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 县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9&run=13

县城新城 位于县境西南隅,张(店) 田(镇) 、章(丘)索(镇)公路交叉处。
1214年(金贞祜二年),山东东路兵马副元帅张贵占据长山县驿台镇,组织游民,
绕齐桓公戏马台筑城自固,始称新城。1466年(明成化二年),知县白公英修旧址,
挖土壕, 立4门:东为厚生,西为正德,南为永宁,北为利用。弘治年间,知县
胡公琏重修。正德年间,知县许公礼筑外城。1512年(正德六年),洪水冲毁土城,
知县张民表重修。嘉靖年间,知县胡应鸣又重修。1579年(万历七年),知县牛希
儒撤土墙,改砌砖基,城形东圆西方,周长1500步,顶宽l步,基底铺石加宽1丈
5尺;4门各筑1楼。围城河宽2丈,深半丈,植榆、柳800株。1622年(天启二年),
乡绅捐资建四门, 修砖城,后被崇贞年间的战乱所毁。知县孙胤奇修复并重建4
门楼,明末战乱又毁。l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知县崔懋率民众修补城垣坍塌
处,重挑围城河,并植柳。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知县刘大绅又重修4门城楼,
每楼3间,上下两层,建成前后腰厦炮台八角楼。
城内街道设:中山北街、中山南街、中山东街、中山西街及鹏程、四世宫保、
父子尚书等56块跨街的砖石牌坊。现仅存四世宫保砖碑坊一座,其它毁于“文化
大革命”期间。
新城县衙建于齐桓公戏马台上。自南宋末年至1946年4月,长达700余年均为
县治所。1946~1987年,新城先后为区、乡、公社机关治所,现为新城镇人民政
府驻地。
县城索镇 1950年3月, 县政府迁驻索镇。从此索镇便取代了新城县城的地
位, 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索镇,春秋战国时为渠丘邑。
《续山东考古录》载:“春秋昭公十一年楚申无宇日:‘齐渠丘实杀无知,……
齐大夫雍廪邑’。”汉代,为西安县城。《齐乘》载:“临淄西四十里,耿弁讨
张步,谓西安城小而坚。”《续山东考古录》载:“西安县城在(新城)东四十里
今索镇。”南北朝时,侨置索卢县城。《续山东考古录》载:“刘宋侨冀州广川
郡,索卢县移西安。”《山东通志》载:“西安县城在县东四十里,汉置县,属
齐郡,今索镇。后魏曾于此侨置索卢县。”唐、宋时期,索镇已成为全县农产品
重要集散地之一。明、清时期,工商业兴旺,每天来往于乌河的船只达40余只。
日军侵占期间, 市场萧条。1946年3月,中共清河地委、清河专署、清河军分区
和中共桓台县委、 县政府驻于此地。1950年3月,县人民政府定驻索镇。索镇地
处乌河两岸, 呈东西向条带,面积4.8平方公里。城区交通便利,工商业繁荣,
公共设施齐全,已初具新兴城市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