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1861-1948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8&A=1&rec=2&run=13

清咸丰十一年(1861)
八月,捻军在县境东部活动,并从铜陵关入临朐境,不久撤回。几天后仍由铜
陵关北上。
十月,幅军在三岔店一带活动,由此进至临朐五井一带。

清同治元年(1862)
二月初五,幅军三壮部屯兵沂水县王庄,游弋十里寺,后入桃墟、燕子崖 (今
沂源燕崖),七日进军莱芜县青泥沟。
九月,幅军程四虎部进入悦庄、南麻一带,奔袭博山、临朐后撤至沂水马站一
带。

清宣统二年(1910)
大黄庄(时属蒙阴县七区) 建立县立初级小学,为境内最早的学堂,时称"洋学
堂"。

清宣统三年(1911)
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夜,大雨,沂河发洪水,天气骤暖。

1918年
5月,土匪于三黑率部由临朐窜至三岔店,璞邱等地,抢掠财物,掳去数十人。

1928年
12月,中国共产党东里店(时属沂水县)小学党支部成立。为境内最早的党支部。
校长李松舟(李清潍)任支部书记,教员黄简斋任组织委员,刘华亭(刘铁英)任宣传
委员。党支部建立后,即在东里店、安乐一带组织农民协会。
是年,郑家庄(三岔乡) 6户农民种植烤烟18亩,时称"洋烟",为境内烤烟生产
的创始,至1933年,三岔璞邱一带烤烟栽植面积发展到500亩。

1929年
3月17日(农历二月初七),悦庄发生惨案。土匪尹世喜(号称团长)率匪200余人,
通过"勾子"(内奸)里应外合,攻破悦庄围墙,杀死村民134人(本村87人,外村47人),
伤40余人,虏走500余人(内有妇女150人),全村财物被洗劫一空。后放回100余人,
逃跑30余人,杀死8人,其余用12.5万银洋赎回。
5月3日,东里,安乐一带农民协会会员和民众3000余人,在东里店集会,纪念"
五三" 济南惨案1周年。 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抵制日货"
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5月12日, 国民党沂水县政府派军警包围东里店小学,逮捕李松舟、刘华亭、
孙固斋,通缉黄简斋。东里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1931年
11月11日,张家旁峪发生惨案。土匪刘桂棠(刘黑七)部一个旅1500余人,攻破
张家旁峪围子, 全村235人有106人被残杀,26人致残,成年男性只剩18人,有6户
绝后。

1937年
中共山东省委派刘其人,赵冠五、董琰等到黄庄(时属蒙阴县)一带组织抗日武
装。

1938年
3月12日, 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影响下,杨荆石、边裕鲲联络刘子升、房
连三、桑洪文等人,组织百余人的抗日武装,在黄庄小学宣布起义,名为十二中队。
边裕鲲任主任委员,刘子升,房连三任副主任委员。25日,十二中队奉命开赴莱芜
县红埠岭与徂徕山起义部队汇合,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二团二营七
连。房连三任连长。
7月,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司令部民运部李敬渔到柳枝峪等村组建沂蒙回民支
队,有20多人,十五、六支枪。后命名为回民连。丁文增任连长,马学忠任副连长。
同年11月,发展到七、八十人,麻俊任连长。
1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一厂在鲁山千人洞建立 (原八路军三支队修械所,
从临朐石匣峪村迁此扩建)。工人90余名,厂长孙世铭。翌年3月,从千人洞迁至大
贤山织女洞。政委杨兴忠。
是月,日本侵略军由博山经松仙岭第一次侵入本境。
下半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带领省府机关,从益都过胶济路进入鲁
中山区,暂驻鲁村。

1939年
2月5日,沈鸿烈在鲁村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到会代表百余人。八路军代表张经
武、林浩、郭子化出席会议。会议提出"统一划分防线"、"统一行政,军不干政"、"
给养粮秣统筹统支"等反共限共主张,当即遭到八路军代表的严正驳斥。
2月, 沈鸿烈率省府机关由鲁村迁到东里店,省府的四厅、八大处,电台、国
民党省党部、《山东公报》、《国民日报》,儿童移动剧团及海军陆战队、保安司
令部教导团同时进驻。吴化文部新四师也相继在附近驻扎。建礼堂、修马路,一时
商旅云集,东里店遂有"小济南"之称。
为争取沈鸿烈合作抗战,中共山东分局派赵笃生任八路军驻省府办事处主任。
中共山东分局交通站、《泰山时报》分销处也在此设置。
6月1日,日本侵略军出动2万余人对鲁中山区大"扫荡"。
6月7日(农历四月十二日),日本侵略军出动15架飞机轰炸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驻
地东里店,投重磅炸弹100多枚。炸死300余人(村民84人),炸毁民房、商店4000余
间。沈鸿烈和其参谋处长宁春霖、经理处长王心锦带少数随从先后逃到钻天崮、茶
峪、关河峪一带。轰炸后第3天,日军在东里店建立据点。
6月8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一厂遭日军攻击,兵工厂被迫分两路转移,厂长
孙世铭带领工人向西转移后分散隐蔽,政委杨兴忠率领警卫连(回民连)向东转移,
在绳庄与日军遭遇,政委杨兴忠、指导员郑香山及战士10余人壮烈牺牲。
7月,悦庄区民主政府建立,宋作俊(宋焕臣) 任区长,田丹铭任副区长,杜善
甫任助理员,秦坤任指导员。悦庄、南麻、燕崖3个乡公所相继建立。
11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机关和省保安司令部从临朐东廖子村迁驻鲁村 (时属
蒙阴县) 唐家沙沟。新四师吴化文部驻悦庄(时为沂水县八区)张家庄、埠村一带,
秦启荣第五纵队驻王家石沟、仁里一带。

1940年
2月12日, 国民党五十一军司令部进驻龙王官庄。下设九大处,分别驻周围村
庄。苏鲁战区司令长官于学忠兼军长,后牟中珩任军长。
8月上旬,八路军山东纵队一、四支队发起讨顽战役,在郑王庄(莱芜) 歼国民
党顽军秦启荣一个营, 在龙廷歼吴化文部300余人后,又相继进行黄庄、大张庄、
草埠等战斗,将顽军吴化文部击退致鲁村、王家石沟一线,并于10日收复鲁村。
10月,蒙阴七区(黄庄)民主政府建立。秋,八路军鲁中部队组织反顽战役,黄
庄解放,遂建立区政权。区长吕歧山,副区长陈献荣,区中队长马传斌。区政府下
设黄庄、张庄、寨子3个乡。

1941年
1月20日,日本侵略军从莱芜、博山、临朐、东里分4路向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驻
地唐家沙沟、鲁村一带"扫荡"。沈鸿烈率教导团向西北方向撤退,秘书长雷法章率
省府机关向南撤退。24日,重回唐家沙沟。不久,沈率省府机关转移到临朐县境。
2月,日伪军1000余人从博山窜入鲁山一带"扫荡"。

1942年
2月16日,日本侵略军3架飞机轰炸龙王官庄,日军1000多人包围村庄。国民党
五十一军提前撤离,未发生战斗。400多间民房被烧毁,抓走村民8人送东北做苦工,
其中3人死亡。
春,日本侵略军(驻王家石沟)与伪军驱赶民夫数千人,在鲁村区舍庄修飞机场,
历时3个月(未使用)。1946年为迎接国共停战调处小组视察,再次修建。
12月,日军在黄庄修据点、建炮楼,黄庄街半数民房被拆毁。

1943年
1月18日, 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率部投降日军,编为伪"和平救国军
第三方面军",驻悦庄、南麻、鲁村一带,司令部驻悦庄(沂水八区)张家庄。
7月5日,八路军鲁中军区和泰山军分区部队发起第一次讨吴战役。从日照、莒
县、诸城开始,于21日展开对驻沂山、鲁山吴伪军攻击。鲁中军区二团在鲁村一带
歼吴伪军1000多人。 此役历时两月,歼日伪军2000多人,缴获迫击炮4门,轻重机
枪40余挺,长短枪1800余支,收复村庄1147个。
7月17日夜,南岩民兵袭击玉皇山伪军陈子良(陈三砍) 部加强排,全歼该排,
毙敌34人,缴获小炮两门,机枪两挺,步枪18支,子弹一万余发。
南岩民兵自建立以来, 经历大小战斗120余次,毙敌伪300余人,缴获步枪125
支,机枪两挺,小炮两门。民兵牺牲19名。《大众日报》发表题为《向南岩同胞和
民兵英雄们致敬》的社论,延安新华社于1944年初广播南岩民兵的事迹。
12月4日, 八路军鲁中部队发起第二次讨吴战役,鲁中军区主力一、二、四团
及十一、 十二团各两个营,沂北独立营,一军分区5个连,共5个团的兵力,经5昼
夜战斗,先后攻克东里店、石桥、大张庄、岱崮等20多处吴伪据点,歼敌800余人,
缴获小炮15门,轻重机枪19挺。

1944年
2月2日夜,博莱县独立营二区区中队在教导员于松山和队长刘长熙率领下,雪
夜奔袭吴伪设在西北麻的石印局(该局印刷庆仁号伪币),一举将其捣毁,生俘局长
戴耀鲁和吴伪军副团长1名。
3月25日, 第三次讨吴战役开始。八路军鲁中军区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在鲁中
军区首长王建安、罗舜初指挥下,以鲁山为中心,在周围百里的战线上,向吴伪军
全面猛攻,至4月20日,共歼灭和击溃吴伪军3个旅、1个师(共12个团) ,消灭吴伪
有生力量7000余人,生俘少将以下军官342名,缴获火炮67门,轻重机枪104挺,长
短枪3140支,攻克敌据点、山寨111处,解放村镇1000余个,沂源境内大部解放。
3月25日, 英雄连长何万祥在第三次讨吴战役老虎山战斗中英勇牺牲。为纪念
英雄连长, 沂源县将老虎山改名为万祥山,滨海军区命名何万祥所在连队为"何万
祥连"。
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 ,为沂源县解放日。解放初期,每年此日全县举行庆
祝活动。
4月,经中共中央华东局批准,中共鲁中区党委决定在沂(水) 蒙(阴)临(朐)三
县边沿地带建立新县。因此地带是沂河发源地,定名为沂源县。派张格心、边一峰、
赵涤尘带领鲁中行署工作团23人到踅庄筹建沂源县委、县政府。
4月下旬,中共鲁中区党委机关从南沂蒙迁驻东里店、河南等村。
5月12日,沂源县建立。边一峰、岳洪春、赵涤尘在青山区(今悦庄镇) 北张良
村正式组成中共沂源县委员会,对外称八路军驻沂源办事处,边一峰任县委书记兼
组织部长,赵涤尘任宣传部长。
5月中旬,建立行政区划。全县共建立6个区:以悦庄为中心的青山区 (后改为
青龙区) 、以南麻为中心的历山区、以南北安乐为中心的安乐区、以大泉为中心的
大泉区、以文坦为中心的文坦区(今三岔乡)、以太平庄为中心的太平区。
中旬,在北张良村召开沂源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沂源县参议会和沂源县
抗日民主政府。选举岳洪春为县长兼县参议长。下设民政、文教、财粮等科。县府
机关驻北张良村。
6月19日,吴伪3000人尾随日军坂本大队从鲁村、小张庄、郑王庄、黄庄分4路
出动"扫荡" 。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在鲁村一带阻击,毙俘敌15名,缴步枪5支,小炮
1门。敌伪在唐庄、许村一线被民兵截击,毙敌伪40余人。
6月, 县委、县府开展反奸诉苦和减租减息运动。组织20多个村群众在北张良
召开大会,组织千人游行示威。此后,反奸诉苦运动在全县普遍展开。农救会、妇
救会、职工会、青年团、儿童团等群团组织也在运动中建立。
青龙区减租减息,佃户与地主分粮由过去的二八分,改为四六分。全县推广该
做法。
6月底, 从大泉、青龙、太平、文坦、历山5个区中队抽调140余人,组成沂源
县大队。政委边一峰(兼),副政委史辉,大队长岳洪春(兼),副大队长邢乐峋。大
队下设两个连。7月,调至临朐,编入泰山军分区独立团。
7月4日,张庄区(时属蒙阴县)召开成立武装委员会大会。在会上省武委会奖给
南岩民兵"战斗英雄" 锦旗1面, 奖给唐庄、磨石山子两村民兵"战斗模范"锦旗各1
面, 鲁中军区奖给南岩、唐庄、磨石山子民兵手榴弹、子弹若干。鲁中联合办事
处奖给南岩民兵北海币2000元,唐庄、磨石山子民兵各1000元。
7月, 县在青龙区朱家庄、埠村、苗山、踅庄等村以流动形式举办小学教师训
练班,文教科长周锡三负责。学员百余人,历时3个月。
7月, 鲁中工作团和沂源县委在赵庄召开由各区委书记参加的县委扩大会议,
会议做出4条决定:(一) 利用有利形势,放手发动群众,提高群众觉悟,争取完成
全年的减租减息任务;(二)坚决反对和防止秘密减租减息。地主富农有献地者不论
其动机如何,一律接收,并销毁其原契,由县政府发给分田土地证;(三)组织起来
成立各种抗日群众团体,组织各种变工互助组;(四)培养积极分子作为村政权骨干。
7月,中共鲁中区委以沂源为中心成立五地委。辖沂源、博山、益都3县。地委
书记李伯秋,副书记张敬焘。地委机关先后驻南、北张良、儒林集、踅庄、石桥等
村。
8月27日,安乐区马岭村联社成立。为本县最早的村联社,共有社员230名,股
金4100元(北海币),并吸收安乐官庄、偏良山、南安乐、大洪峪等村入股。联社主
要经营纺织业。
秋,县委召开各区委书记会议,部署反"扫荡"。要求各区坚壁清野,开展地雷
战、麻雀战,随时打击前来"扫荡"之敌。会后,县委、县府先后转移到踅庄、胡家
庄一带。
日军200人,伪军600余人,沿博(山)沂(水)公路向东"扫荡",民兵沿路埋设地
雷,打排枪骚扰敌人。敌在踅庄踏石雷、绊雷,炸死炸伤数人。
东、西高庄民兵打死日军中队长1名,缴获战马1匹,步枪1支。
冬,全县双减(减租减息)任务基本完成。建立一批村党组织,培养一批基层干
部,超额完成5个营的动(员)参(军)任务。

1945年
2月,为扩大武装力量,沂源县独立营成立。由100多人组成,营长吴玉林。
3月,县委在踅庄召开扩大会议,部署动员参军工作,要求每个区参军一个营,
全县一个团。区委书记带头参军。全县超额完成动参任务。
3月11日, 吴伪军48师赵光兴部包围大田庄,南麻区中队队长翁云、通讯员徐
连德和村干部齐希顺牺牲。48名村干部、群众被抓到鲁村伪军据点。农会主任齐希
田、民兵队长齐希水在唐家沙沟被枪杀,公方德,崔殿哲(南埠村民兵队长)在鲁村
河滩被活埋。
4月,蒙阴县所属鲁村区划归沂源县。
5月7日,日军54旅团一个大队400人,伪军600人沿博山至沂水便道向东进犯。
地方武装配合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在石桥予以伏击。敌旅团长坂田被击毙。共歼日
军200余人,伪军400余人。缴获大批战利品。此役是沂源境内对日军的最后一战。
6月2日,日伪军从鲁村据点撤走。至此,全县境内日军绝迹。
6月, 鲁山中学成立。鲁中区党委、五地委和五专署决定在沂源县苗山村成立
鲁山中学。五专署专员徐化鲁兼校长,文教科长许萍任副校长。学员主要是沂源、
博山、 益都等地的党政干部和教员。分文教、财粮、党群等班。原计划培训1年,
因形势恶化,3个月后即停办。
夏,中共沂源县委,沂源县抗日民主政府从北张良村迁驻南麻。
7月, 蒙阴县所属张庄区、黄庄区划归沂源县。此时全县共10个区:青龙区、
历山区、安乐区、大泉区、文坦区、鲁村区、乐村区、张庄区、黄庄区、太平区。
秋,杜善甫任县长(1948年春调离)。
秋,鲁中军区授予马家河西"抗日模范村"光荣称号。

1946年
2月,刘延博任中共沂源县委书记。前书记边一峰调鲁中党校。
是月,全县开展反奸诉苦运动,控诉敌伪顽制造"无人区"的罪行。民愤大的伪
顽保甲长,有的被群众砸死。
2月,撤消安乐区,与太平区合并为安平区。
6月,沂源县子弟兵团建立。8个区共建3个营9个连。团长耿玉衡,政委张焱、
政治部主任刘建。任务是跟随主力部队支前参战。
7月初,县委在西北麻举办土地改革骨干训练班,半月一期,每期300人,共办
两期, 培训600人。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和土地问题的指示》 (简称
5.4指示)。
7月, 县委调集百名干部到鲁村、南麻、悦庄等区选择封建势力大的村庄进行
土改试点。县委书记刘延博带领一批干部到鲁村区鲁村和西沙沟蹲点。
7月,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县8个区405个村展开。政策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打击地主和反动富农;征收富农财产的多余部分。至10月份大体结束。
10月,全县掀起"大动参"运动,3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其中2400名参加主力
部队, 330名加入地方武装。小村一个班、大村一个排甚至一个连。父送子、妻送
郎、 兄弟争先上战场的事随处可见。12月4日《大众日报》刊登沂源县参军情况的
报道。
11月4日,鲁中邮政办事处在悦庄设立沂源县中心站,负责分发各战略区和一、
二、三专区及胶济前线、省机关的邮件。
12月17日,召开全县英模大会,到会的85名民兵英雄和战斗模范,订立了杀敌
立功计划。
是年,曹宅村(时属沂中县) 被鲁中行署命名为文化新村。教员李克明获"教育
英雄"称号,出席鲁中行署在博山四十亩地召开的三模大会。大会奖给曹宅"文化新
村"锦旗一面。

1947年
1月2日, 400名担架队员开赴前线支援鲁南战役。在前线送弹药,运伤员,奋
勇争先,受到部队表扬。
1月25日,第二批常备民夫3000人集结,宣誓出征。誓词是:"咱们三千民夫,
为保地保家上前线,坚决完成任务,争当英雄好汉。"
是月,全县开始土改复查。黄庄区委订出土改复查中处理典当关系的几个办法。
鲁村区委推广鲁村街土改复查经验,仅5个村就查出漏划土地574亩,房12间,山荒
3处,牛1头,猪1头,钱12000元。悦庄村农会迫使地主当即交出隐瞒的土地15亩,
房50间。
2月5日,县委作出《关于成立各级支前组织的决定》。县成立支前委员会,县
委书记刘延博任主任,县长杜善甫任副主任。区成立支前领导小组,村成立支前委
员会。18至45岁的男性青壮年随时听调支前,45岁以上的站岗放哨。16岁以下的少
年儿童做战时通讯工作,18至45岁的妇女负责碾米磨面,办给养、做军鞋。
2月20日至23日, 莱芜战役打响。沂源县全民动员支援前线,组织两个子弟兵
团,12个爆破队,共5000民兵开赴莱芜前线参战;7000民夫参加支前。全县妇女日
夜忙碌, 5天碾小米150万公斤,磨面和办给养150余万公斤。南麻村妇女一夜磨面
5000公斤。各村儿童团、识字班(大姑娘)、新媳妇组成运粮队,将给养源源送往前
线。
3月上旬, 全县200副担架,500辆小车组成民夫大队,进行集训。根据战时需
要,准备随时开赴前线。
是月,县委提出"边支前边生产,支前生产挑两肩"的口号,在完成支前任务的
同时,县直机关男女干部组成83人的突击队帮助群众春耕生产。县长杜善甫、参议
长公子魁带头参加挑粪,刨地。
4月, 因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沂源形势紧张,县文教科在青龙区
小水村召开全县教师会议,县委书记刘延博在会上作当前政治形势报告;宣布全县
教育暂时停办(1948年秋恢复)。
5月11日晚,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进驻大张庄,司令员陈毅住张庄区公所。翌晨
离去。
5月13日至16日,孟良崮战役中。沂源县组织37个民兵团、4个民兵营,共8400
余人开赴前线参战,2000名民夫参加支前服务。妇女、儿童、老人全力以赴抢修莱
(芜) 沂(水)、博(山)沂(水)、南(麻)临(朐)、蒙(阴)南(麻)等4条战时公路。任务
艰巨,涌现一批模范人物。
5月28日, 苗庄惨案。梭背岭乡苗庄地主高洪东等,勾结国民党军,抓捕该村
村长江照贵、副村长江东池、农会长江东渠、青救会长高法东、自卫团长徐正元、
妇救会长张发荣等13名干部,于19日夜在石匣峪残杀。
5月,华东野战军后勤机关,地方两个行署,4个专员公署,14个县政府的留守
人员及战地北撤的群众共约10余万人(时沂源县人口20万)驻进沂源县,吃、住、烧
(柴)发生极大困难。沂源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勒紧腰带,度过难关,省出粮食供给军
队和机关,提出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砸锅卖铁支援前线"的口号。
6月3日, 鲁中军区通令嘉奖左太传、段明成游击爆破队。授予左太传"鲁中飞
行爆破大王"称号,记特等功1次。授予该民兵队"鲁中左太传爆破大队"称号,集体
记一等功1次。该队在10天之内,埋地雷55次,炸死国民党军14名,炸伤3名,炸毁
敌汽车1辆,作战3次,打死敌人4名,打伤9名。
6月上旬,国民党军11个整编师、32个旅24万人向沂蒙山区进攻 (7月上旬调走
一半)。月底,敌整25师和第5军占据鲁村,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11师占据南麻,整
64师占据大张庄。此时,沂源境内国民党军共约10万余人。
国民党军所到之处, 大肆抢掠烧杀,据鲁村,历山、张庄、黄庄4个区不完全
统计, 共拆毁烧毁房屋11000余间, 损失粮食264万斤, 牛、羊、驴、猪等牲畜
88000头,打、杀和病饿而死的干部、群众1100余人,被抓捕、威逼逃亡的壮年1万
余人。
是月,中共沂源县委在鲁山千人洞召开土改复查动员大会。各区、村分批训练
土改复查积极分子,大村四五十人,小村二三十人。
6月16日, 《大众日报》报道:沂源县在土改复查中妇女成为运动的主力,妇
女们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斗争十分坚决。全县由妇女领导土改复查的村庄37个。
是月,国民党军队占据沂源前,为应付艰苦局面,县区干部分为三条战线,坚
持斗争。一是选拔优秀干部带领民兵,民工支前参战,二是县区选拔精干人员组成
武工队,隐蔽活动,坚持阵地,相机打击敌人,三是妇女干部和老弱人员、带领烈、
军属和基本群众近万人向北转移。
7月17日夜, 南麻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二纵、六纵、七纵、九纵全力攻击南
麻守敌国民党整编11师。激战4昼夜,共歼敌9千余人。战役期间,连日大雨,沂河,
螳螂河等河水暴涨,给进攻部队造成很大困难,又因敌援军迫近,南麻之敌一时难
歼,华野部队于21日撤出战斗。此役华野部队共投入10万人。
7月24日, 华野部队撤出南麻战役后,临朐战役开始,国民党军由沂源向临朐
增援。 华野七纵二师在虎口山阻击敌人,激战1天,给敌以重大杀伤。二纵四师在
三岔店一带阻击援临之敌,激战5昼夜,歼敌甚巨。
是月,县委在文坦召开会议,传达鲁中区党委指示:坚持阵地,开展活动,打
击小股敌人,保护群众利益。会后,刘延博、杜善甫带武工队分别到鲁村区、历山
区,组织部长张学传、民运部长张正伦到青龙区,公安局长董日升在文坦区开展活
动。打开了对敌斗争的新局面。
7月至8月,阴雨连绵40天,山洪暴发,河流猛涨,冲毁桥梁、道路、土地、房
屋无数。
此期,瘟疫流行,全县病倒5万多人。
8月16日,《大众日报》刊登《沂源运输大队巩固民夫的经验》,沂源县530人
随军运输大队,在秦玉洁等7人领导下,两个月完成15趟运输任务。
8月中旬, 县委县府机关从南流水回到青龙区黄山子村,召开历山、太平、大
泉、 青龙4区负责人会议时,突然被还乡团包围,县警卫排奋力阻敌,使县机关安
全转移。
8月下旬, 受"左"倾错误影响,根据上级指示,贯彻淄川在土改中实行贫雇农
路线的经验:"贫雇农打天下,坐天下","各级党政都交权"。县委书记刘延博在东
沙沟,县长杜善甫在北麻分别召开大会向贫雇农交权。全县从区到村,均照此行。
坏分子乘机夺权,全县出现乱打乱杀的混乱局面。大泉区一个会砸死10余人。这种"
左"的倾向,很快得到纠正。
9月13日夜, 松山子战斗打响。县独立营及黄庄、张庄、大泉区的民兵在鲁中
军区独立团两个营援助下,由团长房明胜统一指挥,一举歼灭占据大泉区松山子山
寨的200名还乡团武装。杨本全、杨朝俊等12名首恶分子被处决,其余教育释放。
是月,鲁中区党委,鲁中行署鲁中军区司令部,鲁中报社等机关进驻安平区南
安乐村,至1948年春迁离。
是月,土改复查运动在全县全面进行,斗地主,分田地、挖浮财,对恶霸地主
实行"扫地出门"。
10月,自国民党军进占本境以来,烧杀抢掠,十室九空,群众流离失所、冻饿
交迫,致使伤寒、疟疾流行,全县病倒数万人。山东省人民政府、鲁中行署联合派
出200人的医疗队前来抢救,半个月内,治愈7000余人。
是月, 为帮助群众生产救灾,鲁中行署拨给本县麦种13.5万公斤,贷款450万
元。县区干部节衣缩食,捐献粮款救济灾民。县委向全县推广鲁村区齐家黄沟开展
互济互助、共度难关的经验。
11月,开展"三查三整"运动。11月23日至24日,中共沂源县委在西沙沟召开全
县干部大会,布署开展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 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
整顿作风) 运动,223名干部参加。会后,自上而下开始"查整",至12月5日结束。
这次运动使党员干部受到很大教育。
12月,中共华东局在南、北踅庄和僚军埠搞土改复查试点,指挥部设在北踅庄。
华东局农村工作部部长贺致平任指挥,鲁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于寄愚、沂蒙地委书
记王涛、沂源县委书记刘延博任副指挥。抽调出身成分好的区委书记、区长等30多
人参加。按照沂南薄板台的经验,撇开基层党支部,扎根串连,访贫问苦,组织最
穷的人参加贫农团。对基层干部实行"搬石头(搬掉)"的办法。后来扩大到悦庄、南、
北踅庄、张庄、赵家峪等村。前后三四个月时间,最后转入生产救灾。

1948年
1月7日,"七月英雄"侯成安(燕崖乡郑王庄人)在东北"四保临江"战役闻家台战
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3岁。部队追赠他"毛泽东奖章"一枚,命名他生前领导的二排
为"侯成安排"。
2月15日,县委召开劳动代表和合作社社长联席会议。97个村122名劳动代表和
村联社社长参加。 会议反映:97个村中有29个村断粮在即,54个村能吃到3月份;
14个村吃到麦收。张庄区的升科峪、石柱子两村,全部出外讨饭,西顾庄60户,已
有37户出外讨饭。 全县400多个村庄,进入春耕大忙后生活无着,耕牛、农具、种
子严重缺乏。
2月下旬,鲁中区党委在南安乐村召开生产救灾大会,号召全区开展生产救灾、
互济互助、搞好春耕生产,度过春荒。会上向灾情严重的村发放了救济物资。
是月,全县出现空前的灾荒,县委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工作。中共华共局指出:"
山东生产救灾的重点是鲁中,鲁中的重点是沂源县。"华东局于3月撤消踅庄土改复
查试点,试点指挥部负责人贺致平任沂源县委书记,原县委书记刘延博任副书记,
鲁中区党委秘书长李建梓任县长。鲁中区党委派来31人,沂蒙地委派来30人,分别
担任各区委书记和区长。县区部分干部下派到村当村长。全县上下集中力量生产救
灾。口号是:"不荒一亩地,不饿死一口人!"
3月,北海银行鲁中南分行沂源办事处成立。为沂源建县后第一个金融机构。
4月,中共华东局拨给沂源县大豆50万公斤,玉米、谷子15万公斤和3万元救济
款。
6月,县长李建梓兼任县委书记,刘延博、张学伟任副书记,韩枕山任副县长。
8月,张庄、鲁村、大泉、历山等区66个村庄遭受蝗灾。崮坡村350亩禾苗被蝗
虫吃光。
8月, 全县灾情严重。据6个区统计,断粮的1840户、5178人,逃荒要饭的498
户、1323人。东里区(时属沂中县)的10个村852户,断粮的368户,逃荒的32户,缺
粮的394户。
8月,全县瘟疫大流行,病倒4万多人。各级党政组织医务人员积极抢救。
9月,支援解放济南战役。全县组织4个民兵连、150副担架、200辆小车前往支
援,并加工军粮100万公斤。
11月,大力支援淮海战役。第一批担架700副,小车200辆,第二批担架400副,
共2000余人。有86人在前线立功。
是月,全县出民工支前,1至9月共出担架1041副,2080人,小车4154辆,牲口
191头, 挑夫11913人。 9至11月出夫44275人。按服务期计算,1至11月份共出工
1039428个。全县17万人口,平均每人负担6.3个工日。
12月, 沂蒙担架团第五营在张庄区旋峰峪建立。全营560人,董钦祥任营教导
员, 曹洪文任营长。该营参加淮海战役后,随军渡江,转战宁沪杭,于1949年6月
凯旋荣归。 华东野战军第20军后勤部奖给该营"支前京沪杭功扬沂蒙山"锦旗一面
(此旗现存山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