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土壤类型及分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57&run=13

一、土壤类型
境内土壤分为褐土、潮土、砂姜黑土3个土类,褐土、潮褐土、潮土、盐化潮土、
湿潮土、砂姜黑土6个亚类,11个土属、33个土种。
二、土壤分布概况
桓台县位于鲁北平原的南部边缘,地貌类型有较大差异。中南部多为缓岗和微斜
平地,母质均为山前冲积物。地势从西南向东北由高到低逐渐倾斜,高程从28米逐渐
下降到7米。 多数地区地势高,土壤干燥,排水条件良好,形成大面积褐土,仅在浅
平洼或槽状洼地的底部分布着砂姜黑土土类。县境东北部和小清河沿岸地势较底,高
程9? 7米,是山前冲积和黄泛冲积的叠交地带,成土母质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前冲积、
黄泛冲积和湖相静水沉积。在这些地区潜水直接参与成土过程,形成全县潮土土类。
土壤类型的分布与地貌类型及潜水状况有一定关系,褐土多分布于地面较高,排水良
好的地势,砂姜黑土则分布于洼地底部,潮土则分布在沿河、湖底洼处。在质地上,
低洼处多分布中壤、重壤和粘土,地势较高处则分布砂壤和轻壤。
三、褐土
面积为388724.8亩, 占总面积的49.8%。褐土是全县的主要土类,面积大,分布
广。县境中、南部的缓岗、微斜平地上广泛分布。按地势从高到低顺次分布着褐土和
潮褐土两个亚类。西南部地形较高部位,处在冲积扇上端,因地表不断有近代冲积物
覆盖,距离近的冲积物分选作用差,其质地变化不明显,土体中粘土层出现的部位也
视近代冲积物覆盖层而定,覆盖层厚者,粘土夹层则部位深,覆盖层薄者,粘土夹层
则部位浅,由于覆盖层浅深不一,故出现粘心、粘腰层变化。其中,褐土亚类,俗称
“立黄土”,面积22958亩,占总面积的2.94%。分布在田庄镇旬召至大庞、唐山镇前
大王至宋店2个缓岗上。 该土类耕种历史悠久,土层厚,质地好,土壤熟化程度高。
潮褐土亚类,俗称“两合土”,面积365766.8亩,占总面积的46.86%。主要分布在中、
南部微斜平地区域。耕层质地多为壤土,利于耕种,有托水保肥的作用,属境内面积
最大的一类土壤。
四、潮土
面积为177970.4亩, 占总面积的22.8%。潮土集中分布于县境北部青沙湖、马踏
湖、锦秋湖和小清河沿岸。在潮土区内,小清河沿岸距河较近,河流冲积物覆盖较厚,
地形相对提高,潜水位相对降低,发育成了潮土。在马踏湖、锦秋湖中心区,因地势
低洼,积水时间长,分布着湿潮土。在锦秋湖、马踏湖边缘沿荆夏公路一线地势稍高
(较湖底),潜水位高,矿化度大(1.5?2.6克/升)。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潜水在地表
蒸发, 水去盐存,使地表积盐,而发育成盐化潮土。潮土土类有3个亚类,其中,潮
土亚类面积为55398亩,占总面积的7.097%。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两岸的马桥、荆家2镇。
该亚类土体深厚, 表层质地适中,养分含量中等。盐化潮土亚类面积为30770亩,占
总面积的3.942%。主要分布在锦秋、马踏两湖的边缘交界地带及荆夏公路两侧。该土
处于低洼地带, 矿化度大于2克/升,适种粮食棉花。湿潮土亚类面积为91802.4亩,
占总面积的11.76%。主要分布在荆家、起凤、田庄、邢家4镇的湖洼地区。土性冷凉、
潮湿、粘重,属于长时期积水和高潜水条件下附加沼泽化形成的一种土壤。
五、砂姜黑土
面积为213876.7亩,占总面积的27.4%。砂姜黑土分布于县境南部边缘和刘茅洼、
绍兴洼、太平洼、崔姚洼、诸葛洼等洼地。砂姜黑土表层一般为后期覆盖或长期耕作
熟化,呈褐色壤质土、重壤土和轻粘土,厚薄不等;下层为灰黑色粘重坚硬的黑土层;
底层为灰黄杂色土层。成土母质为浅湖沼相静水沉积物,适种多种农作物。全县仅一
个亚类, 据其黄土覆盖厚度分为黑土裸露、薄覆盖和厚覆盖3个土属。砂姜黑土土类
表层质地多为中壤,仅陈庄镇宗崔、姚郭村一带为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