至1994年8月初,全面修改完毕,写成定稿。1995年4月,交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办公室和齐鲁书社审稿,7月下旬,志稿返回沂源修改,9月中旬,交付排版,11月上旬,排版清样返回沂源进行校对和最后修改,12月中旬,全部校对、修改完毕,交付印刷。
《沂源县志》的编修,得到沂源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 1985年9月,沂源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县地方志工作的决议》。县政府、县政府办公室1982至1992年为组建、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部门志、加强史志工作发文7次,召开全县专题会议4次;为县志工作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使编志工作顺利进行。退离休的有名望的老党员、老干部对地方志工作始终给予热情关心、支持和帮助,他们主动组织起来到各部门检查、督促编志工作,为地方志的编修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沂源县志》编纂过程中,承蒙山东省、临沂地区、淄博市地方史志编委会办公室的热情指导。蒙阴、沂水、临朐县志办公室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涛同志为本志题词,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已故中国著名方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董一博先生生前热情为本志题写书名,在此对其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沉痛的哀悼。
《沂源县志》时间跨度大,加之沂源县是新建县,无旧志参考,建县初期的文书档案非常缺乏,许多珍贵历史资料因人迹皆无,无法搜集到手,又加上编者学识水平有限,故漏错、失当之处实难避免,诚望读者谅解指正。
沂源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沂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