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电影放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10&rec=46&run=13

解放战争时期,鲁中南行署青年干事杨守先曾带电影机来南麻放过电影,在县内属首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华东电影教育工作队、山东省电影教育工作队、沂水专署电影队、临沂专署电影队曾先后来沂源放过电影。每年1至2次,大都在公路沿线较大的集镇和县城,每年放映20多场。刚翻身得解放的山区群众,对电影视为奇景,周围10公里内的群众都来观看,每场达万人以上。1953年冬,沂水专署电影队首次在东里放映的影片是黑白纪录片《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一部苏联故事片。
1955年9月,沂源县电影放映队建立后,在全县巡回放映,每年放150余场,场价46元。1966年后,全县8个放映队,每年放映2300余场。
1962年,在悦庄、三岔等地搞放映试点,办法是“以场论价,以丰补歉,综合平衡, 略有盈余”。最小的山村每场收费5元,最小的最穷的山庄也能看上电影,达到了全县村村挂银幕,人人看电影。
“文化大革命” 期间, 电影中队部被群众组织代替,此时的影片除样板戏和《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几部影片外,其他影片一律封存,不准发行放映。此期,在县城每年放映不足200场,更很少到农村放映。
1955年前,均为露天放映,且无固定场地。县电影放映一队建立后,文化馆大院为固定露天映场, 观众自带板凳,票价5分。1964年秋,县铁厂下马,县将其料棚改为简易影院,设木板凳28排,共810个座位。甲级票1角3分,乙级票8分。每年放映300场左右。
1967年在北埠子山南动工兴建影院,总投资12.5万元,1968年冬竣工,名为东方红电影院, 共设916个座位。 1980年将原来的木椅换为胶合板座椅, 座位增至1032个,并添设地下通风设备。1980年后,各公社礼堂(娱乐场所)、厂矿俱乐部相继开放售票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