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西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523&run=13

综合使用 1913年,郭林仙在索镇行医并开办“普济药房”,始用西药。1923年,光复、中东、
红十字3家医院相继开业,专用西药。同期,县城尚有两家西药铺开业。抗日战争期间光复医院销售
的西药多由周村、济南进货,各种剂型较为齐全,约有百种左右。其中大多是进口药,以日本产居多,
次为德、法等国。国产药仅占20~30%。当时销量最大的莫过于治疗梅毒病的注射剂,其销售额约占
总额的一半。由于市场物价不稳,该院对农民计收药费以小麦为准,而且药无定价,看人收费习以为
常。一般每支针剂收小麦2斗,多者达4斗,日收入小麦千斤左右。有时亦收纸币,一般每支针剂收准
备币3~4元,最少不低于1元。当时,农民多不相信西医,西药的使用受到局限。50年代办起联合诊
所,西药用量约为解放前的四五倍,居主导地位,国产药比重增多。平均每处联合诊所的西药月销售
额约在200元左右。公社卫生院时期,西药使用普遍,且几乎全是国产药。品种、剂型增加,以片剂、
针剂最多,粉剂为数甚少。1处公社卫生院的西药日销售额可达二三百元。60~70年代,全县年均西
药销售额80余万元,五六百个品种。1982年起,历年西药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1985年为269万元,
600多个品种。 1987年为389.3万元,677个品种。自60年代开始,西药销售额历年占药械销售总额的
70%弱。
麻醉药品的管理使用 旧中国医药的销售与使用任其自然,无管理制度及措施。吗啡、鸦片等麻
醉药品随意买卖与使用。新中国建立后,相继制定实施对麻醉药品,剧毒药品,限量药品等的管理使
用制度。联合诊所时期,麻醉药品的管理使用控制甚严,全县联合诊所中只有几名医师有权使用。同
时,药房有专人负责管理与发药。此类制度沿用执行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