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2&rec=1&run=13

《桓台年鉴》编纂成书,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硕果,是全县人民的一件大
喜事。
我们桓台县, 方圆509平方公里,人口47万,就面积来讲,是一个小县;就人口
来讲, 也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县。 但无论过去和现在,都谱写出了自己的光辉篇章。
“山东不压桓”之说古来有之,“建筑之乡”名闻遐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桓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桓台县这颗明珠更加焕发出了夺目的
光彩。《桓台年鉴》记述史实的时间断限为1988—1991年,这是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我县农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0年,全县39
.76万亩小麦平均单产419公斤,38.09万亩玉米平均单产61l公斤,全年平均亩产超
过了一吨粮,一跃成为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创造了以联产承包分户经营为基础,
以集体经营为主导,增强“统”的功能,强化社会化服务,实现区域化种植、规范化
管理和规模效益这样一种桓台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提出了一条
新思路。《桓台年鉴》紧接《桓台县志》的下限,将1988—1991年期间的珍贵资料载
入史册,记述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建设吨粮县,发展乡镇企业,巩固提高建筑业的丰
功伟绩,弥补了《桓台县志》未能记述的缺憾,在我县历史文化建设上又写下了灿烂
的一页,堪称一部《桓台续志》。
《桓台年鉴》的编纂是一项巨大的文化系统工程。它的成书,凝聚着全县各级党
政领导及从事此项工作同志们的心血,是众手办鉴的结晶。这也说明了我县各级党政
领导同志对史志工作是重视的,对《桓台年鉴》的编纂出版是十分关注的。我县各级
党政部门重视年鉴工作,关注这一基础资料的整理和系统研究,使之为建设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这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发扬的好风气。
《桓台年鉴》以一定的篇幅,以精短的文字,回顾了我县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全
过程。通过翔实的资料,记载了我县客观条件的优势和劣势,记载了我们工作中的经
验和教训,使《桓台年鉴》真正成为鉴,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这对我们各级党政都
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起到鉴戒、咨询和借助的作用。这一部年鉴的成书,使我们有
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各级党政要发扬这种精神,再接再厉,继续把这件很有意义
的事情办下去,办的更好。通过众手成鉴,持之以恒,把重视资料积累,重视调查研
究的风气兴盛起来。
我们桓台县的经济建设,正在跃上一个更大的台阶。按照县委确定的九十年代我
县战略目标分三步走和到本世纪末建立起全县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
框架的基本构想, 到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计划达到51.5亿元,年递增28.31%,
农业总产值达到7.9亿元, 年递增7.89%,工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年递增38.9
%, 建安产值达到28.5亿元,年递增19.8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递
增43.88%,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85.56亿元,按老口径测算,地方财政收入安
排9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年递增11.2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
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提高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3‰以内。这是一个宏
伟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
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桓台的实际出发,大
胆探索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桓台年鉴》要继续
办好,要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服务,要通过更加丰富的资料,精炼的文字,全面而
真实的反映我县各乡镇、各部门、各行各业的工作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广大读者能
从中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的足迹,深切地感受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脉
博。《桓台年鉴》一定要办出特色来,要使《桓台年鉴》真正成为人们信赖的信息部
和资料库,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祝贺《桓台年鉴》出版,祝愿年鉴之花盛开。谨以此为序。

中 共桓台县委书 记 吴明君
桓台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奎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