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整地改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99&run=13

境内北部湖区,古为沼泽地带。尔后,逐渐变成洼地。宋代,居民开垦荒地,
从事农业生产。在湖洼地区,挖沟排水,修造台田地。至清代,北部湖区,西起
马桥乡, 东至起凤镇,中间有荆家、田庄、邢家3乡镇约面积18万亩的土地上,
呈现七高八低大小不等的台田地片。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奖励耕作。1953年,县
政府组织县、乡干部群众,将崔家、姚郭一带约5000亩的洼地建成台田。1974年,
又改造锦秋湖区的邢家洼,将邢家村、诸葛村周围4000余亩的洼地改造成台田。
1976年,马桥公社党委组织群众改造青沙湖,到1977年基本结束,中间经过春秋
两次改造。1976年10月28日至11月27日的第一期工程,即出动劳工2000余人次,
工日达7万余个, 挖土方22万方,整平土地3000多亩。将青沙湖9600亩的洼地建
设成沟直、路直、田成方的深沟大台田。马踏湖约有土地8.3万亩,荆家、田庄、
邢家、 起凤4公社组织群众,对马踏湖的洼地不间断的治理。1978年冬填平小沟
5268条, 挖大沟246条,将原有的4045个小台田,合并成210个大方田。用工230
万个,搬土方507.9万方,改造湖洼地28470亩,造地2322亩。
全县重碱地块,多集中在荆家公社。1972年以来,荆家公社每年秋季都有七
八千人治碱, 投工20多万个,每年平均搬动120万余土方,采取提水压碱、深翻
改碱、推土压碱等方法治理。1978年,该社全部盐碱地平均亩产皮棉35公斤,产
粮350公斤。 进入80年代,全社原有的7000余亩盐碱地,基本变成棉过百,粮过
千的高产田。
马踏湖区的起凤公社,1970~1977年间,按照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要
求,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方120万方,修桥32座。1978年,投工67.28万个,
完成土方186.45万方,整平土地9726亩,合并小台田、填小沟、挖土沟,计扩大
耕地800亩。
1977年,全县1.3万名精壮劳力,治理唐山方田,修路1l条,挖沟7条,路沟
总长44公里,共动用土方16.9万立方,4000多亩的唐山方田,基本达到地面水平。
1978年,桓城公社挖沟1500米,修桥23座,修路15公里,整平土地4000余亩,挖
动土方20万立方,投工6万多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每逢秋种前,都要平整土地,精耕细作,高质量地
完成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