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辑 农村经济与农业开发利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365&run=13

一、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 1988年,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所属行政村持有会计资格证书人
员实行聘任制。1994年3月,对350名农村会计进行为期一周的短期专业培训。1995年,
县政府制定《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农村财务人员实行聘任制持证上
岗和年审。财务工作实行统一账簿、报表、单据、记账科目、记账方法、记账规则和
收益分配核算,镇农村经济管理站负责定期组织各村财会人员集中汇账。村村成立村
民理财小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张贴上墙,每月或每季度按程序实行财务公开,接受
村民监督,一旦发现违规收支,立即责令退回或追缴。财务工作人员遇到重大问题须
及时上报,各项财务收支凭证须在审核无误后加盖印章方准入账。同年始,以清查集
体财产和资金为主要内容的清理整顿工作在全县展开, 至1996年4月,共清理固定资
产25034.10万元,货币资金2262.22万元,清理债权6986.33万元,债务14316.05万元,
办理转贷手续30.2万元,处理白条顶库378.52万元,实存现金726.48万元。在清理过
程中查处贪污公款5人计1.6万元, 挪用公款11人计3.53万元。1998年7月,开展清产
核资工作,清理货币资金5410万元,清理固定资产59987万元,其中盘盈6781.8万元,
盘亏1487万元, 报废616万元,清理长短期投资5435.62万元,应收款14289万元,回
收60.38万元。2002年,全县农村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9%以上,达到市级农村财
务管理规范化村要求的村委会占80%。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1988年, 境内农民负担提取比例基本控制在5%以内。
1990年, 农民人均负担50.52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3%。1991年12月,县十
二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通过《桓台县农民负担管理实施办法》,同时成立县农民
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经管站。当年,聘请农民负担监督员343
名,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监督管理网络。年内,农民人均负担下降至46.2元,
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992年,再次下降至42.5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2%。1996年,县政府制定《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农民向乡(镇)、
村上缴一定数额的村集体提留和镇统筹费、承担一定数量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为应
尽的义务,属于合理负担。除此以外,以任何方式要求镇、村和农民无偿提供财力、
物力和劳务均为不合理负担, 镇、村和农民有权拒绝。1998年4月,开始推行农民承
担费用和劳务合同定项限额一定三年不变管理试点工作。到1999年2月,境内343个行
政村与农户签订公证合同12万份。 4月,县纪检委、监察局和减负办公室对各镇进行
抽查验收,在被抽查的65个村和325个农户中,合同发放到村的63个,到户的312户,
分别占检查总数的96.9%和96%。 2002年4月,以村为单位对土地经营权进行逐户核实
登记。对在计税土地上从事养殖业生产的,有偿租赁计税土地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复垦
地、连村路、生产路、水利建设占地、村未发包的闲散地、沟头河涯零星地及已被列
入规划的预留建设用地仍种植农作物的,已被征用但无国家批复手续的原生产用地,
窑厂占地等单独据实登记并填写特殊用地登记表,由实际用地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后
一并上报。对土地存在等级差,以折亩后的面积计算常产,确定纳税额。年内,农民
人均负担由133.28元下降到100.44元,人均减负32.84元,减负率为24.64%。
二、农业综合开发
1988年,桓台被列为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开发项目实行国家引导、配套
投入、 民办公助、滚动开发投资机制。投资按中央、地方和自筹1∶1∶1比例筹措。
年内,在唐山、耿桥、新城、索镇四乡(镇)开发土地面积25万亩。1990年,首期农
业综合开发新打机井150眼, 修防渗渠380公里, 建设防护林7万亩, 开发良种基地
1000亩, 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总投资267万元。1991 ~1993年,在田庄镇、邢家乡
进行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 总投资193万元,购置大中型拖拉机31台,开挖渠道11公
里,新建桥涵12座,购置收割、植保、秸秆还田作业机械49台,开发荒地面积4万亩,
其中农田林网2万亩, 补植2万亩。1995 ~1996年,起凤镇华沟村在第三期农业综合
开发阶段投资2428万元, 将废弃苇田改造为粮田1.2万亩。1999年,唐山、新城、田
庄三镇在第四期农业综合开发中, 投资1375万元,新建方田122个,改造、配套机井
201眼,新建喷灌面积5300亩,修建砂石生产路137公里。同年,在南靠寿济路,东临
周荆路的新城镇石家村投资300万元,建设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示范园300亩,其中建成
冬暖式大棚区160亩, 名、优、稀、特蔬菜种植区50亩,优质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区90
亩,10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冬暖式大棚采用无立柱钢竹混合结构,透光率高、保温性
能好、坚固耐用、操作方便,通过秸秆反应堆二氧化碳气体施肥等专利技术,减少病
虫害, 提高产品质量。2000 ~2001年,索镇投资1022万元,新修、整修砂石路33条
87公里, 建方田122个,整修沟渠57公里,建涵洞201座,建机井房250座。其中,在
南辛村以北、 前毕村东部,建成索镇农业科技示范园3000亩,园中新打机井5眼,盖
机井房15座, 安装PVC(硬质塑料管)防渗水渠2万米,延伸拓宽沙石路6条,新修桥
涵30座, 常年生产芦笋、 韭菜等无公害蔬菜并免费为种植户提供芦笋、韭菜种子。
2002年, 芦笋种植面积2000亩,冬暖拱棚内植韭菜500亩。当年,依托绿色食品白莲
特品牌优势,发展旱藕1500亩。
2001年11月,在唐山镇郑家村和新城镇毛家村投资1500万元,动工兴建现代化农
业高科技示范园1200亩。其中冬暖式大棚种植区,采用钢架无立柱,砖混结构,珍珠
岩与聚丙烯保温板保温、电动卷帘、微机自控滴灌,二氧化碳气体施肥等先进设施和
技术, 内设日光温室大棚60个,每个占地1.3亩;蔬菜大拱棚区,内设大拱棚72个,
每个占地2亩;旱藕栽培及水产养殖示范区内设旱地池藕和鱼池28个,每个占地5亩;
新品种、 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区500余亩,内设高标准智能温室苗木繁育及花卉种植
区。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挂钩联姻,引进种植美
国亨式西红柿、 以色列144西红柿、樱桃西红柿、无刺黄瓜、五彩椒、黄西葫芦等多
个名优新特蔬菜品种,被省农科院蔬菜所确定为全省新成果展示基地之一。
2002年,进入第五期农业综合开发期,共开发农田14.1万亩,占全县农田面积的
33.5%, 总投资达到1096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政府投资3690万元,市政府投资243
万元, 县政府投资698万元,县以下自筹资金3525万元,向银行贷款2813万元,用于
多种经营和农业科技6058万元, 用于土地治理项目4911万元。 当年,购置农业机械
180台(套) ,新打机井558眼,建机井房507座,建桥涵983座,修砂石生产路274公
里,修防渗渠1197公里,发展喷灌1.38万亩,建设高效示范园5处,建方田439个,开
挖沟渠119公里,苇田改造1.2万亩,境内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项目区内形成田成方、
林成网、统一标准的机井房,渠相通、路相连、旱涝保收的高效田。
三、农村能源利用
1988年,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开发与节约并重,把
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利用方针,新建与完善节煤灶10.8万户,占总户数的99%。当年,
果里乡东边村走创建沼气池、猪圈、鸡舍三位一体的农村能源利用新路子,其中建沼
气池106个,占总农户的84%,多数农户用上省柴节煤炉灶,半数农户用上太阳能热水
器,成为全县第一个能源利用村。1989年,能源消耗总量52.5万吨标准煤,人均能耗
1126.5公斤, 其中生活用能耗445.4公斤,占能耗总量的39.6%,生产能耗占53.6%,
其他占0.8%。供能渠道:商品能源占消费总量的86.5%,生物质能源占13.5%。在商品
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消费总量的63.1%,电力占14.1%,石油占6.9%。在生产用能中,
乡(镇) 企业用能占60%。1991年,桓台被列为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规划“八
五”期间总投资1.5亿元,其中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投资1.1亿元,年开发节约能源
45.5万吨标准煤。1993年,新上3.15万千伏安变电站1处,投资804万元。为新城、华
沟、马桥三个老变电站增容6150千伏安,同时加装互感器1处,加电容补偿器1处,架
旁路母线1条, 年减少网损500万千瓦小时。1995年,投资145万元,建农村能源服务
站1处, 生产节煤炉灶3000个,制造太阳能热水器2750平方米。是年,全县用能总量
94.9万吨标准煤,其中生活用能11.2万吨标准煤,生产用能83.7万吨标准煤。1996年
投资1.1亿元,改造农村中低压电源线路24.5万米,推广节能灯2.4万只,新建塑料大
棚12个5600平方米, 推广太阳灶1.2万户、太阳能热水器3500平方米、秸秆气化处理
场6处, 1000户农民受益,实现节煤2.1万吨标准煤,获经济效益2.5亿元。1998年投
资3000万元, 推广节煤炉5000个,太阳能热水器7500平方米,节能灯2万只。2000年
投资1500万元,推广太阳能畜禽暖圈(棚)158个,节能灯1.1万只,新建太阳房3处,
改造窑炉5座,节约标准煤6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200万元。2002年,全县有太阳能热
水器1.8万台,使用节煤炉3.1万台,年节约标准煤2500吨,实现经济效益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