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作物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360&run=13

一、小麦虫害及防治
金针虫、蛴螬 属地下害虫,金针虫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开始发生危害,4月上
中旬危害最严重,虫口密度每平方米平均为2? 3头,较重年份每平方米可达3~5头;
每年的7月中旬至9月上旬,地温达到13? 18℃时为蛴螬危害盛期。防治方法:用40%
甲基异硫磷拌麦种;用米糠、麦麸炒香后拌杀虫剂撒施地面诱杀;犁耕翻地时,捡出
捕杀等方法防治。
麦蜘蛛 4月上旬, 小麦返青拔节后开始发生危害, 严重年份尺行有虫2000~
3000头。 防治指标为尺行200头。 麦收后清理麦茬灭卵, 或用40%氧化乐果1000 ~
1200倍液喷雾防治。
麦叶蜂 4月下旬为危害盛期。 用40%氧化乐果1000 ~1200倍液或40%敌敌畏800
~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麦蚜 为小麦主要害虫,每年5月上、中旬为危害盛期。一般有2次发生高峰,第
1次高峰在5月上旬, 第2次在5月中旬末,严重年份百株有虫1000头以上。用40%氧化
乐果1000?1200倍液或40%敌敌畏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小麦病害及防治
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头等,下部叶片较上部
叶片危害重。一般多雨、高温年份偏重发生。1999年后局部呈上升趋势,病株率达30
%以上,减产幅度15%;2002年,白粉病得到有效控制。
锈病 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为流行性病害。发生程度主要受外来菌源影响,菌源
传播媒介主要是气流。
纹枯病 主要危害小麦基部叶鞘, 形成云纹状斑。1996 ~2000年,鲁麦23号大
面积推广, 纹枯病呈普遍发生,平均病株率达60%以上。2000年后,通过更换品种与
综合防治相结合,纹枯病得到有效控制。
全蚀病 危害小麦基部叶鞘, 形成黑膏药状, 严重时导致小麦白穗。 1988 ~
1990年境内普遍发生,马桥、陈庄、田庄和荆家三乡(镇)发生程度相对较重,平均
病田率达60%。
赤霉病 小麦苗期至穗期都可受赤霉病危害,产生苗枯、茎腐、秆腐和穗腐等症
状。 1995年, 平均病株率达5%左右。赤霉病的发生与气候、雨水等条件密切相关,
1998年、2001年发生严重,平均病田率80%,减产幅度达15%。
防治方法:对小麦全蚀病采取用20%粉锈宁拌种,大田用20%粉锈宁500倍液喷雾;
对零星发病地区,收割时留茬30厘米,单打单收,病茬用火烧净。病糠不沤肥,病地
不留种,有条件的地块连续二年以上不种寄生作物;对病情已经自然衰退的老病区,
用增施磷、钾肥措施,合理安排作物,有计划地安排轮作换茬,选用无病或耐病品种,
适当晚播。对其它病害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用种衣剂拌种防治。局部严重发生地块,
用粉绣宁、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三、玉米虫害及防治
粘虫 在玉米苗期发生危害,特点是啃食叶片,造成减产。粘虫发生主要受外来
虫源影响,1994年、1996年、1997年虫害发生期间,严重地块平均100株有虫达150头
以上,造成缺苗,减产幅度达20%。
玉米螟 在玉米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危害,发生程度常年间无明显差异,其危害
特点是蛀食玉米茎秆、穗,造成减产,严重时100株有虫70~80头,减产幅度10%~15
%。
稀点雪灯蛾 为玉米苗期害虫, 1989 ~1992年发生。其中1989年,发生严重地
块缺苗率达50%,减产幅度达30%。
防治方法:人工捉虫灭杀、种衣剂拌种、40%氧化乐果喷雾、撒施辛硫磷毒砂。
四、玉米病害及防治
玉米粗缩病 俗称母鸡病、锉子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带病毒的灰
飞虱危害健康玉米植株,健康植株就开始发病。得病严重的植株叶片变厚变粗,不能
正常抽穗结实。1997~2000年,全县玉米粗缩病发生比较严重,亩均减产30%~40%,
成为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综合防治方法,麦收前后及时清除田间地头、路边、
沟渠边沿的杂草,铲除灰飞虱的栖息场所。玉米田除草可用玉草净、乙阿合剂等除草
剂,沟边路旁用灭生性除草剂克无踪进行除草,麦收后及时做好药剂防治。防治灰飞
虱较好的药剂有40%高效杀虫剂氧化乐果、功夫等,可单用或混用,麦收后迅速用1.5
%的植病灵Ⅱ号对800~ 1000倍液喷雾, 间隔7~10天再喷1次,连喷2~3次。玉米苗
期若发现混有少量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销毁。
大小叶斑病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玉米穗期发生较重。病斑量多时导致全叶枯死,
在干旱时普遍发生,影响更为严重,平均病株率达30%~40%。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
种和用种衣剂拌种。
茎基腐病 为细菌性病害,发病时玉米茎基部腐烂、发臭。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和
用种衣剂拌种。 1996年,唐山镇唐三村发现茎基腐病害面积30亩,病株率25%。防治
方法:用多菌灵处理土壤后,控制住病源传播、感染,至2002年,再未发生茎基腐病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