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桓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4&rec=9&run=13

桓台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
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工业立县、环境立
县战略不动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格局,各项社会事
业迈出新步伐,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2006年,我县地区
生产总值(GDP) 的增幅逐季回落,但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初步
测算, 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75.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
增长16.3%,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10.39亿元, 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
121.7亿元, 增长17.4%, 第三产业增加值43.32亿元, 增长16.8%。 人均生产总值
35537元,比上年增加4908元。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7∶68.8∶24.5调整为5.9∶69.4∶
24.7。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迅速提高,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6.48亿元,比上年
增长39.8%,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为35.44%,比上年
提高3.04个百分点。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对
比全国百强,我县经济总量偏小,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问题还比较突
出,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农村城镇化水平较
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加大。

二、农 业

全面落实惠农支农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柴油化肥综合价
格补贴兑现到农户1481万元, 农业生产形势持续良好,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8.13亿元,比上年增长0.4%。
粮食产量继续增加。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9.74万吨,比上年增长7%。其中:夏
粮总产18.2万吨, 比上年增加1.4万吨,增长8.7%,秋粮总产21.6万吨,比上年增加
1.1万吨,增长5.6%。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达0.10万吨,下降41%,蔬菜产量31.9万
吨,下降9.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
│ 2006年 │ 比上年±%
────────┼───────┼──────
粮食 │ 397428吨 │ 7.0
────────┼───────┼──────
其中:小麦 │ 181583吨 │ 8.7
────────┼───────┼──────
玉米 │ 215392吨 │ 5.9
────────┼───────┼──────
棉 花 │ 1013吨 │ -40.9
────────┼───────┼──────
油 料 │ 348吨 │ -30.7
────────┼───────┼──────
蔬 菜 │ 318892吨 │ -9.3
────────┼───────┼──────
水 果 │ 2028吨 │ -66.9
────────┴───────┴──────
畜牧产量回落。全年肉类总产量16459吨,比上年减少19.6%,禽蛋产量15695吨,
比上年下降39%, 奶类产量8073吨,与上年持平。年末,大牲畜存栏0.41万头,生猪
存栏4.6万头, 羊存栏0.9万只,家禽存栏140万只。全年生猪出栏10.5万头,羊出栏
1.5万只,家禽出栏343万只。
林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67公顷,森林覆盖率20.6%,比上年提高0.5
个百分点。
渔业平稳发展。年末水产养殖面积666 公顷,与上年持平,水产品总产量3205吨,
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荣获“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第一县”称号。年末全县拥
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8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达31万千瓦。年末,拥有自走式联
合收获机244台, 农用汽车1270 辆,农用拖拉机4714台。全年农村用电量为65447万
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5.6%,化肥施用量(折纯)2.2万吨。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9.1万
亩,有效灌溉面积39.1 万亩。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截止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8家,与上年同期相比,
净增66家。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13.27亿元,比上年增长
41.9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7.85亿元,增长64.57%;集体企业完成31亿元,
增长72.03%;股份有限公司完成135.41亿元,增长27.42%;有限责任公司完成196.68
亿元,增长49.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6.09 亿元,增长36.65%。
工业产销基本平衡,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09%。产品结构顺应市场进一步
调整,产品质量普遍提高。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
│ 2006年 │比上年±%
────────────┼───────┼─────
自来水生产量 │ 397万吨 │ 2.06
────────────┼───────┼─────
轴承 │ 3255万套 │ 22.74
────────────┼───────┼─────
生铁 │ 29.77万吨 │ 8.33
────────────┼───────┼─────
针棉织品折用纱线量 │ 3998吨 │ 13.81
────────────┼───────┼─────
箱纸板 │ 20.05万吨 │ 0.75
────────────┼───────┼─────
机制纸及纸板 │111.28万吨 │ 7.76
────────────┼───────┼─────
白酒 │ 4932吨 │ 1.59
────────────┼───────┼─────
塑料制品 │ 23447吨 │ 42.60
────────────┼───────┼─────
人造板 │ 12.43万立方米│ -21.33
────────────┼───────┼─────
磷酸氨肥 │ 19.20万吨 │ 21.71
────────────┼───────┼─────
汽油 │ 18.98万吨 │ 95.20
────────────┼───────┼─────
柴油 │ 23.58万吨 │ 47.01
────────────┼───────┼─────
液化石油气 │ 18.12万吨 │ 66.47
────────────┼───────┼─────
硫酸(折100%) │ 69.58万吨 │ 52.70
────────────┼───────┼─────
发电量 │20.10亿千瓦时 │ 15.23
────────────┴───────┴─────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5.47亿元,比上
年增长41.45%,实现利润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01%,实现利税38.28亿元,比上
年增长28.9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7.51%,比上年提高8.2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即计划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固
定资产投资)7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其中:城镇23.89亿元,增长36%,农村投
资51.56亿元,增长17.8%。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65.7亿元,增长13.3%。
住宅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15家,全年完成投资额6.86亿元,
其中, 住宅投资额达5.26亿元,竣工面积22.7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8.25亿元,
销售面积40.89万平方米。
建筑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历史性突破百亿元,全年实现建筑业
总产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天齐集团、万鑫集团在全市率先晋升为国家房屋建
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

五、交通运输、邮政业

公路运输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县拥有营业性载客汽车292 辆,比上年增加30辆,
全年完成客运量842万人次, 客运周转量35057万人公里, 比上年分别增长122.8%和
106.1%;出租汽车176辆,完成客运量1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485万人公里;拥有载
货汽车3120辆,挂车321辆,完成货运量426万吨,比上年增长19%,货运周转量46600
万吨公里, 比上年增长28% 。全年实现客运收入4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28.3% ;货
运收入16500万元, 比上年增长43%。 公路营运条件继续改善, 年末境内公路里程
1769.5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5公里。
邮政业发展良好。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392万元,比上年增长23.7%,邮送广
告(含代投)175万件,特快专递4.6万件,集邮32.9万枚。

六、商业、外贸

消费品市场活跃, 居民消费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45亿元,
比上年增长15.3%, 其中批发业5.8亿元,增长18.8%,零售业37.82亿元,增长15%,
餐饮业6.48亿元,增长14.5%,住宿业0.27亿元,增长17.9%。年末城乡集贸市场67处,
其中专业市场4处。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 全年实际引进县外资金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实
际利用外资45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76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出口
30938万美元,增长34.9%,进口26749万美元,增长22.5%。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国税和地税收入合计148515万元,比上年增长31.9%,
其中国税完成93466万元,增长32.5%,地税完成55049万元,增长30.9%。全年实现地
方财政收入71145万元, 比上年增长30.8%; 地方财政支出103374万元,比上年增长
37.7% 。全县两税收入占GDP 的比重为8.47%,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05%,
分别比上年提高0.98个和0.42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款稳步增加,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
1042793万元, 较年初增加14376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598200万元,较
年初增加49732万元;企业存款余额184692万元,较年初增加69329万元。各项贷款余
额1058880万元,较年初增加19165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较年初增加77113万元,中
长期贷款较年初增加104740万元。
保险业稳定发展。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3121万元,比上年增加196万元,累计赔
款支出6753万元,比上年增加2520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飞速发展。年内共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35项,立项33项,争取无偿资
金扶持额度达9790万元,争取的项目数量和扶持资金额度均创年度历史新高。东岳集
团“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列为国家“十一五”首批科
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所含4个课题分3个年度国家支持无偿资金8900万元。年末,全
县拥有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全年申请中国专利
164件, 授权专利40件, 6个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晨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
“真空半固态熔覆长寿命造纸打浆磨盘制造技术”获得一等奖。鉴定科技成果10项,
其中中宝康的国家863引导计划项目配套产品“病毒灭活柜” 通过省级鉴定,产品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
教育事业再获新成绩。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年内全县升入大专以上学生3354人,
录取率72%, 其中本科上线175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8人。年末,全县有职业中学1
处,在校生3241人;普通中学19处,在校生20577人,其中高中3处,在校生10431人;
小学49 处, 在校生30161人;幼儿园119 处,在园儿童14078人,6-10周岁学龄儿童
入学率达100%。全面完成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实验学校招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由我县摄制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王渔洋查案》先后于春节、
国庆两个节日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和第十二套节目播出,为打造渔洋文化品牌、
提升渔洋文化和桓台县在全国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炉姑传说》申报为淄博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
蹈《傻子扑蝶》作为淄博市特色项目,参加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文艺创作
激情四射,创作吕剧音乐《张大娘乐开怀》、歌剧《咱村的娘们爱串门》、《桓台就
说王渔洋》、天津快板《知荣明耻歌》、合唱《果里镇春潮滚滚来》、小品《家访》、
歌曲《封建迷信要不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并搬上舞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病床1758张,卫生事业总人
数22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00人,占总数的87.57%。注册个体行医机构18个。进
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4%。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内举办各种类型运动会45次,参加人数5300人,传统项目
布局学校44所,参加活动人数52468人。全年有52854名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达标活动,其中优秀级17707人,占达标人数的35%。体育升学测试中,全县有22名学
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有14人次破7项县纪录。

九、物价与人民生活

市场物价平稳微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53%,比上年上涨0.53个百分点。
从消费大类看:食品、烟酒、家庭设备、居住类略有上涨,其他类小幅下降。
2006年各类价格指数(% )如下: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0.53
─────────────┼──────
其中: 食品 │ 103.80
─────────────┼──────
烟酒及用品 │ 100.66
─────────────┼──────
衣着 │ 95.99
─────────────┼──────
家庭设备及用品 │ 100.25
─────────────┼──────
医疗保健 │ 98.86
─────────────┼──────
交通和通讯工具 │ 97.51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 98.76
─────────────┼──────
居 住 │ 103.95
─────────────┴──────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13980元, 比上年增长16.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317元,增长16.8%;农民人
均纯收入6202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77元,增长21.4%。
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如下:
──────────────────
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
─────────┬────────
成套家具 │ 150套
─────────┼────────
彩色电视机 │ 107台
─────────┼────────
家用电冰箱 │ 87台
─────────┼────────
洗衣机 │ 100台
─────────┼────────
移动电话 │ 123部
─────────┼────────
普通电话 │ 103部
─────────┼────────
空调器 │ 67台
─────────┴────────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
─────────┬────────
洗衣机 │ 99台
─────────┼────────
电冰箱 │ 49台
─────────┼────────
空调器 │ 35台
─────────┼────────
大型家具 │ 245件
─────────┼────────
彩色电视机 │ 119台
─────────┼────────
影碟机 │ 71台
─────────┼────────
固定电话 │ 102部
─────────┼────────
移动电话 │ 119部
─────────┴────────

年末,城镇集体以上在岗职工期末人数为53022人,年工资总额92494万元,比上
年增长34.1%,职工平均工资20107元,比上年增长27.7%。

十、劳动保障与人口

劳动保障稳步推进。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900人,失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3122人,
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5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2万人。
全县养老保险企业参保人数达到3.55万人, 新增参保职工4944人,271个机关事业单
位养老保险的入保率、社会化发放率和拨付率均为10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3
万人,农民工参保工作全面启动,新增参保人数795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5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32万人。全年社会保险费征缴总额
2.99亿元,共为全县职工拨付离退休费、医疗费、失业救济金、工伤赔付等待遇1.51
亿元。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年人口出生率8.4‰,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
率1.5‰。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55700户,总人口494731人,非农业人口91381人。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核算按新行业划分标准核算。
3、固定资产投资上年基数由市局统一调整。
本部类责任编辑:徐立增 孙成业 张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