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生活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538&run=13

饮食
1.主食 民国时期,富家以面粉、小米为主食,一般人家多以杂粮、瓜菜为主食。食杂粮习做窝
头、饼子;面食喜发酵松软。年节待客食水饺,或油饼、面条。1985年后,城乡居民一日三餐皆为面
食,农民常用玉米兑换大米、地瓜调剂口味。
2.菜肴 民国时期,一般人家日常菜为葱、蒜、椒、咸菜,平日很少炒菜。年节待客多是一般蔬
菜,海味罕见。制作多是炒、煎、炖、炸,尤以煎“馅食”常见。佐料为葱、姜、花椒。口味爱食咸、
辣。冬季喜炒菜、炖菜;夏季爱清调凉拌菜。宴客讲究“八八席”、“四四席”、“六压桌”,“大
件”用肘子、千张肉,以鸡、鱼、肉为盛宴。20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午、晚餐炒菜,常以鱼、肉、
蛋类调剂生活。宴客菜肴,讲究海味名吃。
3.酒类 民国时期,南部群众无饮酒习惯,年节待客喜饮高粱白酒。北部湖区,家家饮酒。20世
纪80年代,城乡居民饮酒者较为普遍。冬季白酒,夏日啤酒、汽酒。平日就餐饮酒者渐多。
4.饮料 民国时期,桓台群众主要饮料为茶水,饮者多为富户商贾,或年节待客。20世纪70年代,
城镇居民夏季始饮酸梅汤、汽水之类饮料,农村少见。8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城乡居民以茶
水为常年饮料,夏季兼饮汽酒、啤酒、汽水、咖啡、桔子汁等。
服饰
1.服装 清末民初,居民衣色以青、蓝、枣红、印花为主。衣料贫富殊异,富家为绸、缎、绢、
皮;贫者为自纺、自织、自染的土布或印花布。衣式,不分男女均着长衫或短褂大襟式,纽扣系右侧;
下身为大裆裤。富家多为礼服,外罩开身花马褂。女子衣边多镶丝绦(俗称蓝杆),高直领,稍肥大。
女子出嫁时,下束百褶绣花裙(称龙凤裙)。贫者,棉衣改单衣,一衣用多季;冬天穿杈裤,腰间束
布带(俗称扎腰)。20世纪30年代,部分富绅豪贾始着中山服,女子穿旗袍;劳动群众多穿宽肥的对
襟褂、撤脚裤。50年代起,男女始着国防服、列宁服,衣料由棉质土布渐以棉维、尼绒、腈纶等化纤
衣料所取代。80年代,男子盛着西装,女子习穿连衣裙。衣色,冬喜蓝黑,夏爱浅白,男装多素雅,
女装喜彩花。
2.鞋帽 (1)鞋:民国时期,男女皆穿手工布鞋。鞋式有双脸、单脸、圆口、偏口、钩头鞋等。
老年妇女穿木底鞋、套鞋。20世纪30年代,妇女木底尖头布鞋渐废。50年代起,胶底封眼鞋、皮底布
鞋颇为群众喜爱。80年代,高跟尖头皮鞋、塑料凉鞋普及城乡。(2)帽:民国时期,富绅仕儒戴帽
垫,出客婚娶戴礼帽。农民冬戴毡帽、风帽,夏戴苇笠。妇女戴大耳帽、平绒帽或系黑手帕。50年代
起,男子多戴前檐帽;妇女喜包方巾、长巾、花毛巾。80年代,青年男子始兴鸭舌帽、针织帽,妇女
喜戴白色筒式帽。
3.发型 清末,男蓄后长辫,女梳单辫或盘头。辛亥革命后,男推短发或光头;女子始兴双辫、
短发。80年代,城乡女子盛行烫发,青年男子多蓄长发。
4.首饰 民国时期,头部有发髻、发簪、发卡、花冠、耳环、耳坠等;颈部有项链、脖锁、长命
牌等;腕部戴手镯、银铃;手部有各类戒指。20世纪70年代佩带首饰者罕见。80年代起,青年妇女又
渐兴起戴耳坠、项链、戒指、手镯等。
住宅 民国时期,农村住宅多是砖石砌基、土坯垒墙、木构架,草苫顶的平房,常见的住宅式样
有二郎担山式或牛郎挑担式,起居方便的三合院、四合院。室内土炕,冬天灶通炕(称隔山掏火),
老幼团居一炕。富裕人家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子的正门位东南角,为巽门。门前石阶高砌,进大
门迎壁设“福”字,过重门即为庭院,正房多为锁皮式。长辈居正房,晚辈住厢房,佣人住耳房。20
世纪70年代前,城乡住房基本保留近代建筑特点,部分民房改为一条脊、“海擎式”,无东西偏房。
80年代起,农村土坯草房大部改建,新建住房按照统一规划,建为砖石结构的厦檐房或锁皮厅,一般
住宅面积为225平方米。 唐山镇东周村从1980年起,新建房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8%以上,其中锁皮厅
20多处。1987年,乡村有3%的农户始建小楼,院里辟设花圃、鱼池,室内陈设名人书画。
家具 解放前,富户正房迎壁置八仙桌、太师椅、条几、木围床,窗下有书桌、书橱。餐具多为
细搪瓷,酒壶多系铜、锡制品。贫苦人家,室内多有小箱、小框。餐具为黑黄色的陶碗、盆。20世纪
60年代,旧式家具逐渐淘汰,室内设三抽桌、单靠椅、铁围床。炊餐具多为铝质、塑料制品。80年代,
大立橱、组合橱、沙发、茶几等配套家具普及城乡;电视机、缝纫机、电风扇等高档耐用的家用电器
进入富裕家庭。
计时 20世纪60年代前,农民计时按日月星辰。白天看太阳,如冒太阳(即早晨),东南晌(指
10时左右),似晌午(为11时许),晌午(为12时),晌午歪(约13时),半过晌(指16时前后),
傍黑天(为18时左右);夜间即按月亮出没和星辰位置推测时刻。70年代起,座钟、挂表逐渐进入农
家。80年代,农民计时按钟表。
照明 清末民初,民间照明用棉油灯。20世纪30年代,始用煤油灯。50年代初,索镇部分机关始
用电灯。70年代,农村生产队、学校等单位开始用电照明。1987年,电灯照明普及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