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1949-1977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1&rec=3&run=13

1949年
1月,全县完成动参任务782人,其中新征入伍的685人,动员归队的97人。
2月,根据上级指示,全县先后组织200多名干部南下,由张正伦、谢仁甫率领
去浙江省永康县等地工作。
3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后,全县进行青年妇女放脚(将裹脚放开) ,参
加劳动生产的宣传教育。据5个区29个村的统计,半个月就有368名青年妇女放脚,
参加变工组。鲁村区包闫庄和齐家黄沟两村妇女掀起放脚竞赛,保证20岁上下的妇
女全部放脚,参加春耕生产。
4月20日, 中共沂源县委发出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指示,随之成立新青团
沂源县筹备委员会,国成诺任筹委会代理书记。
5月,刘华甫任县长(原县长李建梓调离南下)。
5月,全县妇女为解放军渡江,日夜赶做军鞋。至月底,共做67000双,提前10
天超额17000双完成任务。 有的在鞋上绣上"过江鞋"、"胜利鞋"、"报仇鞋"等字样。
6月,全县脱产干部评功鉴定工作结束。县区两级513人参加。评出特等功1人,
一等功32人,二等功94人,三等功207人,记功的99人,无功的68人,记过的12人。
7月,全县有初级小学103处,114个班,学生3382人,教师118人。另有妇女识
字班30处,688人,青年夜校2处,23人;初级民校1处,12人;读报组4个,15人;
通讯组1个,13人。农村剧团4个,98人。
8月,全县变工组发展到2580个,其中一等组515个,二等组1318个。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沂源县党政机关干部和群众在南麻老街白家
店大院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县委副书记张学伟主持大会。各区均
举行庆祝活动。
10月22日至24日, 沂源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南麻召开,到会代表400人。成
立沂源妇女联合会。王琰被选为副会长,李翠华、程志美被选为委员。

1950年
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实施。沂源县开始宣传执行婚姻法。
是月, 沂源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26人。推选产生沂源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首届常务委员会。张奇任常委会主席。
上半年,县委在西台乡搞结束土改试点,进行划阶级,定成份取得经验后在全
县推广。至11月,全县结束土改工作基本完成。
6月,沂源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会议将沂源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沂源县人民政府。县长刘华甫。
10月,沂源县卫生院在西台村成立。
12月25日,沂源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县委《今后三个月
工作建议》。

1951年
1月,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全县先后逮捕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178名。
1月25日,中共沂源县第一次党代会在南麻召开。到会代表122名,大会选举产
生了新县委。委员7人,张学伟任书记,朱涛任副书记。
2月,贯彻中央《惩治反革命条例》,对恶霸地主,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土匪,
反动会道门进行清理。罪大恶极者被处决。
3月,张庄、安平等8个区91个村发生蝗虫灾害。县、区派出13名干部赴灾区领
导群众捕灭。
5月1日,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高潮,全县城乡群众普遍举行游行
示威。
5月6日,沂源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并讨论了中共沂源县
委提出的《今后工作意见》。
是月,董钦祥任代理县长。同年12月任县长。
9月,沂水县唐山区、莒沂县东里区划归沂源县。此时,全县共辖10个区。
11月,为支援抗美援朝,全县共认捐2.97亿元(旧人民币),粮食19.15万公斤。
525名青年报名参军,328个村庄订立了爱国公约。
11月,全县76个乡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建立乡政权。

1952年
1月, 县直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打了一批"
老虎",后又甄别落实。
3月,党中央拨专款扶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在东里建中学1处,为全县解放后
第一处中学。后建县医院、东里医院,南麻烈士陵园、荆山果园、孝村果园等项目。
8月19日,沂源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76名。会议听取并
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和《今后三个月的工作决议》。
11月,全县农村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解放军祁建华创造)运动。对扫除文盲有
所促进。
12月,博(山)沂(水)公路建成通车。全长147公里,县境内长65.62公里。
冬,南麻区西鱼台村冯玉元互助组办起全县第一个农业合作社,13户农民参加。
翌年春,鲁村区包闫庄的王振田、东里区南流泉的王居连和东长旺的曹子富等相继
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
3月8日, 沂源县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269名。会议听取了
中共沂源县委提出的《关于1953年春季工作的建议》。会议处理代表提案375件。
7月1日,沂源县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共61331户,258364人。
11月,根据中央政务院命令,全县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同时关闭粮食市场,
取消粮商粮贩。南麻、鲁村、悦庄、东里各留1处饭店。

1954年
3月1日,县邮电局正式开办电报、长途电话业务。
7月7日, 沂源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到会代表256人。大会
审议了县政府上半年工作总结,对秋收前的工作做出决议和《关于拥护和宣传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选出了出席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9月15日, 根据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全县
开始实行棉布计划供应。凭布票买布。
10月,全县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干部职工由供给制改为货币工资制。

1955年
1月,全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429处,入社农户9713户。
2月,首次实行义务兵役制,全县征集义务兵487名。
3月1日,全县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旧人民币兑换回收,新币1元兑换旧币1万元。
9月,沂源县电影放映队成立。配有16毫米放映机1台,东德产1.5千瓦柴油机1
台。
12月24日, 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到会代表204名,选举产
生沂源县人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委员会。董钦祥任县长,张均安、包
延收任副县长。
下半年, 全县在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厂矿开展内部肃反运动。历时3年。
隐瞒历史的反革命分子被查出。

1956年
3月, 全县基本完成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商业过渡为合作商店、
合作小组、代购代销店。
4月,沂源县广播站建立。
5月8日,沂源县志愿垦荒团组成。2500名青年去黑龙江省甘南县安家落户。
5月16日至22日, 中共沂源县第二次党代会召开,选出新县委会和出席山东省
第一次党代会的代表。 新县委会委员17人,常务委员7人,张奇任县委书记,李顺
祥、宋同伦任副书记。
是年,县城至各区的电话网建成。

1957年
1月5日,沂源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出第二届县人民委员会,董钦祥
任县长,包延收、毕研文任副县长。
3月9日, 沂源县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到会代表125人,选举产生县工
会联合会执委7人(副主席1人)。1958年10月始设主席职。
9月6日,县委成立整风领导小组,在全县开展整风运动。机关、学校、企事业
单位,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方式进行反右斗争,至1958年上半年结束。
由于斗争扩大化,有112人(文教卫生系统91人) 被定为右派分子,受到错误处理。
1978年执行中央55号文件,全部予以纠正,对受错误处理的人员妥善安置。
10月,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449处,61902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2.18%。
其中,高级社428处,初级社21处。
11月中旬, 农村整风运动开始。全县462处农业社,480个党支部,478个团支
部参加了运动。

1958年
3月, 中共沂源县委机关报《沂源先锋报》创刊,与县广播站合署办公,1959
年4月停刊,共出112期。
4月下旬, 青岛市新生评剧团下放沂源县,称沂源县评剧团。有演职员35人,"
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始演出。
6月2日至7日, 沂源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出沂源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18人。董钦祥任县长,包延收、毕研文任副县长。
6月3日至6日, 在全国"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下,根据上级指示,县委召开工业
大跃进誓师大会。提出"以钢为纲",在全县发动大炼钢铁运动,收废铁 (包括群众
的锅、鏊子) ,淘铁沙,建土炉,打坩锅,烧木炭等不切合实际的炼铁活动在全县
普遍展开。至冬初,共建各种炼铁炉796座,人、财、物力耗费巨大,成效甚小。
是月,全县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宣传运动。
6月下旬,南麻镇率先实行脱离客观实际的"三化"(吃饭食堂化,缝纫集体化,
托儿互助化) 。各乡闻风而动,至9月10日,全县办起集体食堂2410个,托儿所760
个,缝纫组122个。"共产风"从此刮起。
夏,全县开展以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
运动。
夏,全县进行夏季生产大检查,开展"插红旗""拔白旗"活动,浮夸风因此刮起。
全县被插红旗的45664人, 因说真话报实产量而受辩论的2098人, 其中被"拔"撤
职的84人。
8月6日, 县委、县人委召开炼钢铁、农具改革现场会,号召"在总路线光辉照
耀下大搞农具改革",运输工具轴承化,使农民放下扁担,大搞木轨道和钢铁生产。
至9月15日,全县共完成工具改革41121件。仅燕崖公社就修木轨道21.5公里。所修
木轨道不实用,浪费了人力物力。
8月29日,南麻红旗人民公社诞生。由全镇29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5100
户)组成,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9月5日至10日,响应毛泽东主席"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号召,全县掀起公社化
高潮,几天之内,全县19个乡镇全部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1962年改为14
处公社) 。为了体现"一大二公",各公社按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的原则,在秋收秋种中组织"大兵团作战",男女老少齐上阵,在田野安营扎寨作业。
因大部分整劳力搞钢铁,丰产的粮食无人收,遭受重大损失,农业生产秩序严重混
乱。
10月1日, 截至本日,全县受"大跃进"运动影响,大办了一批工业企业,共建
起钢铁厂61个(县营4个),煤矿2个,农产品加工厂85个,造纸、玻璃、水泥、露酒、
陶瓷等厂10多家及土化肥厂一批。这些厂一部分不具备生产条件,一轰而起,草率
上马,但其中一部分工厂为后来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基础。
10月,田庄水库动工兴建。调集13873名民工施工,至1960年6月建成。库容量
1.36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3.3万亩。
是月,草埠煤矿12号井,因盲目"放卫星(突击开采)",发生透水事故,死亡19
人,损失惨重。

1959年
3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统一计量标准的规定,全县统一使用10两秤,废止16
两秤。
3月中旬,根据省、地委关于缩减工业人数、充实农业劳动力的指示,县钢铁、
煤炭、运输、建筑等行业的9747人被下放回农村。

1960年
2月21日, 全国小煤矿现场会在草埠煤矿召开。国家煤炭工业部、山东省煤炭
工业管理局、山东省工业生产委员会、临沂地委、沂源县委、县人委的负责人及北
京、山西、内蒙、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河南、湖北、广西、
贵州、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135名代表参加。
会期4天。新华社、《工人日报》社派记者(2人)到会采访。
2月下旬, 山东省妇联在沂源县召开妇女工作现场会。全省县以上妇联主任参
加。县妇联主任李翠华在会上介绍《大搞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的经验。会议参观东
上峪、狮子峪、南麻、西北麻、西鱼台、韩旺、水么头等村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
3月,沂源县第一台拖拉机(尤特丝~15) 由县拖拉机站从新沂开回,沿途群众
争相观看。
4月30日, 县委贯彻中央郑州会议精神,在全县群众生活严重困难的情况下,
作出《关于整顿巩固人民公社、办好食堂、改进领导作风的决定》。此后,农村公
共食堂逐渐解散。
5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沂源县拍摄电影《南征北战》,在三岔公社拍摄外景。
7月23日至27日, 中共沂源县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大会选出县委会委员25名,
常委10名,张奇任第一书记,赵立修、李顺祥、高复顺、董钦祥任书记处书记。
12月, 博山黑山-南麻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建成通电,称黑沂线。部分厂、矿
生产和县直机关照明开始用电。

1961年
1月, 县委部署对1958年"大跃进"以来"一平二调"的错误进行检查纠正,凡向
生产队和社员平调的土地、房屋、家具、树木、家畜、家禽等都坚决退赔。至27日,
共查出平调额(折款)581.25万元,已退赔524.9万元。
3月3日至8日, 沂源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沂源县
第四届人民委员会。董钦祥任县长,包延收、田广居任副县长。
5月3日, 倒春寒,持续4天,东北大风,低温、小雨夹小雪、冰雹。桑、麦受
冻。土门、芝芳村冻死9头牛。
6月1日,县酒厂(时在悦庄)发生大火灾,厂房、设备、原料全部烧毁,损失30
万元。遂迁至南麻与露酒厂合并为沂源县酒厂。
7月27日, 县委召开县、社领导骨干会议,传达省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坚决纠
正"五风(1958年以来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特殊风、瞎指挥风)。

1962年
3月23日, 国家水利电力建设总局、山东省电力厅和沂源县人委联合决定撤消
沂源钢铁厂(1958年大炼铁时建),文件下达后,至即日工人遣散,资产交接工作完
毕。
5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率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
袁升平等到沂源视察战备工作。
7月13日夜, 全县大暴雨。最大风速28米/秒。悦庄降水量200.9毫米。张家坡
公社倒塌房屋300多间, 大水冲走2人,冲倒树木23万株。南麻老街水深1米多,县
银行金库、档案库被水浸,会计档案损失严重。工业局、法院、农水局均受灾。孟
坡村老泉子山东侧发生滑坡, 洪水、泥沙、巨石顺坡涌下,村民唐作顺一家5间屋
被冲走,全家7口人(2人外出)5人被水冲走,其中1人死亡。
夏,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惠中泉来沂源调查研究林木政策及封山造林情况,到各
林场及龙泉村考察,时间7天。
夏,山东省委副书记周兴来沂源调查纠正"五风"和落实政策问题。在悦庄公社"
蹲点(找一单位调查研究问题)"半个月,对全县纠正"五风"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12月12日,山东省农业厅向全省转发沂源县《唐山公社江家峪大队改良山岭薄
地连年丰收的经验》:山上修鱼鳞坑,植树造林;梯田小块并大块,挖排水沟;洼
子头地修地下水沟,留水"簸箕"。县多次在此召开现场会,推广此经验。

1963年
2月11日,《临沂大众》报刊登通讯《凉泉新风》,介绍凉泉大队新风尚,4月
9日《大众日报》 转载此文。此后,县委宣传部编写《凉泉新风》小册子。从此,
凉泉新风遍全县。
春,华东局组织部长罗毅来沂源调查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时间10天。
5月24日, 沂源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出县第五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1
人。董钦祥任县长,包延收、田广居、林足任副县长。
9月16日, 中共沂源县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大会选出县委会委员19名,县委会
常委8名,张奇任书记,李顺祥,高复顺任副书记。
11月,县避孕节制生育领导小组成立。开始采取晚婚、节育、结扎、人工流产
等措施。
12月中旬,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县展开。以阶级斗争为纲,忆苦思甜,讲三
史(村史、家史、公社史)揭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盖子。
是年,全县在农业战线上树立十面红旗:西鱼台、于家北坡、东上峪、凉泉、
后水北、江家峪、青冶行、刘家峪、璞邱、金星。

1964年
1月, 全县开展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贯彻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
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两个十条)。程序是:忆苦思甜、揭阶级斗争的盖子,干
部"洗手洗澡"(整顿思想),解决干部"心不正",社员"心不齐"的问题。全县受到教
育的172479人, 占人口总数的90.3%。基层干部"洗手洗澡"的16460名,其中有问
题的10850名。 "四类分子""畏罪"自杀的16名。使不少干部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
4月, 县委在四级干部会上把计划生育工作定为重点任务,此后凡符合条件的
干部都带头做结扎手术。
8月1日,暴雨。全县倒塌房屋、栏圈997间,死亡8人,死亡牲畜412头。
8月22日, 根据毛泽东"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县成立民兵师,各公社、厂矿、
机关、学校等单位也建立团、营、连等民兵建制。
9月6日,县直机关开展"五反" (反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
官僚主义)运动,干部"洗手洗澡",自我革命。至25日结束。
秋,沂源县社教运动工作队300人,去临沂县搞社教运动。翌年春撤回。
10月, 青冶行民兵英雄陈现义,带领4子1女1媳,在山东省民兵比武大会上作
射击表演,受到大会嘉奖及贺龙元帅和罗瑞卿大将等领导的接见。
12月,贫下中农代表和民兵连长会议召开。贫下中农代表699名,民兵连长659
名,会期10天,主要解决依靠贫下中农保住印把子、枪杆子问题。选举出县贫协筹
备委员会。
冬,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 副司令员傅家选来沂源检查民兵工作,并批给
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200支。
是年,南(麻)坦(埠)公路建成通车,沂源境内长20.7公里。
是年,全年降雨量1616.7毫米,春、夏、秋3季均涝,内涝面积24000余亩。
是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沂源县按照上级部署,在全县开展"
农业学大寨"运动。冬春两季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后来虽发展为搞阶级斗争,"割资
本主义尾巴"、 记政治工分等做法,但也使很多山岭变为梯田,增加了播种面积。
该运动1978年停止。
是年, 毛泽东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号召,全县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工业学大
庆"运动。

1965年
1月,"四清"运动在全县开展。共组织381人的干部队伍,编为87个工作组,分
赴14处公社87个点。开始是清工分、清帐目、清财务、清仓库,后改为清政治、清
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主要解决干部"四不清"的问题。
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来沂源县视察治山治水、封山造林工作。
春末,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和济
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来沂源视察兵工厂。
4月25日,倒春寒。东北大风,降黑霜。土门、三岔公社尤重。
5月,撤社划区,全县14个公社划为10个区。
10月,沂源县第二批社教运动工作队500人去临沂县岔河、茶山、李官3个公社
搞"四清"运动,翌年秋撤回。
12月,山东东风化肥厂(文革前名为山东沂源化肥厂)建成投产,设计年产化肥
2548吨。

1966年
3月,第4工业部在沂源县召开军工现场会。会期4天,全国各省、市自治区400
人参加。四机部张副部长主持会议并参观县境内各军工厂。
3月22日至26日, 沂源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出县人民委员会成员25
名,李文本任县长,包延收、田广居任副县长。
是月,县委发动全县人民学习毛泽东主席的著作。
6月15日, "文化大革命"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展开。 以《解放军报》6月6日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带极左倾向的文
章为学习重点。
6月,省618广播电台在鲁村公社峨峪村动工兴建。1972年开始播音。
7月,山东沂蒙新华制药厂(时称山东新华制药厂第四分厂) 在县城动工兴建,
翌年8月试车成功。
8月4日,根据上级指示,县委发出带有左的倾向的通知,要求把各行各业办成
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深入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强调"
三突出"(突出政治、突出毛泽东思想,突出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和政治挂帅,思想
领先。
8月,沂源一中、二中和部分小学相继成立"红卫兵"、"红小兵"组织(红卫兵以
戴黄色"红卫兵"字样的红色袖章为标记,部分穿不载军徽黄军装) ,走出校门,贴
标语、散传单,"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高喊"横扫一切牛
鬼蛇神",在全县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10月,红旗水库动工兴建。翌年5月建成。设计库容量1300万立方米。
是月, 由于大专院校一些"造反派"来沂源串连、"点火",全县名目繁多的"造
反"组织纷纷成立。 各中学学生"停课闹革命",走出校门,"杀"向社会,奔向各地
大串连。
11月6日, 全县红卫兵代表300人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检阅。11日下午2点
40分,在天安门广场见到了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的毛泽东主席。20日回到县。此后,
红卫兵到处"煽风点火"、"造反",全县陷入了大混乱。
12月,全县机关、厂矿、学校、农村的"造反"组织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掀
起"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 到处批判所谓"资本主义反动路线"和"走资本主义道
路的当权派",致使全县党政机关瘫痪,各级领导干部被罢官、批斗、游街。
冬,全县中小学相继组织各种名义的"战斗"队,批斗干部、教师,致使教学工
作停顿。
是年,县酒厂完成工艺设备改造,采用液体发酵新工艺,并实现生产半机械化,
年生产能力达到千吨。

1967年
1月31日晚,受上海"一月风暴"(政治运动) 的影响,县委机关、邮电局、沂源
二中(现沂源一中)等单位的所谓造反派在县武装部部分人的支持下,非法篡夺中共
沂源县委、县人委的权,成立临时行动委员会。从此,层层夺权、全县陷入更大的
混乱。
1月,解放军6085部队奉命来沂源县执行"三支两军"(支工、支派、支左;军管、
军训)任务。1972年撤离。
3月, 沂源县造反夺权组织发起成立县临时革命委员会。推举王富义任主任,
李文本、高复顺、徐东风、鞠反修任副主任。
6月8日夜,雷雨冰雹,97个村、3661亩小麦受灾,2100亩春苗绝苗。胡家庄、
刘家大峪一带积冰厚30厘米。
8月8日,造反组织六大群众联合司令部(简称六大联司)发起"反逆流"政治活动,
红卫兵在县武装部门前坐地绝食数日,临时县革委被冲垮。县政权由六大联司和县
武装部掌管。
是年,玉米杂交种(双跃1号、3号、双跃150)在全县普及。产量比原品种(金皇
后,坊杂2号)提高10-20%。

1968年
3月18日, 临沂地革委批准,沂源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成员27人,常委14人,
杜成亮任主任,李文本、丁兆礼(工人)、鞠反修(学生)、徐建祥(农民)任副主任。
春,在"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口号下,以工人为主体,有解放军参加的毛泽
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沂源二中,各公社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领导小组进驻
各公社联中和小学,接管学校领导工作。教师被称作"臭老九",领导干部靠边站。
不尊重教师不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工作蒙受严重损害。
春,全县掀起"三忠于" (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
级革命路线) 、"四无限"(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
唱"忠字歌",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等狂热活动。
5月, 县革命委员会发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部分干部和群众被错划为清理
对象,受到迫害。
7月,省革委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来沂源办学,并组成领导班子,赵修德任校长,
秦和珍、李文本 (沂源) 任副校长,王均论任政委。省直机关第一批来沂源的学员
180人分赴南麻、鲁村、悦庄、张庄4个点。
9月27日,三岔公社王家圈,下庄、腰庄、上庄等4个村的土地,因临朐县建嵩
山水库淹没, 经协商,临沂、维坊两地区革委批准,将以上4村划归临朐县,是日
办理交接手续。
11月,东方红电影院建成使用。内设座椅1072个。
11月, 受嘉祥县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全提出的"将所有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
来办" 的影响,沂源籍小学教师全部下放到大队"吃工分",213名外籍教师回原籍,
造成师资严重缺乏。
是月,县革委根据上级安排,成立"五·七"干校,大批受批斗和闭置的机关干
部进干校(设在工厂、农村)劳动改造。

1969年
1月,县革委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接收济南市向阳区375名知识青年,
安置到各知青点插队落户。 1964至1969年, 共安置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知识青年
1693人。至1980年,所有知青先后迁回城市。
9月1日, 县革委决定自10月5日起,撤消"沂源县革命工人代表大会","沂源
县中小学红卫兵代表大会",两会成员参加学习班后,回原单位工作。
9月1日,县造纸厂发生火灾,连烧数日,损失55万元。是全省轻工行业自1959
年以来的最大火灾。
是年,山东省药用玻璃总厂(时称沂源县玻璃厂)筹建,翌年投产。

1970年
1月,遵照中央(70) 356号文件,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贪
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活动。
春,济南军区第二十七野战医院在东北麻村南(县师范学校址)建院,后改为一
四0医院,1987年迁走。
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日播送卫
星到达各地上空的时间。每到夜晚,群众纷纷聚集到空旷地带观看。
10月,南埠东沂河大桥建成。单孔跨径92.7米,为当时省内跨径最大的曲拱桥。
该桥设计,获山东省科技成果奖。

1971年
5月12日, 县直机关、工厂、学校,开始清查"5.16"分子,部分人员无辜受审
查。
是月,县城治理螳螂河工程竣工(1970年冬开工),并将博沂公路过境段改建在
河东坝上。该工程彻底解除了危害县城多年的水患。
6月12日,石桥公社葛庄遭雷击,伤10人,亡1人。
11月,遵照中央(77号)文件,将林彪叛国事件向全县人民传达。此后,开展对
林彪反党集团《571工程纪要》的批判。
是年,东里公社香磨沂河大桥建成。9孔,全长237米,为双曲拱大桥。

1972年
3月,中共沂源县第五次党代会召开,选出县委委员30人,常委9人,辛泽洛任
书记,李顺祥、于世田、高复顺,董钦祥任副书记。

1973年
2月11日至17日,县五级干部大会召开,近6千人参加。大会提出"为1973年粮、
棉上纲要而奋斗"。
12月15日,韩旺铁矿筹备处经山东省革委生产指挥部批准成立。1980年1月1日,
铁矿建成投产。

1974年
5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沂源县拍摄电影《南征北战》("文革"版本) ,在燕崖
九顶莲花山、沂河等拍外景。
8月,全县进行丧葬改革,改土葬为火化。县火化厂建成开始使用。
9月21日晚11时,县百货公司五金仓库发生火灾,烧毁价值20万元的物资。
秋,全县非农业人口中学毕业生(含境内中央、省、地属厂矿)300人上山下乡,
到南麻、鲁村、悦庄、唐山、石桥、中庄等公社插队落户,后陆续返城安排就业。
10月,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县展开,继而发展到"批儒评法",各群众组织派性斗
争又趋激烈,全县形势又乱。
是年,国营山东红旗机械厂在沟泉一带建成。

1975年
1月,推行"一对夫妇一对孩,两胎间隔四五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秋,全县组织15.2万人,对39道岭,10条河,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
理。
11月1日, 县委抽调一批干部组成学大寨工作队,分赴各公社帮助开展农业学
大寨运动。
是月,山东省沂源制丝厂(时称沂源县缫丝厂)动工兴建。

1976年
1月, 开展学习毛泽东主席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和《念奴娇·鸟
儿问答》活动,要求全县人民皆能背诵。
4月, 按上级部署全县开展"批邓 (小平)反击右倾反案风"运动。同时开展"限
制资产阶级法权"的讨论,在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个体经济遭受打击。持续到7
月份止。
5月, 农业部部长郝中土,山东省委书记白如冰,临沂地委副书记王任之来沂
源县视察抗旱春播,小麦春灌和人畜用水情况。
8月中旬,因受河北省唐山地震(7月28日)影响,全县防震。省、地、县不断发
布防震指示。家家户户都在户外搭防震棚夜宿。持续到10月份。
9月18日,全县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2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 (材
料之一) 》 ,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进行传达。此后,全县掀起揭发和批判"
四人帮"的高潮。
是年,沂源县棉纺织厂(时称县织布厂)动工兴建。

1977年
1月,沂源县化肥厂建成投产,设计能力年产5000吨化肥。
3月, 临沂地区扫盲验收团来沂源县验收扫除文盲工作, 经全面考核, 达到"
基本合格"标准,定沂源县为"青少年无盲县"。
4月14日, 彩车从临沂载《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到县,沿途群众和县城人民夹
道欢迎。
6月30日晚,雷雨大风,风速大于40米/秒,沂河两崖尤甚。200余村庄4万间房
屋受损,10万株成材树倒折,20万亩农作物受灾。
9月,县影剧院建成使用。
是月,全县开展"两打"(打击阶级敌人,打击资本主义势力)运动,挖出一批犯
罪分子,并在副食品大楼展览赃物。鲁村供销社草埠门市部经理张恒贪污17894.84
元(折款),被开除党籍、政籍,判刑10年。
是年,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沂源县青年、学生考取146人(专科33人,高中
中专113人,初中中专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