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家族文化渊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521&run=13

一、官宦世家
王渔洋出生在新城王氏官宦世家。三世祖王麟在任鹿平教谕时倡导“劝学兴所、
广励功令”颇有建树,后升任颍川王府教授,被后世尊为“颍川公”。对王氏家族的
时代文化氛围、诗家辈出、科甲蝉联,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王麟次子王重光,王渔洋的高祖,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辛丑科进士,官至贵州
布政使左参议,卒后赠太仆寺少卿,被后世尊为“忠勤公”。
王重光次子王之垣,王渔洋的曾祖,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户
部左侍郎,卒后赠户部尚书,被后世称为“司徒公”。
王渔洋的祖父王象晋,王之垣季子,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甲辰科进士,任浙江
右布政使,官至二品,被后世称为“方伯公”。同辈中还出了8个进士、3个举人。王
之垣长子王象乾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后世称为“太师公”。
朝廷对王氏“自颍川己下,以太师公象乾贵,俱赠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并
敕造“四世宫保”砖坊褒奖。
王渔洋的父亲王与敕,王象晋季子,顺治元年(1644年)乙酉拔贡,顺治二年有司
荐举,因年迈为由不仕。4个儿子有3个成进士,政绩与诗文皆闻名于世。尤其是四子
王渔洋,官至刑部尚书,成为台阁重臣,清初诗坛领袖,主持诗坛50年。
新城王氏家族,在明、清两朝中进士29人,举人69人,其中官至尚书、侍郎、总
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三品以上大员9人。
二、诗书世家
王氏家学渊源久长。新城王氏至二世祖王伍“优礼重儒生”,并给子辈创造了衣
食无忧和课读条件。三世祖王麟“始肇文脉”,在任颍川王府教授期间积累了丰富的
教育经验。以毛氏(西汉时期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注解的《诗经》最基本的经学功夫
开始,著有《毛诗释义》二卷,为形成独具文化品质的“读书衣冠”之家族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四世祖王重光传世著述有《史论》、《五刑加减律义》等。王重光有8个
儿子,除两个早年夭折外,其余6个儿子均成就功名并有诗文著述传世。
王渔洋的曾祖父王之垣官至户部左侍郎,在政务之余著有《炳烛编》、《摄生编》、
《历仕录》等。王之垣的七弟王之猷,得益于家学的渊博,治学极精,熟知礼典,有
《柏峰集》传世。同辈王之都主张“经世致用”,并著有《殚心录》十九卷,王之城
著有《海防要略》一书。
王渔洋的祖父王象晋官至二品,在农学、医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著
有农学专著《群芳谱》、医学专著《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诗文著述《赐闲堂集》
等。倡导“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常以祖宗家
法垂训子孙。
王渔洋祖父辈中诗歌成就最大者为王象春。王象春仕途坎坷,其诗闻名海内,与
当时钱谦益、钟惺、文翔凤齐名。著有《题项王庙壁》、《问山亭诗》四卷、《齐音》
一卷、《石城月》等。
王象艮,平生以作诗为乐趣,建有“迂园”,经常与同族兄弟在此赋诗唱和,又
在家乡金秋湖畔鲁仲连遗址购置别墅,置身于湖光水色之中颐养诗情。写有《北湖游
记》、《咏鲁仲连》等诗,著有《迂园集》十二卷。王象明有《鹤隐集》、《雨萝集》、
《山居集》等传世。王象乾官至兵部尚书,著作颇丰,著有《忠勤录》、《音韵类编》
等。同辈中爱好书法者以王象咸最突出,其性情豪放,嗜酒,工怀素草书,书名誉满
朝野,曾奉旨书御屏。王渔洋父辈中,王与敕二兄王与胤著有《陇首集》二卷,《劾
邓淫掠疏》一卷、《西来集》、《一可已编》、《收人心明纪律疏》等。王洪图、王
与瑞、王与襄、王与壁、王山立等也有著述。
王渔洋父辈,处于明清变革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在教育子孙读书时根据个人的
学识和意愿,让其学习诗词和文史。王渔洋之母孙夫人也经常教育子女恪守家训。王
渔洋在《带经堂集》卷四十八载:“母谓不孝等曰:‘尔祖耄耋,日望曹成立。汝曹下
愚耶,吾无望焉尔。汝曹幸知读书,不至自暴弃,当及尔祖无恙,各自树立,慰老人
暮景。倘无所及,即吾与尔父受万石之养,悔可追耶? ’??此言犹日在不孝等胸臆间
也。 ”在王与敕夫妇精心教育下,王渔洋4兄弟中有3人中进士,4人成为诗人,其中
王渔洋被推崇为清初诗坛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