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2&rec=91&run=13

桓台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地理座标为北纬36°51′50″~37°06′00″,东
经117°50′00″~118°10′40″。东接临淄区,南靠张店区,西南部与周村连界,
东北部毗邻博兴县, 西与邹平县为邻,西北部和高青县接壤。县境南北延伸24.4公
里,东西相距27.3公里,全县总面积509.5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O.33%。
桓台一地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乃文物之乡。从出土文物得知,远在 (距今5000
年前0新石器时期,境内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当时的部落氏族主要分布在笼水(孝
妇河) 、郑潢沟(猪龙河)、时水(乌河)两岸,这里有着众多的遗迹和文化沉淀。小庞
的黑陶罐、前埠的黑陶杯,这些龙山文化的信物“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壳”,
它表明早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的制陶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境内田庄镇旬召村一带曾是商代蒲姑国的中心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境内出土的
小庞石铲、前埠石斧、唐山石镰和新城石刮削等生产工具,充分反映了4000余年前的
农业生产水平。商周时代,乌河、猪龙河、孝妇河两岸居民日益增多,古城古村星罗
棋布。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推翻商朝,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其时,水土丰茂,农牧
业兴盛, 桓台地区便成为齐国的苑囿,为齐国君臣常幸之地。公元前827年,周宣王
静曾在此地会见过齐侯,遂有会城泊。春秋时期,齐桓公、齐景公先后到此戏马打猎,
故有“齐桓公戏马台”、“马踏湖”等风景名胜,著名的“乾时之战”也发生在这里。
汉代实行郡县制。西汉时期,桓台地域置齐郡西安县,后又为千乘郡平安县、被
阳县、高苑县和延乡侯国。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郡除为国,桓台地域分治齐
国西安县;乐安国高苑县、博昌县、临济县;济南国於陵县。三国时期沿袭汉制。南
北朝刘宋时.县境置索卢县、武强县、鬲县、长乐县、湿沃县;北魏沿用宋制。北齐
时,境域置高阳县、武强县、长乐县。隋代,置临淄县、高苑县、长山县。唐、五代
至宋、金时期,沿袭隋制。
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始建新城县;隶属淄州。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
月,索镇、田镇并入新城县,隶属于淄莱路。境域以新城为中心,新城东15公里至索
镇东接临淄县界,西2.5公里至乔家庄接长山县界,向北10公里,至岔河接高苑县界,
东北28公里,至夏庄接博兴县界,南O.5公里,至梧河接长山县界,西北35公里至田
镇接齐东县界。境域与今大致相等。至元二十四年,改属般阳路。明朝初年,般阳路
更名淄州府。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新城县易名耏水县。是年四月,改称桓台县,
隶属济南道。
1940年4月, 桓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清河专署。1941年,改属清河区行
政主任公署清西专署。 是年底,又改属清中专署。1942年7月,直属清河区行政主任
公署。1944年2月,改属渤海行政区第六专署。1950年5月,改属淄博专署。1953年改
属惠民地区。1983年10月,划归淄博市为直辖县。1991年,全县辖7镇(索镇、田庄、
荆家、起凤、新城、马桥、唐山) 6个乡(周家、果里、侯庄、耿桥、邢家、陈庄) ,
326个自然村,343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