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2&rec=93&run=13

桓台县人民勤于劳作,土地出产丰富,素有“山东麦仓”和“建筑之乡”美誉。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全县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和长期战争
破坏的基础上进行的。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579万元, (按80年不变价计算下
同) ,工业基础甚是薄弱,仅有零星的手工业作坊和手工加工业,商业不发达,运输
能力低下, 农业上主要生产粮食,经济箫条。全县全年粮食总产115799100斤,耕亩
单产259斤,分别比1931—1936年期间的平均总产、单产减少50144780斤和41.3斤。
1950—1952年,全县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镇压反革命,激发了全县劳动人
民的生产积极性。1 952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799万元,比1949年增长6.15%。
粮食总产达161599800斤, 耕亩单产313.4斤,恢复到1931—1936年期间的水平,并
稍有增长。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一1957年,全县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
义土地公有制为全县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发
展较快。195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4333万元,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
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递增2.4%的速度发展。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
础上,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财政、金融、商业供销、文教、卫
生等事业也有了较快的增长。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基础上,开始
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全县贯彻执行了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
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在生产关系上否定按劳分配;在生
产管理上大搞群众运动;在生产计划上追求高指标、高积累,提出了一些严重脱离实
际的计划指标和口号,在全民“大办工业”、“大办钢铁”中盲目的发展了一批工业
企业,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升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重工业
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59年的12.3%上升到1960年的14.8%,导致国民经
济失调,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年平
均递减率为7.6%。1960年冬,按照中央指标,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并从1961年至1965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了农村生产
关系和农业政策,实行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制度,实行了
按劳分配。在全县范围内精减城镇职工,压缩非农业人口,工业企业关停并转,缩短
基本建设战线、全县关停并转了17个工业企业,精减下放了2355名工人,并将10个原
属集体所有制而升为全民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又退回到公社管理。1961年农业生产开始
回升, 1963年全县国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三年调整时期年递增率又上升到13.9
%。 196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891万元,超过了1957年的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520万
元, 比1957年增长1.12倍,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重新趋于协调,胜利完成了调整
任务。
第三个五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全县经济建设同其他各项事业都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
重的挫折和损失。农业生产,由于片面强调抓粮食,忽视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10年
间, 粮食总产由1965年的93529吨,上升到1975年的165424吨,而棉花蔬菜瓜果等经
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却远远低于历史最高水平,农业产品商品率增长缓慢。其中,
粮食商品率由21.7%下降到17.8%,建筑业发展受到了限制,从事建筑业被当作资
本主义倾向批判,从事建筑业的农民被勒令回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出现了“高产穷
队”、“高产穷社”、“高产穷县”的局面,人民生活提高缓慢,国民经济发展年递
增率下降到6.8%。
第五个五年计划到第七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以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生产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工农业生产有了大的发展。特别
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了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纠正了经济工作指导思
想上“左”的错误,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实行了国民经济调整,深入
开展了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县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第六
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年递增率达到14.2%。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1.92亿
元,比建国初期的1949年增长5.4倍;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7亿元,为1980年的
1.94倍。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桓台国民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1987年,全县工
农业总产值实现5.8778亿元, 比1949年增长15倍,平均每年递增7.6%,比1978年
增长2倍多。 平均每年递增3.3%。工业总产值实现3.9452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1
.9326亿元,粮食总实现2.59799亿公斤,全县建筑安装业产值3.3亿元,劳务收入
1.15亿元,社会产品零售总额实现2.3556亿元,财政收入实现O.26541亿元。
1988年,全县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和七届人大会议精神,围绕发展社会生产
力这个中心,深化改革,稳定经济,加快开放和开发步伐,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各项计划。 社会总产值实现122958万元,比上年增长29.5%;国民收入达到
43016万元, 比上年增长15.6%;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8774万元,比上年增长34%,
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54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工业总产值实现58234万元,比
上年增长47.61%。 在工业总产值中,县属企业完成15169万元,比上年增长31.92
%;乡镇企业完成15417万元,比上年增长79.12%;村以下企业完成27314万元,比
上年增长42.91%。工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41.5%上升到42.4
%。 建安产值实现45000万元,劳务收入实现157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4%和
3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3177万元,比上年增长40.8%。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实
现2568万元, 比上年增长99.7%。财政收实现3025万元,比上年增长13.97%。年
末城乡储蓄余额26615万元,比年初增长38.1%;全县总人口422186人,比上年增加
37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1‰。
农业通过增加投入,建设商品粮基地县,调整种植业及农业内部结构,继续夺得
丰产丰收。 粮食总产达到280893万公斤,比上年增长8.1%;森林覆盖率达到1.47
%,比上年增长O.2%;大牲畜、生猪、家禽存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0.4%、80.6
%和2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元,比上年增长79元。
工业企业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开展企业升级活动,结构日趋合理,
效益和企业素质不断提高。适应市场需求,效益较好的针棉织品、机制纸及纸板、皮
革、磷肥、水泥、轴承等,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比上年
增长68.86%, 高于产值增长速度,年内获省优质产品1个,市优质产品16个;创省
级先进企业1家, 市级先进企业12家。建筑队伍达5.5万人,已有三级企业26家。四
级企业87家,4支队伍进京承揽工程。
外经外贸工作已批复立项合资项目3个,补偿贸易项目1个,总投资2761万元,利
用外资256.4万美元。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全县有职业高中3处, 普通高中4处,初中59处,小学
290处,幼儿园261处,年内升入大中专学校的学生666人,其中大专以上334名。有电
影放映机构79个,乡镇文化中心13个,村级文化室118个,村村建有广播站(室) ,桓
台电视台建成开播。 县以上卫生机构达到51个,有医疗点的村343个。贯穿县城南北
长2.8公里、宽38米的兴桓路建成通车。
1989年,全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团结实干,
奋力爬坡,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全县社会总产值实现20.38亿元,
比上年增长23.44%;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8%;国民生
产总值达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3%;国民收入达到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3
.7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5881万元,比上年增长8.15%;财政收入实现3496
.4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县人口总数达到466773人,比上年增4587人,人口
自然增长率为10.9‰。
农业生产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农业投入增加,
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生产稳步发展。198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1561万元,比上
年增长4.97%。 粮食生产在大旱之年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夏粮作为全国
创高产单位,单产实现381公斤,受到国务院表彰;有5个乡镇玉米单产超千斤;大面
积吨粮田开发有了新的突破,唐山镇在全省率先建成吨粮镇。农田林网建设三年任务
一步到位,年末实有农田林冈面积393982亩,比上年增加143076亩。大牲畜、生猪、
羊、 家禽存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02%、1.38%、90.94%和20.47%。商品粮
基地县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引黄过清补源工程及县内延伸一期工程竣工并发挥效益,
水利建设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 称号。农民人均纯收入807元,比上年增加77
元。
工业生产,面对治理整顿的严峻形势,积极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靠科技度难关,
向调整要效益,创出了“两个提高,两个突破”的新局面。“两个提高”:一是产值
提高。 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77238万元,比上年增长32.63%,其中县属工业企业完
成17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9%;乡镇企业完成20590万元,比上年增长33.6%;
村及以下企业完成38887万元,比上年增长42.4%。二是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年内有
5种产品创部优,lO种产品创省优,28种产品创市优。13家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5家企业晋升为市级先进企业。 “两个突破”:一是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挖潜实
现新突破, 全年共计完成投资2.4亿元,新增生产能力4亿元。二是乡村工业企业发
展有较大突破,已由1986年的657家发展到2056家,产值达到59477万元,成为全县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队伍在困境中得以稳定和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面积163.8万平方米,
实现建安产值4.5亿元。劳务收入达到1.57亿元。全县建筑企业达到124家,其中二
级资质的建筑企业2家, 三级资质企业31家,四级资质企业91家。建筑队伍第一次走
出国门,到西亚施工。实现了国际劳务输出零的突破。
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外贸出口收购值达到3522万元,比上年增长37.
15%。已批准建立中外合资企业5家,引进外资299.5万美元。
文教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步实施,国办学校和各乡镇中心学
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推动了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实验室建
设任务基本完成, 县教师进修学校完成搬迁任务, 职工子弟小学顺利建成。电视剧
《山楂红了的时候》搬上了屏幕。全省第一家县级“民俗改革协会”在本县诞生。农
村婚礼厅建设在全省获“应用民俗成果奖”。通过实行乡村医生报酬统筹,乡村卫生
院和村办卫生所建设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计划生育率达到99.8%,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7.84‰。实现了控制目标。1000门全自动程控电话并网并正式投入使用。
县城总体规划,单项区域规划及乡村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在全省第二次城市规划
管理大检查中,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地市规划管理先进城市”称号。
1990年是实施“七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继续进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认真解决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稳定发展。1990年,全县社会总
产值实现226629万元,比1985年增长2.13倍,比上年增长12.7%;国民生产总值实
现97202万元, 比上年增长0.3%;国民收入84536万元,比1985年增长1.73倍,比
上年增长12.7%;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6479万元,比1985年增长2.17倍,比上年增
长19.43%。
农业以“吨粮县”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农机、水利、良种、科技、购销五大
服务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合力,农业生产取得了全面丰收。全县农业
总产值达到46410万元, 比上年增长5.2%。粮食生产取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单产、
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耕亩单产达到1020公斤,比1985年增加404.5公斤,总产达
到4.02亿公斤,比1985年增加1.62亿公斤,成为我国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被国
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畜牧业生产取得新的成绩,肉、禽、蛋、奶、
畜等继续增产。林业生产全面完成了平原绿化达标的各项任务指标,新植、补植农田
林网1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0.7%,四旁植树达到村镇驻地面积的31%,农田
林网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6%,做到了农田林网化建设三年规划一步到位,并通过了
省级验收。
工业以技术改造为重点,以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为突破口。开拓市场,强化销
售, 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20069万元,比1985年增长3.
88倍, 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县属企业产值30502万元,比上年增长8.10%,
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产值16274万元, 比上年增长3.10%, 乡镇办企业产值完成
28789万元, 比上年增长27.7%,村及村以下办企业完成产值60180万元,比上年增
长27.8%。 技术进步促进了新产品开发和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全县工业企业共有10
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家、省、市空白,创部、省、市优产品18个,县属企业主要产品质
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9%。
在认真总结第一轮企业承包经验的基础上,改个人承包为集体承包,在全市率先
完成了第二轮企业承包工作。磷酸一铵工程进展顺利,土建工程已近完工。
建筑业在国家压缩基建规模,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狠抓队伍和
市场整顿, 强化内部管理,在困境中得到稳步提高。全县有2家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
企业,5家企业晋升为市级先进企业。完成建安产值48500万元,比1985年增长80.97
%, 比上年增长7.8%;劳务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全年完成建筑施
工面积120万平方米,创优良工程97个,优良率达31.2%。
外经外贸以扩大出口创汇基地为重点,增强对外开放意识,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
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年完成外贸出口商品收购值5790万元,比1985年增长2.34倍,
比上年增长64.83%,提前完成国家计划。工业品出口比重由上年的49%提高到80%,
出口创汇企业由上年的18家发展到26家。利用外资工作有了新起色,全县对外协议合
同成交额达474.4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额5341.22万美元。三棉、四棉同台湾台元
纺织有限公司总投资5979万美元的合资企业已正式签订协议。
财贸工作以狠抓市场,搞活流通,清仓挖潜,盘活资金为重点,取得显著成绩。
199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3492万元,比1985年增长1.36倍,地方财政收
入完成3767.2万元,比上年增长7.7%;各项存款余额达62230万元,比上年增长36
%I清理收回各种不合理资金1.37亿元,比上年多收回208.8万元。物价上涨指数比
上年下降9.2个百分点。
科教兴县的方针全面实施,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有11项科技成果获市以上科
学技术进步奖, 有21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鉴定。年内全县有688名高、初中毕业
生升入大、 中专院校,创历史最高记录。索镇、起凤、荆家3镇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通过省级验收。国办学校校舍改造工作全面展开。人口自然增长率8.4‰,比上年降
低了2.5‰。 全县职工年工资平均达到18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5元,分别比上
年增长12.81%和9.7%。建成了省级卫生城。桓台县创作并演出的戏剧小品《蓝盾
情》获华东六省一市四十四个戏剧小品决赛特等奖。民政工作荣获省拥军优属先进县
称号。唐山镇在全国乡镇“百颗星”评选中,荣获“中国乡镇之星”光荣称号。
199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以稳定为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努力克服各种困
难,积极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在稳定中
协调发展, 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3 O.9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国民生产总值达
到1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国民收入达到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3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36%。
农业生产取得了全面丰收,吨粮县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农业开始走上高产
高效之路。199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33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粮食耕地
亩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048公斤。《桓台县38万亩夏玉米高产配套技术推广项
目》获农业部“199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迈出
新步伐,棉花、蔬菜有了突破性进展。林业建设提前两年完成了市、县长平原绿化责
任状确定的各项任务,荣获林业部“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牧业生产成效显
著, 全县大牲畜存栏量达5.58万头,其中牛存栏量达4.28万头,肉食鸡饲养量263
万只,蛋鸡存养215万只,羊存栏2.99万只,猪饲养量15.1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
43.85%、 46.15%、87.86%、100.93%、25.94%和22.63%。规模养殖场发
展到47处,比上年增加20处。农机工作荣获农业部“全国科技推广年活动先进集体”
称号;新城农机站荣获国家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先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称号。水
利建设再次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 称号。11月2日,李鹏总理视察桓台县并亲
笔题词“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
工业企业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实现了速度、效益
的同步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99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60393万元,比上年
增长35.7%, 其中, 县属工业完成36691万元, 比上年增长16%; 乡镇工业完成
42107万元,比上年增长46.6%;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80877万元,比上年增长34.4
%。 工业产品质量不断上升,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100%,全年共开发新产品
56种,其中有22种分别填补国家和省、市空白。企业经营管理逐步加强,经济效益明
显好转。1991年,全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409万元,比上年增长
36.5%; 实现销售收入57752万元,比上年增长29.7%;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
下降7.53%; 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上年的131天缩短到125天。重点工程建设进
展顺利,全县人民关注的三万吨磷酸一铵工程建成投产。
建筑业在“质量、 效益年”活动中迈出新步伐。全年实现建安产值8.26亿元,
比上年增长31.1%;实现劳务收入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5%。全年完成建设
施工面积137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达100%,创省优良工程37个,优良率达44.6%。
起风建筑公司创1项部优工程。又有四家建筑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资质,5家晋升为三
级资质。专业施工公司发展到17家,桓台县被中建总公司定为劳务出口基地县。唐山
建筑公司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先进施工企业”称号;田庄建筑公司被中国集体建筑企
业协会评为全国先进集体企业;陈庄建筑公司在建设部组织的微机软件应用评选中获
一等奖。
外经外贸工作成效显著。 全县新批三资项目5项,总投资1077万美元,可利用外
资420万美元。累计办成三资企业5家,实际利用外资达2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全县外贸出口收购值完成856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2.67%,比上年增长55.92%。
财贸形势好转, 城乡市场稳定繁荣。1991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8479
万元,比上年增长14.90%。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9062万元,比上年增长15.
5%;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2789万元,比上年增长49.5%I居民消费品零售额26628
万元,比上年增长5.8%;生活费用指数比上年上升5.8%;市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木材市场、综合商场、家俱交易中心、大观园商场及新城、马桥两处农贸市场相继建
成投入使用,其中木材市场已发展到81家,年经营量15万立方米,成为全省最大的木
材专业市场。零售物价指数为4.4%,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入完成
417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银行存贷进一步增加,充分发挥了宏观控制和启
动市场的杠杆作用。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78955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发
放贷款余额79065万元, 比年初增长20.7%。 全年清仓挖潜1.3亿元,完成计划的
130%。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教兴县步伐加快。
全县有15项星火计划分别在国家、省、市立项,星火项目普及面发展到10个乡镇,星
火项目获国家、省三等奖各1项。科技发展计划省立项7项。有35项新成果通过鉴定,
其中填补国内空白7项。 省内空白5项。市内空白9项。有15项科技成果分别获省、市
科技进步奖。全县国办中小学校舍改造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并通过省验收1年内有5个乡
镇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全县有723名高、初中毕业生升入大、中专院校,创恢复高
考制度以来最高水平。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新的发展。降氟
改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卫生改水评为“全国改水先进县”。拥军优属工作获省、
市两级“拥军优属模范县”荣誉称号。齐鲁杯城市三上活动获省优胜县。国家建设部
确定的起凤镇、起凤镇华沟村一镇一村的村镇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展开。人民生活水平
继续提高和改善。 小清河沿岸重污染区第二期打井工程竣工, 全县又有27个村庄
25000人长期饮用污染水的问题得到解决。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21元,比上年增加
136元; 职工人均纯收入1966元,比上年增加72元;农民入均住房面积19平方米,农
村居民人均消费803元, 比上年增加81元。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下达的各项人口计
划指标,全县计划生育率、晚婚率和晚育率分别达到99.8%、78.2%和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