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中学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10&rec=13&run=13

学校抗日战争时期, 曾有3处临时性中等学校从外地迁入。山东省第四联合中学原校址在蒙阴县坡里,1939年日本侵略军“扫荡”沂蒙山区时学校被毁,1940年6月迁至大田庄,这是县境内第一所中学,后迁至儒林集。有3个初中班1个简师班,教师10余人。 没有正式课本,印发讲义为教材。是年8月解散。山东省鲁南特区农业中学,原在莒县石壁口,1942年1月迁入县境内苗家河西。3个班,学生120余人。经费由省府拨款,学生费用自备,以木板当课桌,学生自带板凳。1943年1月解散。山东省鲁南公立中学是伪和平救国军第三方面军于1943年8月在苗山村建立的, 伪军司令吴化文兼任校长。设初中班4个,师范班2个,高小补习班1个,有学生150余人。 1944年3月第三次讨吴战役胜利后,吴伪军逃散,学校告终。鲁山中学是中共鲁中区委五地委和专署于1945年6月在青龙区(悦庄) 苗山村建立的,专员徐化鲁兼任校长,专署文教科长许萍任副校长。学生主要是来自沂源、博山、益都等地的党政干部和教员。设文教、财粮、党群等班。原计划培训1年,后因形势变化,3个月后停办。
新中国建立后,中等教育逐渐发展。1952年国家拨款2亿元(旧人民币) 在东里店建立山东省立沂源初级中学1所, 后称沂源一中,现称东里中学。1956年在县城南麻建立沂源二中,现称沂源一中,该校自1959年招收高中学生,为沂源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59年至1960年,建立三中(鲁村) 、四中(张庄) 、五中(黄庄)、六中(悦庄)、七中(三岔)等5所初级中学。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的方针,全县保留一中、二中、三中,其余停办。1965年,停办的中学相继恢复,原六中改为悦庄农中,原五中改称六中, 同年新建石桥中学,称五中。1966年在燕崖建中学1所,称八中。1968年悦庄农中又改为全日制中学,称九中,同年在土门建立十中,在梭背岭建十一中。1970年在张家坡建立十二中,在中庄建立十三中。1971年在徐家庄汇泉寺建立第十四中学,以上中学后以公社地名命名。
1968年提倡小学“戴帽”,班级较多的小学设初中班,称为联中。是年,全县公办初级中学全部改为高中,初中招生由联中承担。因盲目发展,师资与教学设备严重缺乏, 教学质量下降。1976年,在县城西岭建完全中学1处,名城关一中,后改为沂源二中。 1982年在县城东建初级中学1处,名城关二中,后改为沂源县实验中学。1990年,全县有中学56处,其中完全中学5处,初级中学51处。共有4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639人,教职工1960人。
学制1952至1967年,学制为“三、三”分段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秋季始业。1968年,改为“二、二”分段制,即初中2年、高中2年,春季始业。1974年又改为秋季始业。1978年,初中改为3年制。1982年始,高、初中均为3年制。至1990年未变。
课程设置1952至1990年,中学课程基本学科变化不大,只是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要求,各学科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增减和改换。“文化大革命”期间,学科内容混乱,1978年后得以恢复。
初中自1952年始,一年级设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英语、生物、音乐、美术、体育、劳动。二年级增设物理、生理卫生,取消生物。三年级增设化学,取消地理。1963年增设农业基础知识课。
高中自1959年始,一年级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地理、历史、体育。二、三年级理科增设化学、生物,取消地理、历史;文科取消化学、生物。1968年增设工业基础知识课。
教学1952至1957年主要学习和运用苏联的五项教学原则和五个教学环节。学生成绩考核,由传统的百分制改为五分制。1958年提倡开门办学,师生参加大炼钢铁和农田建设劳动过多,原定教材学习不完,便删减选授,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962年强调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开展教研活动,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文化大革命”中搞“停课闹革命”,学校秩序混乱,难以教学。1971年后,教学秩序有所恢复。1984年始,开展电化教学,至1990年,全县各中学共有专用放像机32台, 51厘米彩色电视机32台,卫星地面接收站2座,投影机35台,录像机65部, 已录教学资料460课时。1986至1990年,共放映教学录像3050课时,观看师生达15万人次。

沂源县历年升入大中专学校人数统计表

单位:人

┌──┬──┬──┬──┬──┬────┬────┬──┐
│年份│专科│本科│电大│合计│高中中专│初中中专│合计│
├──┼──┼──┼──┼──┼────┼────┼──┤
│1977│33 │ │ │33 │113 │21 │134 │
├──┼──┼──┼──┼──┼────┼────┼──┤
│1978│28 │ │ │28 │105 │8 │113 │
├──┼──┼──┼──┼──┼────┼────┼──┤
│1979│15 │18 │ │33 │117 │20 │137 │
├──┼──┼──┼──┼──┼────┼────┼──┤
│1980│21 │25 │ │46 │110 │25 │135 │
├──┼──┼──┼──┼──┼────┼────┼──┤
│1981│23 │19 │ │42 │59 │100 │159 │
├──┼──┼──┼──┼──┼────┼────┼──┤
│1982│27 │55 │ │82 │68 │116 │184 │
├──┼──┼──┼──┼──┼────┼────┼──┤
│1983│44 │79 │ │123 │78 │125 │203 │
├──┼──┼──┼──┼──┼────┼────┼──┤
│1984│52 │61 │ │113 │81 │114 │195 │
├──┼──┼──┼──┼──┼────┼────┼──┤
│1985│85 │59 │ │144 │62 │122 │184 │
├──┼──┼──┼──┼──┼────┼────┼──┤
│1986│72 │98 │11 │181 │35 │210 │245 │
├──┼──┼──┼──┼──┼────┼────┼──┤
│1987│98 │129 │12 │239 │32 │220 │252 │
├──┼──┼──┼──┼──┼────┼────┼──┤
│1988│105 │148 │15 │268 │22 │241 │263 │
├──┼──┼──┼──┼──┼────┼────┼──┤
│1989│116 │140 │11 │267 │15 │268 │283 │
├──┼──┼──┼──┼──┼────┼────┼──┤
│1990│204 │189 │ │393 │109 │334 │443 │
└──┴──┴──┴──┴──┴────┴────┴──┘

注:电大人数仅为国家计划内(外)自费生。

附:重点中学简介
沂源县第一中学原名山东省沂源第二中学,建于1956年,时校址在北麻村,占地面积59.5亩,校舍30余间,教职工16人,是年招生两个班、90人。1959年始招高中班1个, 1961年发展为完全中学。1976年更名为沂源县沂源中学,1979年定为地(市) 重点中学。1987年改称沂源县第一中学,级别为副县级。1990年有教职工179人,28个班(其中高中班18个) ,学生2347人,学校总面积511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388平方米。
学校教职工队伍中,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60人,专科学历62人,有136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6人。1984年,教师伦欲臻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 女教师高素云被评为山东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1 986年,青年教师孟凡民获山东省“园丁奖”,另有18名教师被评为地市级优秀教师。1988年,党支书王效正获山东省“园丁奖”,1989年特级教师王秉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女教师周作凤所著《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一书,先后再版4次,出版5万余册。
学校实行分级量化管理,治学严谨,从建校始至1990年,培养学生万余人,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学生1753人,1990年输送305名。自1986年连续5年保持地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1987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连续7年被评为法制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