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岁时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12&rec=4&run=13

传统节日春节:俗称过年。为最隆重的节日。节前置办年货,做新衣服,扫除房舍庭院。腊月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对联,农村兴请“家堂”(祖先),在院子里扎天地棚(祭天)。旧时代有的在大门上贴门神,在门前竖揽门棍,意为阻拦邪魔鬼祟进宅。讨债者见贴上对联或门神,便暂不上门讨债. 除夕之夜,灯火通明,烟花爆竹,彻夜爆响。亦有院里撒芝麻秸,踏去噼拍作响,称“踏碎(岁)”。年夜饭酒其丰盛。午夜“发纸马”、烧纸、烧香、供菜、祭天地鬼神和祖先。年初一晨皆吃水饺。饭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压岁钱。邻居乡里互拜祝福。年初二走亲访友,你来我往,延续至正月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敬神鬼活动有所减少,其他习俗仍沿袭。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群众娱乐节日。龙灯、狮子、花船、竹马、高跷、杂耍、锣鼓,从节前开始活动,十五日掀起高潮,至十六日结束。十五日晨吃水饺,晚上送灯。农户用胡萝卜制成小油灯,屋里院内,栏棚鸡窝、碾磨之上,粮食囤瓮皆放灯盏,惟祖坟林地放置最多。入夜,灯火点点,颇有情趣。十六日,年轻姑娘挨家攒米到野外做饭,名:“巧巧饭”,曰:吃了“巧巧饭”心灵手巧。此项活动解放后停止。
80年代后,县城元宵娱乐活动,形式更新,规模渐大,灯彩烟火更盛。各厂矿、公司多用汽车安装彩车,上绘各色图案置以彩灯,配以人物造型,晚上沿街娱乐,车队后跟随秧歌、高跷、花鼓队,围观人群,人山人海。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解放前,农户用草木灰在院内、场上撒成各种囤形,中间压上粮食,名曰“打囤”,预祝五谷丰收。打囤时念道:“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此外,用坩土炒“蝎豆”玩食,意在蝎子出蜇,炒断其腿,不使螫人。
清明节:前两天为“一百五”,给祖坟添土,前一天为“寒食”,上坟祭祖,清明日,晨煮鸡蛋,吃水饺。门上、磨上插柳枝或松枝。青年男女荡秋千,儿童放风筝。姑娘媳妇到田野游玩,名曰“踏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们于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致祭,缅情遗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在门上插艾蒿,小孩戴香荷包,以示祛蛇蝎之毒。原本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节日。
六月六:放牛羊的拿酒菜纸香到山上祭奠山神爷,祈告山神管住山狗子(狼),保佑牛羊平安。地主赏给放牧者蓑衣、苇笠、鞋和新牧鞭。大张庄、黄庄、鲁村、徐家庄一带则于六月六在家烧纸供奉酒菜敬天。此习至1990年仍沿袭。
七月十五:农历七月十五日称鬼节。意为请祖先来家,上供祭奠。相传,为纪念后稷“教民稼穑”,当五谷成熟时,将高粱、谷子拔几棵放家门口,请后稷来家赴宴,观看庄稼,并请祖先作陪。后来演变为只请祖先,忘后稷。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全家团聚,饮酒、吃月饼、赏月,意寓全家团圆。正值庄稼稔熟之际,兼有庆丰收之意。近年此节益发隆重,仅次于春节。
重阳节: 九月为菊月, 九日为重阳节。80年代始,城镇在此期多举办菊展。1988年始,国家定此日为老人节。
十月一:农历十月一日。农户上坟祭祖,吃饺子。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现在一般吃水饺。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辞灶”。在灶台上供菜、糖瓜、烧纸香,意为送“灶王爷”上天,让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在玉帝面前“多说好、少好歹,把平安吉祥带下来”。此习俗建国后逐渐淡化。
新节日新节日皆为公历,多具革命纪念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源县机关团体、城镇方过新节日。
元旦:谷称阳历年。1月1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放假一天。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女职工放假一天。妇联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娱乐活动。
植树节: 3月12日。全国从1982年开始。全县人民这天开展义务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体职工放假一天,并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娱乐活动。
“五四”青年节:共青团、青年举行庆祝、娱乐活动。
“六一”国际儿童节:小学、幼儿园举行文体活动。
“七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党政军群团体举行纪念活动。
“八一”建军节:举行军民联欢,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教师节:9月10日。从1985年始,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国庆节:10月1日。职工放假2天,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回民节日东里、柳枝峪一带的回民,除过汉族传统的节日外,还过伊斯兰教三
大节日。
圣纪节:教历3月12日。
开斋节(代尔节):教历10月1日。
宰牲节(古尔邦节):教历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