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王渔洋文学成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523&run=13

一、诗
王渔洋论诗,以《唐贤三昧集》编选确立“神韵”说理论。其理论吸取品藻人物
中魏晋风度、南宗(董其昌倡导南北分宗论) 画论和佛、道教的美学思想;崇奉唐司空
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昧说;以宋代严羽妙语、兴趣、羚羊挂角等以禅喻诗,
视为诗家三昧,又与个人的才情、气质相合。主张以简练的笔触、含蓄的意境、平淡
清远的风格,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意和美感,成为“神韵说”的要旨和内涵。“神
韵”论以形象地获取言外之意,得到艺术表现之美,产生魅力和动人之感。王渔洋与
诸名士在济南大明湖举秋柳书社,所作《秋柳》四首之一: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王渔洋以 《秋柳》 神韵诗作为启端, 在扬州做推官时发展到高峰。 康熙元年
(1662年) 夏,在红桥修禊时,王渔洋首倡,诸家和之,刻有《红桥倡和集》;康熙三
年(1664年)作《冶春绝句》24首,被刘体仁评为“遗世独立,横绝一时”。康熙四年
(1665年)春,在如皋冒襄的水绘园修禊时,诸名士分体赋诗,王渔洋写成七言古诗十
首,并刻为《水绘园修禊诗》一卷。神韵诗的创作达到高峰。
二、词
王渔洋有《阮亭诗馀》 和《衍波词》 , 收入词作128首,加载于《居易录》、
《百家诗抄》4首,存世132首。并有词学论著《花草蒙拾》一卷。在清初以词学理论
树立经典,组织群体的词学活动,与邹程村合编《倚声初集》。参订、评点邹祗谟、
董以宁、梁清标等人的词集,极受时人的推崇和追随。
三、散文
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对王渔洋的神韵诗、散文、著述给予很高的评价,并
提出“与君代兴”的期望。王渔洋既继承钱氏刻意学唐、宋真传,又有自己的主张和
见解。在钱氏死后,成为康熙年间的诗坛领袖。其散文最佳者在序、记、跋等,尤工
小品,其他如碑传、笔记等。在王渔洋文集笔记及诸家著作中仅跋达640篇。
四、小说及评论
王渔洋在诗歌创作的同时还喜欢抄、论小说。早在纪昀数十年前王渔洋即为《聊
斋志异》 首作评点, 王渔洋《池北偶谈》卷二十六《小猎犬》中“事见蒲秀才松龄
《聊斋志异》 ” 。对小说《水浒传》、《平妖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警世通言》等,也有评议。杂著小说评议,最有代表性的是《池北偶谈》、《居易
录》和《香祖笔记》。《池北偶谈》成书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共26卷;《居易录》
成书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 ,共34卷;《香祖笔记》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共12卷。其结构紧凑、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