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抗旱 防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386&run=13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比降由陡到缓,诸河源短流急,旱涝时有出现。洪涝常发生
于夏季和初秋,干旱则多出现在春季和晚秋。由于降水量年际变化无常,防汛任务显
得尤为艰巨。
一、抗旱
1988年,为提高全县农田的抗旱能力,探索创新节水型农业,在干旱、风、雹等
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又获得丰收。1989年,遇到近百年少有的
干旱, 全县平均降雨量仅为198.06毫米,诸河断流,湖区干枯。6月,北部湖区从太
河水库调水400万立方米, 旱情得已缓解。8月,又从萌山水库调入500万立方米,由
县境南部注入湖区,沿途各村抽水机械全部起动,使久旱的玉米得以浇灌,粮食总产
量达到32485万公斤, 亩产达810公斤,受到国务院表彰。1991年,4次从萌山水库引
水1800万立方米; 从杏花河及小清河引水5000万立方米, 有效减缓了旱情的威胁。
1997年6月20日起,境内35度以上高温先后出现27天。7?8月份又无有效降雨。各有关
部门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功能挖掘水源,重点抓好打井灌溉,使39万亩玉米照常浇
上水,当年粮食耕亩均产达到968公斤。1998年3月14日,在马桥镇青沙湖区域,用飞
机喷洒FA旱地龙7000亩, 喷施后的小麦,每亩增产10%以上。1999年春,县内新打机
井135眼,修建防渗渠2万米,发展喷灌、滴灌、微灌1000亩,维修配套扬水站45座,
在累计降雨量仅为4毫米的严重春旱情况下, 开动机械1.27万台,及时给农作物浇上
生长水,有效缓解了旱情。
二、防汛
1996年7、8月份,县境北部遭遇自1964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从7月29日6时开
始,济南地区,淄川、博山南部山区连降暴雨,洪水顺河而下,小清河三次洪峰涌过
县境,最大流量270立方米/秒(当时小清河的最大容许流量为230立方米/秒),最高
水位达11.43米, 超过爆破水位0.14米,小清河大堤出现裂缝及塌陷;孝妇河、杏花
河、胜利河、人字河洪水之大也属三十年罕见。31日20时,杏花河下游南屋堰处,河
堤决口40余米,洪水涌入引清济湖总干渠,农田大面积被淹,博汇集团厂区进水!危
机时刻, 县委、 县政府立即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及政法系统全体干警,淄博驻军组织
250多人,在当地群众配合下,奋战2天1夜,堵复引清济湖干渠缺口150余米,大堤得
以保全。8月11日,当小清河第三次洪峰来临时,省防汛指挥部命令准备爆破溢洪道,
开挖青沙湖口门,以备滞洪。在坚持2天2夜后,水位开始回落,紧张局面得以缓解。
据统计,洪涝灾害造成内涝面积10.214万亩,其中绝产6.679万亩,经济损失达1.033
亿元。 1998年2月,为及时了解省、市内外防汛信息,县防汛办公室投资30万元安装
微机遥测系统1套,通过微机联网,观看卫星云图,实现各镇雨情测报自动化。4月,
桓台被山东省人事厅、水利厅联合授予全省抗旱防汛先进集体。2002年,境内单堤防
汛总长192公里,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原则,全县组织常备队162人,抢
险队68支3350人, 预备队18700人。计划内物料由计委、供销、石油、物资等部门筹
措,木桩、苇箔、编织袋等实行镇、村就近号料备用。年内,全县备用木桩10200条,
铁丝20吨,塑料编织袋2.7万个,麻袋1万条,发电机37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