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地表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54&run=13

一、河流
境内有9条河流,多发源于鲁中山区, 依地势由南而北汇集于锦秋、马踏湖,注入
小清河,皆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水系。
小清河 古称泺水。发源于济南市,系诸泉水汇流而成。西起玉符河睦里庄闸,东
至寿光市羊角沟入渤海, 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原河水清澈,水质良
好, 故而得名。1970年以后,伴随着城市发展和工业企业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
放量逐年增加, 水体逐渐被污染,成为严重污染河道。1988年后,流域内城市及沿途工
矿企业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水质有所好转,但污染仍很严重。
小清河自邹平县张官庄北入境,沿县境北部边缘由西向东,至荆家镇崔家村东北入
博兴县。境内长18.68公里, 流域面积520.38平方公里。河道顺直,堤距100?130米,河
槽底宽40米,深6米左右,堤高4?5米,以面向下游方向,右堤宽8米,左堤宽12米,比降为1
/9000,泄洪能力500立方米/秒。境内右侧有马踏、锦秋、青沙湖3个滞洪湖泊,县内各
河皆自右岸先后汇入小清河。1995年前, 小清河干流断面狭小,又有多条支流汇入,汛
期山洪与坡水流量大,集水快,造成小清河汇流与排泄能力不适应,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1996年12月, 对小清河干流进行扩挖扶堤治理,行洪能力由23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立
方米/秒。
乌河 古称水、水、如水, 又称乾水、黑水、乌龙水。因河水伏流色黑而得名。
全长52.5公里, 流域面积483平方公里。发源于临淄区辛店街道办事处矮槐树村(原属
大武乡) 村南,从临淄区六天务村西入境,东西流向,至杨桥村西折转正北,经果里、索
镇、起凤3镇, 在北夏庄注入预备河出境。境内长24.3公里,流域面积183平方公里,河
宽20? 50米,河槽深3?4米。“五四闸”以上行洪能力为63立方米/秒,李家闸以下为80
立方米/秒。
1960年前, 因有矮槐树、赵家毛托诸群泉补给,河水长流不断,水质良好。索镇以
南各村多设水磨;索镇以北可通舟楫,冬季严寒不结冰,温暖之气如烟似雾,故有“云涛
古迹”名胜。1970年后, 源泉附近大量开采地下水,群泉断流。渐成汛期排泄洪水,日
常排泄上游污水的河道。
孝妇河 古称袁水、陇水、笼水,又名孝水,清朝时改为孝妇河。发源于博山区颜
文姜祠灵泉,南北流向。从岳阳河源头至县境东北部马踏湖入口,全长135.9公里,流域
面积1733平方公里。该河在邹平县吕家庄东分为两股, 一股为1966年新开挖的胜利河
(系孝妇河分洪河道) ,由南向北在县境西北部西辛庄村西入小清河。另一股是流向东
北的老河道, 在邹平县绳村东入境,穿过马踏湖,经预备河汇入小清河。境内长25.7公
里, 河口宽25?50米,河底宽8米,深3米左右。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木佛闸以上河段
行洪能力为60立方米/秒。汛期山洪暴发时,以每秒2?3米的流速从博山由南而北倾泄,
24小时内水头即流入境内。受水涨湍急,下游河道地形平缓,涨快退迟的影响常泛滥成
灾。1995年,扩挖治理孝妇河,受沿途村庄房屋所限,行洪标准难以提高。1999年,经省、
市协调, 孝妇河桓台段木佛闸以下行洪标准由40立方米/秒改为20立方米/秒。其余洪
水由胜利河下泄。
孝妇河过去受神头、秋谷、饮马等泉群的补给常年流水不断, 水质良好。1970年
后,因大量开采地下水,降雨量偏少,诸泉群干涸。1988年后,成为上游城区和沿途厂矿
的排污河道。
东猪龙河 古称郑潢沟。据《新城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
郑潢沟又名珠龙河, 源发于淄川之黉山。”南北流向,穿过胶济铁路和张店城区,在淄
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朱庄北入境。沿途经过果里、唐山、邢家、起凤、荆家5镇,于
华沟村西北穿过预备河注入小清河。河道全长47公里,流域面积190平方公里。境内长
23.7公里,河宽一般在10?15米,深3?3.5米。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1998年扩挖治理后,
下游泄洪流量由原来30立方米/秒提高到55.4立方米/秒。
东猪龙河过去群泉补给,常年流水不断。自1966年起,成为张店城区及沿河厂矿主
要排污河道,日过境量为18万吨,属严重污染河道。
西猪龙河 又名西大围子沟。原系郑潢沟支流, 发源于张店区马尚村西, 境内长
7.05公里。该河南起新城三岔湾, 北至傅桥村西北注入孝妇河。河口宽25?40米,河底
宽8? 10米,河槽深4?6米,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80立方米/秒。1985年后,
多次引萌山水库及孝妇河水经此河注入锦秋湖、马踏湖。
涝淄河 发源于淄川区玉皇山。从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王庄北入境, 经果里
镇入大寨沟注入乌河。全长39.25公里, 流域面积119平方公里。境内长7.9公里(含大
寨沟1.8公里) ,河口宽17?20米,河底宽8米,河槽深3?4米,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1970
年后, 成为淄博工矿区排污河道。2001年,对涝淄河干流全线进行扩挖治理,泄洪流量
有原来20立方米/秒提高到39立方米/秒。
杏花河 古称清河沟。1935年春疏浚时, 适值杏花盛开,落花随水而下,改称杏花
河。河道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960平方公里。发源于邹平县芽庄湖,西东流向,从西辛
庄北穿过胜利河底182米长的涵洞入境, 沿原胜利河故道东行,在马桥镇五庄西北注入
小清河。境内长6.88公里,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河口宽40米,河底宽24米,河槽深3米
左右。设计穿涵以上排涝水位9.4米, 小清河入口处8.66米,最大泄洪流量147立方米/
秒。历年春、冬邹平县部分引黄尾水及汛末蓄水, 通过杏花河经引清济湖干渠流入马
踏湖,补充湖区水源。
胜利河 系孝妇河的分洪河道。由邹平县吕家庄胜利闸分出,南北流向,从胡马村
西南入境, 于辛庄西北入小清河。境内长4公里,流域面积12平方公里,河道宽阔,滩地
平整,河口宽429米,河底宽30?50米,最大流量为600立方米/秒,系1966年改道后人工开
挖河道。该河是孝妇河重要分洪支流,汛期分泄大部洪水入小清河,缓解了境内孝妇河
及下游湖区的洪涝威胁。
预备河 始凿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是境内地表水主要出口河道。清乾隆
十一年(1746年),知县朱仕琪曾率民众疏挖河道,整修河堤。尔后,屡浚屡淤。该河始
于马踏湖, 入博兴县,至广饶县北营村入小清河。原河道境内不足1公里,河道断面小,
行洪能力差。为提高泄洪排涝能力, 1968年夏,自北夏庄又向西延伸至傅庙村西北,与
湖区十五号沟相接。境内总长10.53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1985年前后,经过4次
治理,挖成了东西横穿马踏湖的主要河道。河口宽16?47米,堤距25?50米,底宽8?20米,
底高程5? 4米,河槽深2.5?3.5米,堤顶宽5?8米,堤顶高程8.6?9米,行洪标准20立方米/
秒。成为渲泄淄博各河道汇入湖区积水的骨干河道。
二、湖泊
境内有马踏湖、 锦秋湖和青沙湖。3湖处于鲁山北麓山前洪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
迭交地带,南受鲁中山区洪水冲积,北受黄河泛滥淤淀,千百万年来泄洪不畅,形成一片
湖洼沼地。青沙湖在县境西北角,位于桓台、邹平、高青3县交界处的小清河南岸。马
踏湖和锦秋湖在县镜东北部,南部为锦秋湖,北部称马踏湖。马踏湖为桓台县与博兴县
共有,东北部属博兴县、西南部属桓台县。锦秋、马踏两湖之间有若干沟、河相通,泛
称湖区。
湖区古称少海。传说大禹导诸水东流,济水由陶唐口西南入境,经此东行入海。据
载: 馑饥岭(荆家至夏庄公路沿线)即是济水南堤,后水势渐小,济水故道废。元、明时
期,县境北部(青沙湖除外)出现四大湖泊,即水东之会城泊,水西的鱼龙湾,华沟村周围
之马踏湖,荆家村周围的庞家泊。嘉靖《新城县志》载:“新邑上受小清、孝妇诸水纳
而弗宣, 汇马踏等湖,溢而为害。??”当时官方行文通称为马踏湖,后讹为麻大泊、麻
大湖。明天启《新城县志》载:“麻大泊在新城县城东北五十里,乌河西,新城、高苑、
博兴三县之间,俗称官湖,又名锦秋湖,周围六十里。??”清初以馑饥岭为界,南为锦秋
湖,北为马踏湖。
马踏湖 位于桓台县东北部, 距索镇12公里。古为济水滞洪区。据传齐桓公曾在
此会六国盟主,各将重兵列阵于此,众兵所踏成湖,故曰马踏湖。该湖东西长12.5公里,
南北宽4公里, 面积约50平方公里。2/3的面积在桓台。湖底海拔(黄海)高程5.7?9米,
地势呈槽状,东西向条带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缓倾,西南部海拔9米左右,东北部7米以下,
比降1/2500,地面起伏不大。湖洼面积为2.72万亩。
据《重修新城县志》载:“东有水(乌河),西有孝妇河,中有郑潢沟(猪龙河),三水
奔注, 形成锦秋、马踏两湖,周围七八十里。湖滨水浅之处,蒲苇青青,烟波浩渺,一望
无际。??”清末,在湖区东北角建有翟公闸,控制湖区水位。1960年前,有乌河、东猪
龙河、西猪龙河、孝妇河、涝淄河等常年灌注, 水面广阔,水质良好,水位稳定。整个
湖区村村靠湖,户户连水,河沟纵横交织成网。出门以舟代步,运输以舟代车,尤其每年
6月以后, 台上作物莽莽,水中藕塘片片,鱼虾嬉游,稻花飘香,舟楫成串,景色秀丽。马
踏湖优美的自然风光引来诸多文人名士, 游湖览胜, 即兴赋诗。著名诗人苏轼曾写下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的赞美诗句。
由于马踏湖水面广阔、水质良好,冬春水天一色,夏秋绿波万顷,水产丰富,故成为全县
富庶之地。
1969年后, 张店一带工业迅速发展,地下水源过量开采,使猪龙河、涝淄河、乌河
等注入湖区的河道清泉断流,且大量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湖区水质逐渐变
坏,水产之利日趋减少,风景大为逊色。
1970年,建成引清济湖干渠。每年从小清河及杏花河引水济湖,勉强维持湖区风貌
和生产。2001年, 淄博市引黄干渠正式送水,每年通过引黄渠道引进黄河水800万立方
米,湖区状况得以改善。
1988年后,依全面开发、综合治理原则,疏通治理沟渠27条,修建桥涵闸54座,新修
环湖公路1条,进湖公路3条,逐步恢复马踏湖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先后建起五贤祠、
湖心亭、水上公园、齐王阁等旅游景点,每年夏天游人络绎不绝,成为淄博市独特的旅
游区之一。2002年,被列为山东省自然生态保护区。
锦秋湖 位于马踏湖以南, 两湖相邻,彼此有多条沟渠衔接。据嘉靖《新城县志》
记载, 湖名锦秋,即借元代兵部侍郎于钦游湖时所作的“霜风收绿锦,万顷水云秋??”
两句诗中取其句尾2字而得。据说: “锦者,绸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年
秋天, 湖中蒲苇粮食丰收,鱼虾等水产上市,湖民满怀喜悦之情,收割蒲苇粮稻,将大量
水产、鲜品销往各地,一年的衣食住行有了保证。故视“秋”为黄金时代,把“锦秋”
2字与湖连在一起为“锦秋湖”。
该湖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3.5公里,面积5.57万亩。其中3.8万亩系湖内低洼部分。
其范围南起南干渠,北至荆夏公路,西起高楼道,东至乌河西岸。湖区地面高程7.6?9米。
每年汛期,上游客水经东猪龙河、乌河、孝妇河先汇入锦秋湖,再经马踏湖缓缓泄入预
备河,成为外来洪水之泄洪区。
1988年后,对湖区进行农、田、林、水、路综合开发治理。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养
鱼、养鸭, 实行铲草、保苇、增藕等措施,新开旅游项目,利用湖区自然资源带动经济
全面发展。治理后, 锦秋湖成为交通便利、风景宜人、湖味名吃、垂钓休闲的旅游胜
地。
青沙湖 位于小清河与杏花河之间,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2公里。胜利河南北穿过
湖中心,河西属邹平县,河东属桓台县。境内部分东西长4.37公里,面积0.96万亩。
青沙湖处于地质断层裂隙处的下陷一侧,地势低洼。据历史记载:东汉安帝永初二
年(108年)命名临济湖,后因湖底为青沙而易名至今。
青沙湖原是广袤50多公里的一片沼泽洼地。自古历下(济南)地区及章丘、邹平等
上游的山泉及山洪汇流成河, 流经此处东去入海。千百万年来,因上游汇流迅猛,下游
排泄不畅, 成为上游诸水的滞洪地区。1966年,依据小清河流域治理总体规划,将青沙
湖辟为滞洪区。在湖四周筑起顶高为13.5米的围堤,以备汛期滞洪。筑堤后,湖内形成
死洼状。1977年10月,中共桓台县委、桓台县革命委员会提出向青沙湖要粮的口号,调
集起凤、田庄、荆家、马桥、陈庄5公社的7000名民工,新开挖东西中心干沟1条,南北
支沟22条。把青沙湖建成20块、改造面积9343亩的深沟大台田。建生产桥61座, 排灌
站5座,完成土方99.05万立方米。经治理,次年亩产565公斤。1990年后,增高加厚青沙
湖围堤0.7米,与小清河大堤持平。疏挖湖内沟渠11条,增打机井87眼,新修涵闸8座,形
成排灌两利,一年两收的沃野良田。

马踏湖、青沙湖水位/面积/容积关系表
表2-8

备注

1.马踏湖含博兴县境内之面积和容积
2.青沙湖含邹平县境内之面积和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