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道德风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535&run=13

桓台为礼义之乡,群众素有善行乐施、舍己救人、拾金不昧等高尚情操,有见义勇为、邻里和睦、
尊老爱幼等良好风尚。新中国建立后,得以继承和发扬,树立起社会主义新风尚。
无私奉献 雅和村穆殿甲,1912年(民国元年)自愿捐款3000元(银元)赈济乡里贫民,蒙总统
匾奖。相继又献6000元于该村建校,受到乡里赞颂。
睦和庄张中磐,民国初期,施粮周济贫困乡里。后又筹资百万建纱厂,对灾民实行以工代赈,赖
以生活者达千余人。
侯庄乡龙南村石料粉碎专业户孟现文,1983年秋,自愿捐献2780元代付全村耕地费。1984~1985
年先后献出1700元,帮助30户烈军属、“五保户”,3200元资助校舍改造,1万元资助村建幼儿园。
见义勇为 马桥公社北岔大队退伍军人张光胜(共产党员),1981年6月,在赴小清河盐业转运
站途中,遇一惊马拖车狂奔,上乘4名妇女,2名儿童,驭手挂在左辕上不能着地,直冲一个5岁男孩
而来。张光胜当即冲上去,右臂搂住马颈,顺势咬住马耳,几经周旋,终将惊马制服,数人脱险。中
共桓台县委、县人武部党委分别通报表彰,并为其记三等功一次。惠民专员公署、惠民军分区作出向
张光胜学习的决定。
唐山公社人民武装部干部傅连忠,在1981年1月组织民兵手榴弹实弹演习时,发现民兵小王投出
的手榴弹在不足一米处即将爆炸,便立即冲过去,左手推开小王,右手将冒着青烟的手榴弹扔至沟里,
避免了一场重大伤亡事故。县人武部为其记三等功一次。
唐山驻军某部20多名指战员,1984年7月在参加县工会组织的篮球赛中,突然发现隔壁农机公司
烟火迷漫,指导员于志国首先跃墙而过,其余战士相争驰援,经1小时激战,终将烈火扑灭,保住20
多万元的财产。中共桓台县委、县政府赠“感谢亲人解放军”锦旗一面。
拾金不昧 徐店村农民毕玉胜,1925年(民国14年)6月,在村东高粱地头发现一大背套,内装
银、铜元一大宗(约百余斤),坐候归还失主于孝平(乡约,上交之税款)。尔后,于特制“拾金不
昧”匾一块,悬毕门上以资表彰。
果里乡王斜村农民王忠贵之妻平志花,1955年12月在北石桥百货门市部前,拾到一个手巾包,内
包现金300元,当即交还失主。1985年9月,王忠贵去耿桥探亲,行至宫家村路旁,发现一公文包,内
装现金1270元,遂交耿桥乡人民政府。失主田某认领后带现金500元至王家酬谢,王忠贵夫妇婉言拒
礼,并杀鸡款待。夫妇拾金不昧,乡里传为佳话,淄博人民广播电台作了报道。
起凤镇造纸厂推销员杨长镇,1983年10月,在天津西郊旅馆登记处拾到一文件包,久候无人认领,
遂交给旅馆会计室,内有现金2085元、粮票105斤。经查,为河北省阜城县城关农具厂采购人员所失,
失主以500元现金面谢,被杨婉言谢绝。《大众日报》刊登了他的事迹。
起凤镇夏六村治安员徐立久,在1983年11月夜间巡逻时,拾到一提包,内装上衣、裤子各1件,
现金4200元。久候无人寻找,遂交由本村治安办公室归还失主。
侯庄乡三龙村青年吕茂刚(19岁),1984年7月,在村西菜园地里拣到一元宝,上标“齐”字、
“足赤”,重50克。私商高价购买,吕不从,遂卖给县人民银行。
助人为乐 起凤镇西三村共青团员王信荣、王信花、王萃玲、王萃萍四姐妹,照顾“五保”老人
18年如一日。自1963年起,王信荣主动承担起为王士可夫妇洗衣、做饭家务活和自留地的种、管、收。
1964年乌河水泛滥进村,她扶着两位老人至村外安然脱险。1971年,王信花因事故右臂致残,仍以残
臂为老人洗衣、做饭。1976年初,王士可病故,王萃玲和王奶奶同睡一炕,天天给老人梳头、洗脸、
端屎倒尿、从未嫌脏怕累。是年7月28日夜,河北省唐山地震波及本县,王萃萍为老人穿好衣服,搭
起防震棚,形影不离,安全度过震期。逢冬,老人气管炎复发,她白天捶背,夜间按摩,直到老人入
睡。村里放电影,她椅靠椅的为老人冬天挡风,夏日打扇。1980年正月初一(春节),88岁的王奶奶
患病,王萃萍年不过,戏不看,请医煎药,日夜守候身边。1981年,王萃萍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命名为
“新长征突击手标兵”,1982年12月出席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侯庄乡三龙村残疾人尹遵信,身残志坚。1975年,任大队现金保管员兼兽医司药员时,义务为群
众送报、送信。1977年自费学会维修技术,为群众义务修理收音机330台次,钟表百余块次,修手电
筒、配钥匙、磨剪刀不计其数。任图书管理员时,手摇三轮车顶着6级大风到13公里外借图书200余册,
供青年们阅读。 1982年, 尹遵信分别被共青团桓台县委、团惠民地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模范团支部书记”称号。
田庄镇田庄村复员军人田茂礼,1982年组织起50余人的建筑队,以扶贫助人为宗旨。1983年为该
村一类困难户田某建房5间,只收70%建筑费,免费修缮旧房3间。1984年,无偿支援经济困难搬迁户
红砖1000块,修建费按50%,并缓期收取。为田庄联中建校教室37间、院墙200米,厕所3处,应收包
建费1.8万元,实收1.2万元,少收30%。至1985年,帮助困难户30余家,少收2万多元。动员家庭人
口多,经济无来源的贫困户劳力参加建筑队增加收入,经他帮助脱贫致富的30余人,年收入均在4000
元以上。
孝敬父母 陈庄乡黄郭村女共产党员胡子英,结婚后,侍奉三位老人,20年如一日。公爹年老多
病,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为其端屎倒尿,穿裤扎腰,洗衣烫脚。她常年与瘫痪的婆母睡
在一起,有时让婆母趴在她胸前睡觉,婆母便秘时她用手排除粪便,并教育自己两个孩子照顾好奶奶。
逢雨天,老人出进,两孙子争先打伞搀扶。从1981年起,胡子英家庭连续5年评为市级“五好家庭”,
她曾15次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马桥乡前金村段秀英,孝敬瞎婆婆胜似亲生女。每日帮婆母穿衣、梳洗,夏季打扇子,逢冬晒被
褥,自己盖薄被、食粗粮;婆母盖厚被、食细粮。1982年1月,老人左腿生疮,段秀英用手推车送至6
里外的乡医院治疗,住院40天,动手术6次,她日夜洗疮换药,端屎倒尿。同年8月病情恶化,她又将
婆母背上公共汽车到县医院治疗,下车后,又背到县医院(2华里),一路汗流浃背,累的气尽力绝,
精心照料时近一年,终将其婆母腿治愈。1984年受到中共桓台县委、县政府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