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文物古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529&run=13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庞遗址 位于田庄镇小庞村东北,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2?4米,分居住区、
制陶区和墓葬区,出土器物有龙山文化石器,黑陶罐,商鬲,周陶,灰陶壶等,还有
秦汉时期的铜剑、铜铃、铜镜等。1977年12月25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埠遗址 位于果里镇前埠村东侧,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0.3?2.5米,
暴露有夯土、红烧土等遗迹,采集有龙山文化的夹砂陶杯和石斧等。1992年6月20日,
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士故居(含渔洋祠、冯氏住宅) 位于新城镇西南隅。1992年公布为省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王士回归故里后,对曾祖王之垣长春园故居进行修缮,随为其住所,并
取名为“西城别墅”。
渔洋祠:王士去世后,后人在他居住过的西城别墅西南端建起渔洋祠堂,原祠堂
有大门一座, 门前有石狮一对。院内植有松柏。正厅五间、左侧厅房三间,占地900
平方米。 1987年9月,归县文管所办公及库房使用。1995年3 ~5月,国家投资5万元
维修祠堂屋顶。1996年1月,县文物管理所迁往索镇,祠堂交王士纪念馆管理。
冯氏住宅:清末,西城别墅东部院落被冯冠儒买下,渔洋祠的东邻遂为冯氏住宅。
住宅分为主跨两院。主院是三进院落,跨院与主院形制相近。解放后由县粮食部门使
用,有房屋108间。1999年9月,王士故居由新城粮管所移交文化部门管理。
“四世宫保”坊 位于新城镇城南村。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牌坊的
主人是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王象乾及其父王之垣(户部左侍郎)、祖父王重光(贵州
参藩)、曾祖父王麟(颖川王府教授)四代。由万历皇帝特许而建。坊额“四世宫保”
传为当时大书法家董其昌题写。该坊为砖石结构,以砖为主。坊高15米,面宽9.2米,
进深3.3米, 占地30平方米。牌坊底座由大方石砌成,上面磨砖起拱,形成一大二小
的拱形坊门。坊门前后两面共有4对石狮,气势雄健,造型生动。牌坊的顶端中间高,
两边低,飞檐斗拱,瓦当古朴。八角远伸,各挂风铃。牌坊的四周饰以精美砖雕,怪
兽奇禽,异花鲜草,无不传神。牌坊的中部四个雕塑人物栩栩如生。1983年,省文化
厅拨专款,按原貌全面维修。1987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勤祠 位于新城镇新立村,初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是明嘉靖年间贵
州参藩、新城人王重光的专祠。后又为王重光的长孙、明兵部尚书王象乾增建了司马
祠。1983年始,省政府拨款重修。祠院南北长88米,东西宽43米,占地3784平方米。
院内有正堂5间, 长22米,高14米,进深9.65米。全为台梁结构,造型古朴庄重。忠
勤祠后堂三间,形制与正堂相仿,略小,为司马祠。正堂前,东西两厢房各三间。堂
前院内有数百年桧树两株, 树围1.8米,树冠如盖。1985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
点文保单位。1986年,在忠勤祠原址上成立王士纪念馆。199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1992? 1994年,政府投资在忠勤祠东跨院新建石刻苑,将石刻艺术与古典
园林有机结合起来。苑内陈列“苍云”“振玉”“水月松风”等多块石刻珍品。
⑴忠勤祠石刻 祠内石刻琳琅满目, 海内知名,向称小碑林。现存碑碣133块,
其中,《王氏琅琊公传》于慎行撰文,集王羲之书。《颖川王公传》萧云举撰文,集
钟繇书。《泺川王公传》郭正域撰文,集虞世南书。《少司徒泺川王公颂》郝杰撰文,
集钟繇书。《泺川王公墓表》王家屏撰文,集欧阳洵书。《少司徒王公神道碑铭》申
时行撰文,集王羲之书。《少司农王公传》焦撰并书。《少司徒平蛮督木赞》冯琦撰
文,集褚遂良书。《平蛮采木图》周汝初书,申时行、郑如璧题词。《贵州忠勤祠记》
黄镆撰文,集王羲之书。《忠勤录序》冯琦撰文,集褚遂良书。《刘太淑人传》郭正
域撰文,集颜真卿书。《忠勤祠主祭文》、《按察史王公转》赵秉忠撰文,刘重庆书。
《辞世小言》王象晋撰并书。《祝允明自书诗》。《沈庭芳自书诗》。《长春园、大
观园、望岳诗》程可中题并书。《观音菩萨像》王象春摹刻,吴道子笔。《张仙像》
余士画,周兆龙书。《弥勒佛像》王象春摹并附劝戒杀放生文。《大司徒王公诔》王
宏撰书。《长春园诗》见峰老人书。《葛昕跋》。《集萧守身诗》。《恭题两县谕祭
文后》。《送少司徒归省》辛自修书。《程可中诗》。《焦跋》。《新城忠勤祠记》
集王献之书。《泺川王公勤事殒》申时行书。《平蛮督木传》集王羲之小楷。《忠勤
祠碑版集古书法序》邢侗书。《陈情送别图》。《蟾公石记》桓台山人书。《祝暇祠》
郑彭年书。《王公平蛮督木传》李维祯撰,集王羲之书。《碑首载》王之垣书。《少
司徒平蛮督木赞》 郭正域撰。 《王象晋及夫人墓志铭》。《王公以忠勤死事殒》。
《董其昌小楷》。《王氏大槐记》邢侗书。《李三才诗》。《翁正春诗》。《忠勤祠
横额》。《忠勤报国横额》吴山书。《王公祠记》。《赤壁赋》成亲王书。《桃花园
记》林则徐书。《董其昌草诀歌》。《碑廊》。《魏碑》。《人物线刻像》。《皇帝
谕祭文碑》。
⑵石苑石刻 ①北岭石 清代光绪年间出土于北岭庄,故名。原存北岭庄罗氏宗
祠,历经战乱被遗失。1982年在县电影公司再次发现。石呈长方形,高0.4米,宽0.8
米,厚0.26米。正文隶书“大隋开皇十四年岁次甲寅十月壬戌二十三日甲申青州长乐
县高丘乡人佛弟子西门兴知身无常财非已有遂舍家资敬造祗桓精舍一上为国王帝主群
僚百官州县令长又为师僧父母亡过亡世现在眷属法界众生愿共弥勒初会不堕三涂善愿
从心咸同斯福”。尾镌李靖书丹,存忠勤祠内。②水月松风石屏 原在新城东南隅明
代兵部尚书王象乾东花园内, 1983年移入忠勤祠。石屏主石为方形,边长2.3米。正
面镌“水月松风”四个斗方行书大字,下款题晋王羲之书。无年月可考。石背面浮雕
麒麟松风图。主石左右各有镶石,左镌“风竽鸣地籁”,右镌“云锦发天机”,字近
正楷。主石上下各有长条石镶嵌。下有巨石基座,四周雕有莲花瓣形的图案。上盖是
雕有瓦当起脊的整块巨石。③振玉、苍云石 原在新城东南隅明代兵部尚书王象乾东
花园内,存忠勤祠内。振玉、苍云二石是两块巨大的天然太湖石。振玉石形似灵芝,
高5米, 立于基座上。基部窃坎处镌有振玉二字,落款为李白书,由此得名。苍云石
高5.4米,最大围5.2米。前右上方窃坎处镌刻苍云二字,落款为霁宇书(王象乾号)。
石阴下部突出部分削平作磨崖状,刻有元散曲一首:“何年仙斧断云根?玉无痕,翠
生春,磅礴空庭,太华入平分。百窍暗通元气漏,无一处不氤氲;想当丘壑闷天真,
泣波臣,走天君,一笑遗来,造物不吾嗔。目极烟霞心已了,谁再梦上星辰。”落款
为元泰定元年暮春七日张养浩书。 ④百鹿石 原在明代万历年间进士王象晋的小隐
园内,1984年移入忠勤祠内。石高2.5米,最大围4米。质地为天然太湖石。因石为山,
刻画百鹿,或立或卧,形态各异。石上部镌园林引兴四字。下镌四言诗一首,唯泰山
之精四字可识, 其余已残破不辨。 下款题康宇(王象晋号) 。⑤大圣寺佛教造像
1985年, 在索镇大圣寺遗址出土石人像2尊。像高大与成人相仿,着佛装,皆赤足立
于伏莲基座上。 大圣寺毁于民国末年,像为大圣寺遗物。存忠勤祠内。⑥旬召石像
1984年春,出土于田庄镇旬召村南,同年移存忠勤祠内。造像为一对青年男女。男像
高1.66米,头戴软锦帽,身穿长袍,两手心托于胸前。女像高1.55米,两耳上侧各束
发髻,身着长衫。出土前两像均于髀骨见断裂。何时作品待考。
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山遗址 位于唐山镇唐一村西南侧。为高出地面5?7米的丘埠。东西长300米,
南北170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1980年前出土文物有青铜器、陶器、古钱、周代残
砖瓦当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片。 1984年9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
~1998年出土文物千余件。
华严寺 位于田庄镇高楼村西北侧高台上,建于隋以前。原建筑规模宏大,为三
进院落。寺前有古塔,名“隋文宝塔”,玄称浮屠高出云表,为远近登毗游赏之所。
明万历年初, 新城县贪官段文清相信塔内藏有金佛珍宝,强令拆毁。寺院南北长120
米,东西宽50米,占地6000平方米。原有大门南向,额书“华严寺”三个颜体大字。
进门正面为四天王殿。 殿后为中大院。中院北面是大雄宝殿,建筑在1.2米高、平面
为45米见方砖石露台上。殿长26米,进深10米,高17米,殿顶后为绿色琉璃瓦。殿内
矗立合抱木柱8根, 殿中巨大屏风后墙正中有门通后院。后院北望为百子殿。中、后
院东西两侧皆有配房。 中院有古槐1株,上悬1口铸有龙文图案和铭文的大钟,重400
余公斤。钟、槐久已无存。1984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单位。
李寨遗址 位于田庄镇李寨村西, 1997~1998年出土陶器、铜器、石器、玉器
等文物一批。1997年6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家遗址 位于田庄镇史家村中部和西南部,面积十余万平方米,龙山至商周时
期, 1996~1997年,出土青铜器、石器、甲骨、陶器等文物350件,发现目前中国最
早的甲骨文。1997年6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士墓 王士墓故址位于新城镇城南村西二里,原梧河北岸王氏祖茔。《重修新
城县志》 有“在城西南二里梧河之阳, 葬刑部尚书王士” 的记载。 清康熙五十年
(1711年)五月十一日,王士病故。据《王氏家传》载:“山人卒于五月十一日,即
于是年十二月初七日,葬于系河北岸祖茔之次。”友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作
“皇清诰赠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碑文,缅怀王士一生的人品、
文品与政声,后勒石于墓前左侧。墓前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宋荦所作《资政大夫刑
部尚书阮亭王公暨张宜人墓志铭》。此碑为稀世国宝蝉鸣石做成,石质特异,有红点,
兰丝,风吹既有蝉鸣在耳。在《资政大夫刑部尚书阮亭王公暨张宜人墓志铭》碑左右,
依次排有杨绳武、翁方纲、孙星衍等清代诗文大家为王士所撰墓志铭。20世纪30年代
后期,王士墓遭到破坏,国宝蝉鸣石不知下落。60年代后期,王士墓被挖掘,墓故址
夷为农田。1994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贤祠 位于马踏湖青丘。清乾隆年间,青丘上始建三贤祠,中有鲁仲连、诸葛
亮、苏东坡三贤士塑像。祠堂抱厦木柱上刻联为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数代一
堂,汉相宋儒战国才。大门座北面南,门联为:异姓结同心之侣,一堂萃三代之英。
门前头石狮一对。 门东侧为钟楼,高约8米,悬吊大钟。门西侧为火池。新中国成立
时,三贤祠已废。仅留《重刊续修三贤祠记》碑一幢。碑文上有:若世远年湮,祠宇
再造,后之君子并入辕固、颜为五贤乃完善等语。1985年,华沟村民在青丘上重修祠
宇。中塑鲁仲连、苏东坡、诸葛亮、颜、辕固五位先贤像,以示纪念。五贤祠是一组
中轴对称的四合院式仿古建筑。大门南向,东南、西南两角分别高筑角亭。由大门向
里,左右两侧为厢房,正面为祠堂,皆台厦廊檐,古朴典雅。祠堂匾额书五贤祠。堂
前厦柱题联:异姓五贤英名传千古,数代一堂功业垂千秋。祠门门柱及东西两厢门厦
也多有题咏。为市级文物暂保单位。
炉姑庙 又名炉姑祠、炉神庙、商山孝女祠。位于索镇西镇村,建于清初。2002
年8月重建,对外开放,并举办首届炉姑庙会。为市级文物暂保单位。
三、古城台基遗址
据旧志载,自春秋时期以来,境内先后兴废6座古城。
癸丘邑 遗址在今果里镇张埠村东,为方圆数十亩高埠。春秋齐邑。《左传》: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夫戌癸丘,瓜时而往,及瓜而代。1957年,当地群众搞水
利建设,在该遗址地下2米处挖出古石桥一座,数十斤重的铁锚1个。此外出土过铜镜、
铜剑、金鸡、古钱和多种陶器。
渠丘邑 春秋齐邑。 遗址在今索镇花园村南约1公里乌河以东。《左传》载,昭
公十一年“齐渠丘实杀无知”,即此。汉置西安县,南北朝时刘宋置索卢县皆此地。
遗址出土文物有白陶器、灰陶器、汉代铜镜、宋代都统帅印等。
会城 位于今起凤镇夏庄村东1公里, 旧传为齐桓公会盟处。《齐乘》载:城南
有八会津,水陆所辏,其会有八,故名城。久没水中,寒潦既降,犹见遗址。今以水
退为田,遗址南垣土岭高1.5米,长300余米。部分地表可见古代碎瓦砾残片。
东高苑城 位于今唐山镇古城村。城址方形,东西长560米,南北长500米。西北
角较高, 出平地约2.5米。城中旧有古井,传为管仲所凿,或谓今古城村即春秋战国
时齐相管仲之谷城。南北朝时刘宋置鬲县于此。城址出土文物有绳纹陶砖、灰陶罐、
陶瓮、汉代行军铁锅等。
延乡城 位于今索镇永安桥村东北约1公里。 城墙遗址尚存一部,东西长约1000
米,南北约500米。1964年出土文物有铜镜1个、白陶罐1个。地表深处为古代瓦砾层。
汉代置延乡县,属千乘郡。汉元帝封李谭为延乡侯,故又为侯国。
被阳城 位于今马桥镇北营村。汉武帝封齐孝王子燕于此。
齐桓公戏马台 在新城镇驻地。世传为齐桓、景时筑,是齐国驯养战马的地方,
现台基南部为缓坡, 北沿陡峭, 最高处离地面9米。 南北104米,东西135米,面积
14040平方米。鸟瞰平面呈前方后圆。在戏马台北1.5公里处有古饮马池和牧马场,旧
志均有记载,现仅存遗址。戏马台自置新城县以来,多数时间为县衙所在地。台上原
建有桓景庙,已废。1914年,易县名新城为桓台,名称即来于此台。
云涛古迹 在索镇乌河玉带桥北侧,为河中一船形高埠。南北长87米,东西最宽
处31米,面积约2400平方米。地表低于玉带桥面数尺。古时乌河碧水流长,玉带桥下
涛声不绝。高地四周水花飞溅,翡翠万千,每遇天将有雨,便有云气盘郁高埠之上,
若云若涛,故而得名。相传大雨之后,玉带桥上游河水暴涨,水位有时高于下游云涛
高地,却仍不能淹没云涛。此时,云涛两侧巨流奔放,云涛景物被水雾包绕,从桥上
观望,虽近在咫尺,却时隐时现,类似海市,世人引以为胜景。乌河古称水,相传春
秋庄公九年,齐师与鲁战于干时,即此地。清道光二十六年(1864年),索镇人于茂
节立“云涛古迹”大字石匾于南端。
四、古贤遗迹
颜遗迹 《左传》载,颜隐于青丘。马踏湖中有一突出水面的高台,南北长10米,
东西宽8米。台南端探出一块条石。相传为颜当年垂钓处。在五贤祠东北约500米处,
有一低洼处,俗名冢子湾,相传为颜墓地。
鲁连蹈海处 战国时期,齐高士鲁仲连曾寓居今华沟村一带。华沟村中心原有一
口水井, 相传为鲁仲连所凿,井边有一石碑,刻“鲁连井”三字。公元前221年,秦
灭齐, 鲁仲连不甘心做暴秦的顺民,蹈少海(马踏湖)而死。华沟村北1公里,有一
块三角地,相传为鲁连蹈海处。
青丘 在华沟村北约1.5公里处马踏湖中,为一高出水面3?4米的土埠。民国时期
尚有面积24亩。 现仅余3亩地面。《左传》载:“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即
此地。
徐夜书屋 渔洋轩青丘以西, 华沟村北,面积144平方米,清初隐士徐夜与王渔
洋读书的地方。 清乾隆年间,曾建一小院,有堂屋3间,习称徐夜书屋。在书屋一侧
有一组简陋院落,习称渔洋轩,题额为“陋轩”。门内影壁上题:“寓少海,缅先贤”
殿堂3间, 厦柱上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五、陵墓
史家墓地 位于田庄镇史家村西南100米。 无封土。1979年,村民在墓地处挖土
时,曾出土铜鼎、铜觯、箭簇等。历年出土有陶壶、陶罐等器物。1988年,市县文物
调查组确认为商代至战国和汉代的墓葬区。
旬召古墓葬 位于田庄镇旬召村东北约100米。商代墓曾出土铜器、陶器等器物,
墓室为竖穴土坑式。另有青釉瓷器等出土。1988年,市县文物调查组确定为商代、汉
代、元代的古墓葬。
华沟墓地 位于起凤镇华沟村西北2公里,五贤祠东100米。1985年,五贤祠重修
时在此挖养鱼池,发现大量的人骨、陶器等,墓室结构为竖穴土坑式。1986年,初确
定为商周墓地。
滕寨墓地 位于陈庄镇滕寨村南50米。1958年曾出土过铜器、陶器等,部分文物
现存博物馆。1988年确为西周墓地。
桃花冢 位于新城镇城南村南500米。地略高,今为农田。封土高5米,直径65米。
墓主不详。1988年,确定为东周墓葬。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郭墓地 位于陈庄镇南郭村东30米。1958年,曾出土战国时期铜剑及陶器等文
物,存县博物馆。
杏花冢 位于新城镇城南村东3000米。原冢高15米,直径130米,20世纪80年代,
仅余3米高, 周围10余米。1982年,农民整田挖露石头墓门。上有石刻朱雀、玄武、
青龙、白虎、蟾等。以此确认为汉墓,墓主不详。1988年,确定为战国墓葬。
唐山古冢 位于唐山镇西南郊, 封土高8米,东西18米,南北42米。只探明土冢
为夯土,但夯土台基与古墓未定。遗址北部墓葬曾出土铜剑、带钩、陶器和汉代的画
像、瓮棺等器物。初步确认古冢周围应为战国至汉代的墓区。
辕固冢 位于田庄镇辕固村西南角。民国时期,封土在14米以上。20世纪70年代,
封土堆为平地。80年代,因建筑施工进行清理,墓穴仅有大量木炭。墓前原有太傅祠
匾额“辕公故里”,久已废圮。辕固是汉初齐诗学的开创者。汉景帝时任博士,专治
《诗经》 ,著有《齐诗传》3卷。曾与窦太后辩论儒家和道家的优劣,同当时指导政
治的黄老、刑名学说论战,从而提高了儒家的政治地位。
董家墓地 位于荆家镇董家村南200米, 南临公路。墓群多为砖室墓,在断壁上
发现有瓮棺葬。1988年,确定为汉代古墓群。
里仁墓地 位于荆家镇里仁村西50米。曾出土元代瓷瓶、瓷缸等器物。因用土破
坏墓葬12座。1988年,确定为汉至元代古墓群。
白莲王墓 位于马桥镇西辛村西南50米,西临胜利河。1951年,挖掘胜利河时发
现此墓,墓室为石室结构,因地下水旺又填平。新编《桓台县志》载:白莲王,宋初
人,公元960年,与赵匡胤争夺天下,后被赵宋击溃。
张元帅墓 位于唐山镇于堤村西北100米。 墓室被一窑厂取土时毁掉,出土石棺
尚存(缺盖),石棺呈楔形,头部外侧刻有至元十七年字样,存于堤村。属元代墓葬。
王之都墓 位于张埠村东南前埠遗址至高处。墓主为明万历乙未进士、开封府知
府。现墓已平,墓前仍留原有墓碑3幢。
烈士陵园 位于索镇北郊、 张北公路东侧。 1972年,县政府投资修建。南北长
145米, 东西最宽75米,占地1万平方米。陵园有坊门南向,入园正面设纪念堂7间,
建筑面积240平方米。纪念堂后墓地,行栽200余株松柏。124名革命烈士安葬于此。
云涛纪念地 位于索镇玉带桥北侧。1946年,渤海三军分区机关在云涛上立《革
命烈士英雄谱》石碑2幢,上面共镌刻125名烈士的姓名。同时,立《革命英雄赞》石
碑1幢。碑文:
乌河清清,铁山巍巍。烈士烈士,如山如水。日寇乱华,家乡垂危。守土抗战,
匹夫有责。揭竿而起,振臂相随。找共产党,跟毛主席。放下锄头,拿起武器。无分
操场,山川野地。无分课堂,枪林弹雨。栉风沐雨,卧薪吞穗。民供给养,敌供武器。
一战奋发,再战怯敌。百战再战,知己知彼。无攻不克,无坚不摧。寇兵老羞,施展
毒计。分割封锁,清剿蚕食。奸淫烧杀,年无虚日。有井水处,无所不至。王逆金生,
丧心投敌。认贼作父,引狼入室。南攻北夹,夜袭昼击。痛我烈士,前仆后继。有出
远征,有在坚持。洒血泰岳,新莱博淄。埋骨渤海,广博垦利。白发依闾,新婚望夫。
苦熬八年,一旦胜利。群众翻身,有穿有吃。当思来处,功在烈士。追源报本,来自
人民。生产战斗,属于人民。肝脑涂地,为了人民。呜呼痛哉!优秀子孙。永垂不朽,
勒诸贞珉。渤海三军分区政委李曼村谨撰,胶济铁路管理处秘书李景房敬书。
1965年,中共桓台县委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于云涛中心。碑高25米,上书:“革命
烈士永垂不朽” 。1979年,县政府在云涛北部建革命烈士纪念馆5楹。在云涛上遍植
松柏260株。石砌云涛堤岸,并在西南侧建一长拱铁栏小桥与河西岸沟通。

历史文化遗址一览表
表21-3
──────┬───────┬─────────┬───────┬───────┬────────
遗址名称 │ 历史年代 │ 所在地 │ 遗址名称 │ 历史年代 │ 所在地
──────┼───────┼─────────┼───────┼───────┼────────
后毕遗址 │ 龙山~秦汉 │ 索镇:后毕西南 │ 前埠遗址 │ 大汶口~宋 │果里镇:前埠东
──────┼───────┼─────────┼───────┼───────┼────────
赵家遗址 │ 战国 │ 赵家北 │ 西边坊遗址 │ 商周~汉 │ 西边坊北
──────┼───────┼─────────┼───────┼───────┼────────
于家遗址 │ 战国~秦汉 │ 于家磨西 │ 皇姑庵遗址 │ 春秋~战国 │ 东沙河村南
──────┼───────┼─────────┼───────┼───────┼────────
西安城遗址 │ 战国~汉 │ 于家磨东 │ 后鲁遗址 │ 战国~汉 │ 后鲁村北
──────┼───────┼─────────┼───────┼───────┼────────
宫家遗址 │ 战国~秦汉 │ 宫家东 │ 前埠西北遗址 │ 战国 │ 前埠村西北
──────┼───────┼─────────┼───────┼───────┼────────
雅和遗址 │ 战国~秦汉 │ 雅和北 │ 甘家遗址 │ 汉代 │ 甘家村南
──────┼───────┼─────────┼───────┼───────┼────────
马家遗址1 │ 秦汉 │ 马家东南 │ 吴磨遗址 │ 汉 │ 吴磨西
──────┼───────┼─────────┼───────┼───────┼────────
姑子庵遗址 │ 战国~汉 │ 小辛庄西北 │ 东义和遗址 │ 汉 │ 东义和村北
──────┼───────┼─────────┼───────┼───────┼────────
马家遗址2 │ 汉 │ 马家西 │ 凤鸣遗址 │ 汉 │ 凤鸣村东北
──────┼───────┼─────────┼───────┼───────┼────────
北辛遗址 │ 汉 │ 北辛东北 │ 大龙遗址 │ 汉 │ 大龙西南
──────┼───────┼─────────┼───────┼───────┼────────
耿桥遗址 │ 汉 │ 耿桥北 │ 东店遗址 │ 隋唐 │ 东店村东北
──────┼───────┼─────────┼───────┼───────┼────────
刑刘遗址 │ 汉代 │ 刑刘村东南 │ 伊家遗址 │ 战国至汉 │荆家镇:荆家北
──────┼───────┼─────────┼───────┼───────┼────────
逯家遗址 │ 唐~宋 │ 逯家村东南 │ 后刘遗址 │ 战国至汉 │ 后刘北
──────┼───────┼─────────┼───────┼───────┼────────
西沈家遗址 │龙山~商周~汉│ 周家镇:沈家西 │ 西草场遗址 │ 战国至汉 │ 西草场东
──────┼───────┼─────────┼───────┼───────┼────────
荣家遗址 │ 汉 │ 荣家南 │ 前刘遗址 │ 汉~宋 │ 前刘南
──────┼───────┼─────────┼───────┼───────┼────────
景楼遗址 │ 汉~元 │ 景楼西南 │ 东草场遗址 │ 汉 │ 东草场东
──────┼───────┼─────────┼───────┼───────┼────────
沈家遗址 │ 汉 │ 沈家东 │ 东巩遗址 │ 战国至秦汉 │起凤镇:东巩南
──────┼───────┼─────────┼───────┼───────┼────────
万家遗址 │ 汉~元 │ 万家北 │ 穆家寨遗址│ 汉代 │ 穆家寨东
──────┼───────┼─────────┼───────┼───────┼────────
楼里遗址 │ 汉~金 │ 楼里西南 │ 张茂遗址 │ 汉 │邢家镇:张茂南
──────┼───────┼─────────┼───────┼───────┼────────
康家遗址 │ 汉 ~宋元 │ 康家南 │ 于家遗址 │ 汉 │ 于家西
──────┼───────┼─────────┼───────┼───────┼────────
东黄遗址 │ 汉 │ 东黄南 │ 后诸遗址 │ 汉 │ 后诸村西北
──────┼───────┼─────────┼───────┼───────┼────────
苇河遗址 │ 汉~宋元 │ 苇河南 │ 楼子遗址 │ 大汶口~汉 │唐山镇:楼子南
──────┼───────┼─────────┼───────┼───────┼────────
麻家遗址 │ 汉 │ 麻家东北 │ 唐山遗址 │ 龙山~战国│ 唐山西村
──────┼───────┼─────────┼───────┼───────┼────────
郝家园遗址 │ 宋~元 │ 郝家园北 │ 古城遗址 │ 战国至秦汉 │ 古城村
──────┼───────┼─────────┼───────┼───────┼────────
戏马台遗址 │龙山~汉~宋元│ 新城镇:新城西北 │ 西马遗址 │ 汉 │ 西马东北
──────┼───────┼─────────┼───────┼───────┼────────
存留遗址 │ 龙山~宋元 │ 存留村南 │ 郭家遗址 │ 汉 │ 郭家村北
──────┼───────┼─────────┼───────┼───────┼────────
城南遗址│ 东周~汉 │ 城南 │ 东周遗址 │ 唐代 │ 东周西南
──────┼───────┼─────────┼───────┼───────┼────────
顺河遗址 │ 战国至汉 │ 顺河东 │ 李寨遗址 │ 大汶口汉 │田庄镇:李寨西
──────┼───────┼─────────┼───────┼───────┼────────
贾庄遗址 │ 战国至汉 │ 东西贾之间 │ 史家遗址 │龙山~商周~汉│ 史家村南
──────┼───────┼─────────┼───────┼───────┼────────
毛家遗址 │ 战国至汉 │ 毛家北 │ 旬召遗址 │龙山~商周~汉│ 旬召村东北
──────┼───────┼─────────┼───────┼───────┼────────
存留北遗址 │ 汉 │ 存留北 │ 小庞遗址 │龙山~宋 │ 小庞村东北
──────┼───────┼─────────┼───────┼───────┼────────
小崔家遗址 │ 汉~宋元 │ 小崔家南 │ 辕南遗址 │ 龙山文化 │ 辕南村南
──────┼───────┼─────────┼───────┼───────┼────────
小徐家遗址 │ 汉 │ 小徐家西 │ 小寨遗址 │ 春秋~战国 │ 小寨南
──────┼───────┼─────────┼───────┼───────┼────────
刘三里遗址 │ 汉 │ 刘三里东北 │ 宗王遗址 │ 战国至汉 │ 宗王北
──────┼───────┼─────────┼───────┼───────┼────────
祝家遗址 │ 汉 │ 祝家西 │ 刘家遗址 │ 战国至汉 │ 刘家北
──────┼───────┼─────────┼───────┼───────┼────────
逯家遗址 │ 隋唐~宋元 │ 逯家西 │ 吕埠遗址 │ 战国至汉 │ 吕埠南
──────┼───────┼─────────┼───────┼───────┼────────
西宫家遗址 │ 唐~元 │ 西宫家南 │ 西家遗址 │ 汉 │ 西家东北
──────┼───────┼─────────┼───────┼───────┼────────
东潘遗址 │ 汉 │ 陈庄镇:东潘西 │ 大寨遗址 │ 汉 │ 大寨南
──────┼───────┼─────────┼───────┼───────┼────────
东宰遗址1 │ 汉 │ 东宰村南 │ 李寨遗址 │ 汉 │ 李寨西
──────┼───────┼─────────┼───────┼───────┼────────
东宰遗址2 │ 汉~元 │ 东宰村西 │ 北岭遗址 │ 春秋 │马桥镇:北岭村北
──────┼───────┼─────────┼───────┼───────┼────────
段家遗址 │ 汉 │ 段家北 │ 后金遗址 │ 战国至北朝 │ 北岭北3里
──────┼───────┼─────────┼───────┼───────┼────────
马辛遗址 │ 汉 │ 马辛男 │ 西辛遗址 │ 战国至元 │ 西辛东南
──────┼───────┼─────────┼───────┼───────┼────────
后薛遗址 │ 汉 │ 后薛南 │ 北营遗址 │ 汉 │ 北营村
──────┼───────┼─────────┼───────┼───────┼────────
西潘遗址 │ 汉~元 │ 西潘北 │ 金家遗址 │ 明~清 │ 金家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