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中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522&run=13

境内群众世世代代赖中药医病疗疾。民国期间,西药传入境内,但绝大多数农民仍惯用中药。新
中国成立初期,取用中药人次数尚不少于西药人次数,但以价值计,远不及西药。60和70年代,中药
年均销售额分别为10.8万元和28万元,占境内药械年均销售总额的16.1%和15.8%。1980~1985年,
年均销售额36.7万元,与总额的比率降至11.4%;1987年,销售额为55.4万元,占总额9.1%。中成
药因使用方便,销售量则渐增。60和70年代,年均销售额分别为5.9万元和16.8万元,占境内药械年
均销售总额的8.8%和9.5%。 1980~1985年,上升到17.1%。1987年,销售额137.3万元,占总额的
22.7%。中药、中成药合计,在全部药械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稳定在接近30%。
境内有野生中药材300余种,种植药材50余种。北部湖区盛产泽兰、薄荷、益母草等。药材经营
部门年收购薄荷2500余公斤,泽兰4.5万公斤,益母草3000余公斤。县药材公司每年炮制中草药材150
余种,2000余公斤,自制中成药十滴水、虎骨丸、杏仁糖浆、银翘丸、龙凤接骨膏等十几种。除供应
当地外,还供应邻近区县。本县所产胡萝卜,有健身作用。旧县志载:“此物性甘,温补益人”。世
代沿用的民间中成药“新城益母丸”、“傅桥益母丸”、“前毕打丸子”,至今仍为临床常用药。
本县名药“龙凤接骨膏” , 原名“乌鸡接骨膏”,为起凤镇夏庄田氏祖传秘方之制品,迄今有
150年的历史。其方药组成以白花蛇、乌鸡(喻龙、凤)居首,功用续筋接骨,而命名“龙风接骨膏”。
此药与田氏正骨术同出一源,皆为清代田殿举受青囊于临淄(另一说为河北)一老中医。田氏代代相
传,从不外泄。民间对此药有“骨折若碎,敷膏而愈”之说。经临床验证,对多种骨折、跌打损伤,
疗效较好。至1962年,田氏正骨四世传人田宜勉献出秘方,由县药材公司及几家医院大量制做,遍销
省内外。

附:

一、龙凤接骨膏原方

绒毛乌骨公鸡1只(活) ,白花蛇1条,干姜90克,鹿茸30克,甲鱼1条(活),乳香90克,当归
60克,灵脂60克,红花60克,没药90克,蛤蚧两只,肉苁蓉90克,千年健60克,川芎90克,贯众60克,
乌药60克,川乌60克,五加皮90克,细辛60克,血竭90克,川山甲60克,杜仲90克,海桐皮60克,阿
胶60克,商陆30克,刘寄奴30克,天麻60克,血余炭60克,苏木60克,象皮30克,自然铜90克,樟丹
12公斤,地骨皮60克,琥珀30克,陈皮90克,枳实60克,海马60克,草乌60克,全蝎90克,汉三七60
克,荆芥60克,高良姜60克,防风60克,透骨草60克,防己90克,威灵仙60克,地风90克,桃仁60克,
皂角60克,桔梗60克,紫草90克,苍术90克,木瓜90克,藁本60克,土元60克,钩藤60克,儿茶60克,
虎骨60克,马前子30克,阿魏60克,香油27.5公斤,五味子60克,构杞60克,补骨脂60克,苍耳子60
克,生地60克,牛膝60克,丁香60克,桂枝90克,沉香60克,巴戟天90克,熟附子60克,
功效:
活血逐瘀,续筋接骨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
跌打损伤,各种骨折
风湿痹症,筋肌劳损
方解:本方制膏外用,治疗跌打损伤及各种骨折。凡筋骨损伤必致体内恶血留滞,因而配方以大
量活血祛瘀药(如苏木、乳香、没药、红花、桃仁、自然铜等)为主;筋骨属肝肾所司,因而以补肾
壮阳养肝益阴之类(如鹿茸、甲鱼、乌鸡、补骨脂、巴戟天、构杞、阿胶等)辅之;“凡损药必热,
能生气血,生骨……"所以施以温经通阳之品(如附子、干姜、沉香、川乌等)助之,方中川乌、草
乌、马钱子之类,取其麻醉止痛之功。方中诸药(共计7 2种)有攻有补,有散有收,合而用之,共
奏活血祛瘀,续筋接骨之效。
制法:1.配料:根据药物质地分类称取,先后入煎。
2.炸料:将香油倒锅内,再将活乌鸡、活甲鱼置油中以器物扣紧,然后烧火。待鸡、鳖死,投入
质地坚硬的难煎之品,烧武火。前药炸约两小时(药呈枯黄色)投入质轻易煎之品,烧文火。待锅中
诸药皆枯,去渣滤油。
3.炼油:将滤过的油倒入锅中,以文火炼熬,初起青色油烟,渐为浓黑色,进而变为白色浓烟,
此时可见油花向锅心集中即可下丹。
4.下丹:达上述火候,即离火下丹。须一人均匀向锅内撒丹。另一人用搅棍快速搅动。下丹毕,
将油滴入水中若能成珠,即为老嫩适中。
5.去火毒:将膏药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然后用棍搅拌,待药凝固,将其拧成一块块(俗称拔
膏药),泡在冷水中备用。
用法:
用温水将膏药浸泡柔软,手蘸冷水将膏药摊在布上,敷贴患处。
附注:
(1)所用搅棍,以鲜者为佳,以防干木棍触锅底着火。
(2)膏药的老嫩火候,以滴油成珠为度。即取少量油滴入冷水中无油花四溢且拈之不粘手为度。
(3)龙凤接骨膏用鸡,以乌骨鸡为优,乌骨鸡又名绒毛鸡、黑脚鸡、穿裤鸡。其特征,体躯矮
短较小,头小颈短,其冠叶绿色略呈紫兰,遍体白色羽毛,除双翅羽毛外,全呈绒丝状,毛脚,毛多
而密,乌皮、乌骨、乌肉。

二、桓台县种植药材主要品种

元蒌、天花粉、莱菔子、苏子、苏叶、紫苏、桑椹子、冬瓜仁、冬瓜皮、绿豆衣、赤小豆、红花、
三七、土贝母、薏苡仁、牛膝、丝瓜络、荆芥、芥穗、黄芪、党参、元参、天仙子、天仙藤、白芷、
洋金花、紫苑、忍冬花、小茴香、桔梗、大青叶、板兰根、月季花、四季青、无花果、白扁豆、山药、
韭子、石榴皮、合欢花、梨皮、麦芽、花椒、大枣、西瓜翠衣、生姜、牛子

三、新城益母丸(传说)

相传明代,新城王氏在东猪龙河的驴鞍子桥旁立一朝东的石碑。碑上刻有专治妇女产后病的丸药
方,称“益母丸方”。那时远近来此索方者颇多。可惜“七七”事变后,桥、碑均毁于战乱。幸有新
城北关刘恒吉,早年录存“益母丸方”。石碑遭毁后,他照方自制益母丸,舍药乡里。产妇服药后身
壮, 不落产后疾病。 日久,群众见刘家只舍药不取酬,歉意日深,便不拘多少自愿捐款,自发形成
“益母丸基金会”,每年捐款资助刘家。随基金会成员与基金额的逐年增加,年年用后有余。刘恒吉
便用余款买了2亩地出租,以所收少量租金作制药资本。刘氏制药舍药代代相传。解放后,刘氏后裔
仍继承先辈优良传统,被远近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