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 渔洋文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520&run=13

王渔洋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词理论家和诗坛领袖,官至刑部尚书。论诗倡“神韵
说”,对清初文学建设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王渔洋一生著述有诗、文、词、
杂著等百余种, 多达200余卷,其中,诗作近5000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珍贵的文化
遗产。
王渔洋原名王士(1634? 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晚
年自号蚕尾老人。新城(桓台)县人。在王士逝世后十年,雍正皇帝继位,“”字犯御
讳,改称士正;乾隆年间,高宗以“正”字与原名音不符,诏改士祯,通行数百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桓台十分重视对渔洋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修复忠勤
祠,维修“四世宫保”砖坊,成立王士纪念馆,征集王氏家族文物,开展一系列王渔
洋纪念活动,培养扶持了一大批王渔洋学术研究骨干。1986? 1994年,在桓台宾馆先
后召开全国及省、市王渔洋学术讨论会四次,来自全国及日本、韩国、英国的专家学
者,对王渔洋的学术价值等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随王渔洋学术研究及王渔洋
文化的开发利用,在全县出现了渔洋文化热现象,渔洋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学术方面,伊丕聪撰写的《王渔洋先生年谱》、《王渔洋诗友录》相继出版。陈庆
爱创作的16集电视连续剧剧本《王渔洋》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经济和社会
领域有王渔洋酒、渔洋中学、渔洋酒店、渔洋画院等,渔洋文化已成为桓台县社会领
域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