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辑 农业高产高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366&run=13

一、“吨粮县”建设
桓台农业在连续9年稳产高产的基础上, 1987年出现吨粮田,1988年出现“吨粮
村”。1989年唐山镇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平均亩产达到1009公斤,整建制率先建成江
北第一个“吨粮镇”。之后,县委六届六次全委会和县第十二届一次人代会做出决定:
自1990年起,奋战三年实现“吨粮县”,力争三年规划两年完成。
科技指导 县农委建立起农业生产服务站,乡(镇)充实加强农技推广站,村村
建立农技服务组。 在全县农村招聘农业技术员440人,培训农业技术示范户5500个,
形成连接县、乡、村、户辅助全县11万农户的科技网络,达到每500亩良田1名技术员,
层层实行科技承包,统一向全县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以县农技推广
中心为中枢,以乡(镇)综合服务站为骨干,以农技服务组织和科技示范户为基础,
以各种专业协会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
水利建设 以开源节流为中心强化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新打机井392眼,达
到10062眼,建机井房1337间,基本达到机、井、房、渠四配套。修防渗渠46万米,8
个乡(镇)出动1万余名劳力,完成11.5万立方米的引黄清淤工程,达到40 ~50亩地
1眼机井,引黄效益面积扩大到40万亩,占全部耕地的80%,农田轮灌周期由原15? 20
天缩短到7?10天。
农机服务 由县农机局牵头指导各乡(镇)普遍建立农机、水电服务队,下设排
灌、脱粒、收割、播种、运输、耕耙、机电维修等小组,组织农民建立起以井片为单
位的自我服务小组,统一调度机械,统一供应油料,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耕耙、播种、
收割、 秸秆还田。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7万千瓦,农机具配套比1∶2.95。浇水、脱
粒、耕翻、小麦播种、运输等环节实现机械化。
良种供应 县种子站组织良种场和特约种子基地,对全县推广的良种不断进行提
纯复壮, 把准备在全县推广的品种集中繁育成标准原种, 供应乡(镇)种子站,乡
(镇)种子站选择一批生产条件较好,技术水平较高,领导能力较强的村,建立本乡
(镇) 种子繁育基地, 负责本乡(镇)农田生产用种,实现小麦、玉米统一供种。
1990年, 小麦生产选用与本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鲁麦8号、215953等大粒型抗倒伏高
产品种。玉米生产,全县38万亩玉米全部选用紧凑型鲁玉2号、掖单4号良种,种植密
度由1988年的3800株增加到5500株。
购销服务 全县13处乡(镇)普遍建立购销服务组织,总体数量近2000个,对计
划内供应的化肥、农药、柴油等农用生产资料,由服务组织统一购买,分发到户,还
根据农时或群众需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民采购计划外的生产资料,帮助农民销售农
副产品,方便农民,促进生产。
到1990年8月,全县39.76万亩小麦耕亩均产实现419公斤,38.09万亩玉米耕亩均
产实现611公斤, 全年平均亩产一吨粮。提前两年完成“吨粮县”建设产量指标,成
为全国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
二、“双千县”建设
1990年, 桓台县建成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后,全县农业发展开始由高产转
向高效。 1991年11月2日,李鹏总理视察桓台时题词“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
嘱咐县委、县政府领导要早日实现“双千县”(即全县种植业整建制实现每亩粮田产
量稳定在千公斤以上,每亩耕地收入超千元)。
“双千县”建设,以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为指导,以李鹏总理的嘱托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水平为基础,以巩固发展吨粮县建设成果,继续提高粮食单产为前提,以提高社会、
经济、生态效益为目标,以强化科技,完善服务为手段,以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保
证,科学运筹作物布局,系统优化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全县
农业高产高效、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92年1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关于加
速“双千县”建设,促进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嗣后,派出大批机关干部深入
基层,帮助解决“双千县”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从农业部门抽调52名农业科技人
员,对13个乡(镇)建设项目进行技术承包,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深耕、配方施肥、
节水灌溉、选用良种、统一供种、保护地栽培、育苗移栽、立体种植、间作套种等农
业新技术。同时利用日光温室大棚栽培黄瓜,用黑南瓜嫁接黄瓜,采用磁化水灌溉增
产技术试验。
蔬菜生产以四色韭菜、实秆芹菜、细毛山药、紫皮大蒜等名优新特蔬菜为主,引
种结球生菜、 绿菜花、无籽西瓜、芦笋、日本5寸人参胡萝卜等优良蔬菜品种,由露
地栽培转向保护地栽培。 在扩种大田常年菜同时,发展小拱棚、小阳畦10394亩,地
膜覆盖3228.4亩,建蔬菜大棚1036个,粮经作物面积由1990年的8∶2调整到7.5∶2.5。
同时,推行粮棉、粮菜、粮棉菜、棉菜、果菜、菜菜等间作套种,农作物由一年两作
两收,变为一年多作多收,由一茬种一茬收,变为多茬种多茬收,最大限度地提高土
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县农业技术部门利用引进、培训、招聘多种渠道充实加强技术
力量,各乡(镇)分别从吨粮田技术员中调剂一部分农民技术员从事蔬菜、棉花等经
济作物生产的技术指导, 选择1 ~2个专业村建立高产高效样板田,发展一批科技示
范户、带头户,在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方面率先垂范。业务部门根据农作物各生
长期的不同特点,分类制定各种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在作物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采取
请进来、派下去等方法,请专家学者到田间、地头授课指导,及时总结推广点上的经
验。对集约农业技术、棉花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化控技术、蔬菜保护地栽培等实
用性新技术方面,采取行政干预、政策激励、宣传教育等多种方法,迅速大面积推广。
当年夏季遭受特大干旱,全县投入4896万元,新开河道、沟渠65条160余公里,新建、
改建、 维修桥、涵、闸65座,新打机井391眼,新修防渗渠20万米,建成标准机井房
1400座,机井总数达到10592眼,防渗渠达366万米,引黄补源干渠达66.4公里,引进
客水4454万立方米,农田轮灌周期由原来12天左右缩短到7天左右。
1992年12月,应淄博市科委邀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经济研究中心、省
农业厅、 省农科院、 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教授组成的验收鉴定委员会对桓台
“双千县”建设进行验收鉴定,认为:桓台在实现“吨粮县”后,立足发展大农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求,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
物,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用高新技术嫁接传统农业,实行区域化种植,调整粮
经作物比例,复种指数达到203%,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全县37.72万亩粮田,
经专家验收委员会测产验收和统计部门认定,平均耕亩单产达到1048.6公斤。全县50
万亩粮经作物总收入51000.15万元,经抽样自测,平均亩收入达到1020元。验收鉴定
委员会同意验收和自测结果。
三、“小麦千斤县”建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桓台农业取得长足发展, 1990年建成江北地区第一个
“吨粮县”,1992年又实现“双千县”,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种植业
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农业走上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之路,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
响。1994年8月,县委七届十一次全委(扩大) 会议,在科学地分析了全县粮食生产形
势的基础上,提出奋战三年,力争二年实现“小麦千斤县”宏伟目标。
1995年,按每500亩地配备1名农民技术员,与全县5500个科技示范户,形成上下
贯通、左右相连的农技推广网络。同时,聘请多名省、市小麦专家作为顾问,以县农
业部门为主组成65人技术承包组,具体负责所包镇千斤小麦开发的技术指导工作,对
60块面积50?200亩设有明显标记的地块,作为县、镇两级领导“小麦千斤县”建设指
挥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均有攻关田、样板方。又以县良种繁育一、二场为依托,
以起凤、荆家二镇为重点,安排原原种田40余亩,原种田800亩,落实一级种子田1.5
万亩,由县种子公司指导繁育储备良种,各村委会组织统一播种并推广精播、半精播
高产栽培技术。 同时调整品种布局,小麦品种215953改良系压缩到19.73万亩,鲁麦
23号扩大到8.7万亩,淄农033、54368等品种种植面积达8.5万亩。依据秋种前土壤化
验结果和小麦对养分的需求, 平均每亩基施碳铵40公斤,磷肥70 ~75公斤,钾肥10
公斤, 微肥1.5公斤。播种时节,按品种和地力水平确定下种量,多穗型品种215953
亩播量为7公斤, 鲁麦23号等大穗型品种亩播量为9~10公斤,播种时间集中在9月27
日至10月1日,其中鲁麦23号、淄农033等抗冻性弱的品种,集中在10月1日至10月3日
播种,出苗后及时查补苗、间疏苗,适时划锄松土。在立冬至小雪期间,普遍施越冬
肥浇越冬水。 1996年3月,对冬小麦普遍浇完第一水,因苗因地分类管理,对群体适
中或偏小的麦田,重施起身肥水;群体偏大或550公斤以上高产麦田,重施拔节肥水;
在浇好挑旗水、 扬花水、灌浆水的基础上,注重麦蚜虫害防治。小麦抽穗前后普喷1
~2遍农药, 控制麦蚜危害,同时喷施光合微肥,提高小麦千粒重。同年,按照土壤
所需养分制定施肥配方,由县复合肥厂生产小麦高产开发专用肥供应到村到户。全县
土壤测定结果,有机质为1.51%,碱解氮64ppm,速效磷22ppm,速效钾94ppm,分别比
1994年提高0.05%、2ppm、1.9ppm和3ppm。全县购置小麦联合收割机300台,农用拖拉
机达到4000台, 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04台,小麦播种机3500余台,农机总动力达
到32万千瓦,在小麦深耕、收获等主要环节实现机械化。
1996年5月, 由省科委邀请省内外小麦专家、教授26人组成的测产验收委员会,
对“小麦千斤县”建设项目测产验收。从复测的260户中随机抽测13户,占复测户的5
%,每地块按5点取样法,共测65个样点,39万亩小麦测得理论产量平均亩产为542公
斤, 与县复测的理论产量510.3公斤误差在5%以内,符合山东省科委测产验收办法规
定, 测产验收委员会认定,桓台县39万亩小麦初测平均产量510.3公斤的结果有效。
小麦耕亩实产504公斤,提前一年实现了“小麦千斤县”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