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财政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421&run=13

一、预算管理
1988年,市对县实行“定额上交,比例递增,增长分成”的财政管理办法,即按
收支基数计算出上交基数,并每年递增8%包干上交,实际收入比上年增长8%以上的部
分市、 县三七分成(县留70%)。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由统收统支改为经
费包干, 除专项经费节余外, 其他一般性经费节余留归本单位, 下年度继续使用。
1991年, 改为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办法。全县有234个
无收费或收费较少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对51个收费自给率达到30%以
上的单位实行差额预算管理和144个收费自给单位实行自收自支管理。 党政群、司法
机关,不论是否收费,一律实行全额预算管理。1995? 2002年,针对只增不减“增量
预算” , 造成部门、单位分配不均,财政资源浪费现象,改预算编制基数加增长的
“基数法”为“零基预算”。废除支出预算时参照上年度支出基数办法根据当年实际
需要安排支出预算,使财政资金分配趋向公平合理。保证工资、机关正常运转和社会
保障等支出。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
1988年,全县预算外资金项目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如治安联防收费、诉讼费、
运输业管理费、房产管理收费、中小学收费、卫生监测费、征地管理费等;政府性基
金如农业税附加、城市教育费附加、公用事业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墙体材料
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专项收入如排污费、水资源费等;国家机关按照规
定向下级、所属单位集中的收入,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业管理机构向所属企业提取
的管理费如企业管理费、乡镇企业管理费等;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对行政事
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和收支两条线。
全县预算外资金收入增幅较大,当年收入1332万元,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到1995年,
预算外资金收入趋于稳定, 年平均收入1561.13万元。1996年,对预算外资金收入实
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年内收取预算外资金6031万元。1997年,国家取消部分收费项目,
降低部分收费标准,预算外资金收入下降,当年收入3727万元,比上年度减收2304万
元。 1998年3月,建立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柜,对县级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柜管理,
将单位收入过渡户资金划入县财政专户。8月,首批向22个收费单位委派会计和出纳。
2000年,建立“票款分离”制度,实行“部门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管理体
制。对乡镇一级预算外资金“零户统管”,取消收入账号65个,划转资金44万元;清
理取消支出账号65个, 划转资金18万元。 2001年,全县预算外资金收入3531万元。
2002年,对全县中小学收费实行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预算外资金收入开始回升,当
年收入4261万元, 滚存结余2432万元,有31个收费项目纳入预算管理,225个收费项
目纳入县财政管理。
桓台县预算外资金收入情况表
表17-3单位:万元

───────┬─────────────────────────────────────────────
项 目 │ 年 份
├──┬──┬──┬───┬──┬──┬──┬──┬──┬──┬──┬──┬──┬──┬──
│1988│1989│1990│ 1991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
行政事业性收费│1332│975 │1024│ 1523 │2258│2289│1702│1378│6031│3727│2875│2664│33 │3531│4202
───────┼──┼──┼──┼───┼──┼──┼──┼──┼──┼──┼──┼──┼──┼──┼──
政府性基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 41 │ 55 │59
───────┼──┼──┼──┼───┼──┼──┼──┼──┼──┼──┼──┼──┼──┼──┼──
合 计 │1332│975 │1024│ 1523 │2258│2289│1702│1378│6031│3727│2875│2707│3357│3586│4261
───────┴──┴──┴──┴───┴──┴──┴──┴──┴──┴──┴──┴──┴──┴──┴──

桓台县预算外资金支出情况表
表17-4单位:万元

────────┬────────────────────────────────────────────
项 目 │ 年 份
├──┬──┬──┬──┬──┬──┬──┬──┬──┬──┬──┬──┬──┬──┬──
│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
行政事业性支出 │1258│873 │872 │1377│1834│2284│1669│1214│4217│3675│2137│1699│2385│2593│3524
────────┼──┼──┼──┼──┼──┼──┼──┼──┼──┼──┼──┼──┼──┼──┼──
基本建设支出 │ - │ - │ - │ - │ - │ - │ - │ - │255 │ 531│253 │417 │746 │555 │724
────────┼──┼──┼──┼──┼──┼──┼──┼──┼──┼──┼──┼──┼──┼──┼──
合 计 │1258│873 │872 │1377│1834│2284│1669│1214│4472│4206│2390│2116│3131│3148│4248
────────┴──┴──┴──┴──┴──┴──┴──┴──┴──┴──┴──┴──┴──┴──┴──

三、粮食企业财务管理
1988年,执行国家对粮食企业亏损补贴下放政策,县财政负担加重。1991年8月,
市政府对区县粮食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桓台粮食企业实行“盈亏统筹、总额
包干、减亏分成、超亏共担”政策。当年确定承包基数为815万元,实际完成815万元,
市财政补贴815万元。 1992年,国家放开粮油销售价格,以“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顺
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及粮食购销企业为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出台。
同年5月,粮食管理体制下放到区县管理。1993年,县财政不再对粮食企业进行补贴,
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政策,当年粮食企业赢利22万元。1995年,粮食企业实行内
部承包,经营效益略有好转,赢利38万元。1996年,县财政主管部门引导企业转变经
营机制,发展多种经营,对企业承包和扶持,当年财政扶持66万元。1997? 2002年,
市政府分配桓台定购粮调出计划2.3万吨,一定5年不变,并实行粮食风险金补助包干
办法,对包干的地方储备库存基数、超储库存基数补贴标准均进行测算,其超过正常
周转库存部分所产生的利息费用,用粮食风险基金给予补贴。核算后的桓台粮食风险
基金规模467万元,市财政与县按1∶1.5比例筹资,即桓台配套311.3万元,市财政补
贴155.7万元,年终通算。
四、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1988年,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经费实行定额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的管理办
法; 1991年,改为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三种预算管理办法。
1999年4月, 实行政府采购办法,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统一保险、定点加油、定
点维修;基建工程、公务用车、办公自动化设备等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采
购等多种形式定点采购。 至年底,组织采购活动54次,采购金额950万元,节约资金
185万元,节支率为19.4%。2000年4月,对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实行统一发放,
除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结防所、镇兽医站(差额)、水务局(差额)及自收自
支单位外, 均实行财政统发工资,统发单位达到85个,人员3120人。2002年6月,全
县342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部上划,由县财政统一发放。至年底,全县统发工资
人数达到6546人。 占应统发人数的100%。三年间,政府组织采购活动154次,采购金
额2640万元,节约资金636万元,节支率为24%。
五、农业财务管理
包括农业事业费、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农周转金管理。1988年,
扶持支农资金365万元。至1997年,全县财政共投放支农周转金2000万元。1998年始,
县财政对支农周转金进行清理整顿,采取只收不放政策,停止直接或间接发放新的借
款,不再设置新的周转金。2002年为1948万元,同口径比1988年增加1583万元,年均
增11%以上。 至年底,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各类资金7523万元,资金管理实行县级报
账提款制,专人专户专账管理,用于中低产田改造、扶持农业龙头项目、修建桥涵闸
等水利设施、修路、开挖沟渠、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科技示范园、发展节水灌溉等。
六、经济建设财务管理
1996年始,共办理基建工程项目249个,至2002年,实际支出46752万元。
1998年始,从上级争取国债转贷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林业种
苗工程、国家粮食储备库工程等。对国债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账和定期检查管理
办法;对矿产资源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发票,由国土资源部门设专人和专
户管理,对上缴后剩余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至2002年,从上级争取国债
转贷资金3960万元。
七、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1995年,建立城镇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基本医疗保险金实行
统筹,并确定定点医疗单位。1997年,全县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无生
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瞻养人或抚养人和部分特殊困难居民为主要对象,低保
标准为月人均110元, 1999年增加到143元。2000年9月,社会保障体系由企业下岗职
工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并为失业保险制度和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1年1月,全县开始对国家机关在职人员按其基础、
职务、级别和工龄工资之和的25%发放住房补贴。4月,对离退休人员发放住房补贴。
八、住房资金管理
1993年, 全县职工住房制度改革,职工购房所缴资金,按行政事业单位15%、企
业单位10%的比例提取公用事业建设费,全县收缴2811万元。1995年3月,制定住房公
积金暂行办法, 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0%(单位和职工各负担5%)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
金,将职工住房实物分配改为货币化分配,初步建立起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
住房投资新体制。至2002年底,全县有275个单位17935名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缴存关
系, 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7488万元,支取住房公积金1783万元,占归集额的23.8%;
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421万元。
九、会计管理
1988年,全县会计管理不规范,手工记账、报账,用人制度随意。1989年始,规
范会计用人制度,持《会计资格证》上岗。1995年,以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基础
工作规范化验收为重点,推行会计电算化,改手工记账法为电算报账,会计持证上岗
人员达65%,电算报账为15%。至2001年,培训会计人员655人,其中有640人取得合格
证书。2002年,全县有41个单位废除手工记账,实现会计电算化,持有会计从业资格
证人员达到2356人,占会计总数的90%。
十、财政监督
1988年,全县财政监督主要为一年一度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对企事业单
位在执行财会制度、物价收费标准、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全面进行检查。至1997年,
共投入检查力量525人,共检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920户,查处各种违纪金额4600万
元, 收缴入库610万元。1998年,取消一年一度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日常性
监督检查由财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至2002年,先后组织开展对重点企业税源普查摸
底,分别对技术改造、技术挖潜、高新技术的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专项资金跟踪
检查, 外资企业重点检查以及全县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等。共检查企业318户,查出各
种违纪金额363万元,上缴财政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