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医疗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518&run=13

中医
1.综合医疗 桓台县名中医世不乏人,旧县志记载20余人。明代毕荩臣诊病“辨南北,审强弱,
察四时阴阳气候”,治病“投一二剂无不霍然”,尤精于诊治伤寒痘疹,可“立辨生死,百不爽一”。
晨起,车骑盈门。王象晋,精通医药,著有《卫生铃铎》、《保世药石》、《神应心书》、《三补简
便验方》等。清代王毓璋,著有《症治便览》12卷。近代周佐禹,临床辨证精确,用药精当。久治不
愈之疾,他可应手而瘥。擅长内科,精于妇科,所著《妇科权衡》一书被县内中医界所推崇。当代王
洛九,通晓中医各科,长于妇科。辨治妇产病能攻能守,疏方简特精当,用药灵活贴切。他说:“经
方只示人以原则,不给人以技巧”。纵遇奇病异疾,也能信手拈来单方验方,恰当处理。田宜勉为夏
庄田氏中医正骨术第四代传人。他坚持因症施术××,对症下药,治愈病人不计其数。即是严重复杂
的骨折,治愈率亦很高,慕名求治者踵趾相接。1959年,青年患者徐书明,被吨余重铁块将双腿胫腓
骨砸成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会诊医生几乎都认为只有截肢保命,后经田宜勉精心医护,终于使患者获
愈出院。1962年,新城卫生院中医荣仲久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中医治疗骨髓炎”的论文。1976
年,田庄卫生院用中药排石汤治愈胆石症1人。患者服药后排出1.7×2.3厘米,1.9×2.5厘米的结石2
块。中医郑春坡,退休后办起家庭诊室。乐陵县化楼乡邓屯村邓秀玲,1985年冬下肢瘫痪,县城大医
院确认截肢。她父母抱着一线希望慕名前来求其治疗。邓秀玲服第一剂药后,下肢恢复知觉,不足1
月,即能下床行走。
2.夏庄田氏正骨 桓台县夏庄田氏中医正骨术,自清道光年间迄今历经五世,代有传人,享有盛
名。田殿举(约1820~1886)为田氏正骨术之始祖。他于而立之年不慎由树上坠地,致右胫腓骨骨折。
经庸医误治,三月未愈,后请临淄一老中医医治,不久即下床行走。田殿举感恩不尽,跪拜老中医为
义父,且挽留家中如生父般孝敬。老中医为其至诚所感动,授传其正骨医术。田殿举在老中医指导下,
以鸡犬作试验。他为骨折的鸡犬施术后,过10天,鸡犬便奔跃如故。田殿举专心致志,勤奋好学,尽
得其传。老中医死后,他始设馆应诊,名声乡里。二世传人田淑界(1852~1935),目不识丁,却颇
为聪敏,从父侍诊数年便尽得真传,理法皆通。他勤学好问,凡闻有启攒(迁葬尸骨)者,均亲临现
场仔细观察一一默记。在家静坐时,常数摸自身的关节。其正骨技术胜过父辈,方园百里称之为“大
先生”、“活神仙”。高苑马某下肢骨折,经淑界施术治疗,不满1月便行走如常。三世传人田承福、
田承禄,开设“瑞生堂”药店悬壶应世。他们将先辈的验方、秘诀加入其临床经验,编撰了《简易正
骨手册》,附病案若干。可惜遭焚于“文化大革命”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四代传人田宜勉、田宜湖,
分别在县医院、起凤卫生院工作。临床中,既继承家传医术,又接受现代医学理论,较先辈有所发展,
减少了人为的骨折后遗证。五世传人田茂梓在县医院工作,其余数人,均在卫生系统展其所长。
3.华沟皮肤病治疗 华沟村卫生所皮肤科医生亓汝恭,幼时随母舅毕骏铭学医十余载,掌握了皮
肤病治疗要领。他在华沟村落户数十年,却无人知其身怀绝技。1967年,华沟村村民宋元伟患全身暴
发性牛皮癣,县、地医院治疗无效,不久丧失劳动能力。后经亓汝恭40余天治疗竟然痊愈,且不再复
发。1971年华沟大队卫生所成立,他被安排所内从医。亓汝恭认为,牛皮癣是外受风寒,内伤血份所
致,须采用“内服—外治—刺血”之法施治。其“内服”,是让病人多食大腥大膻具有辛辣刺激性的
食物;其“外治”,将按照祖传秘方炼制的药膏敷于患处,并以塑料薄膜制成的特用包扎物裹扎封闭;
在此基础上再施以“刺血”之法。以刺血调血手段治本,以外敷药膏制标,多吃腥膻食物壮体强身,
以加快疗程。自1980年设立皮肤科病房以来,收治皮肤病患者近千名,牛皮癣病临床治愈率达99%,
根治率在85%以上;“白癫风”控制率达98%。来自新疆的一患者,丘疹面积多达80%,经亓氏父子
治疗,1个月鳞屑尽脱,70天痊愈。来此就医者,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市的皆有。由每年收治数十名病人,发展到数百名;营业
额由每年一二千元,增加到近十万元。亓汝恭已年近古稀,仍亲身从事皮肤病治疗与研究,其技艺深
得群众赞赏。
西医
1. 县医院 (1) 外科: 自1954年开展外科手术,当时仅限于清创缝合及粉瘤、鸡眼切除等。
1956年建起手术室,始做一般腹部手术。1962年开始采用全麻(乙醚)、腰麻做手术,每年百人左右。
1965年始做男扎手术,1969年,做女扎手术。1978年起,始做颅脑、食道、肺、骨科、矫形、膀胱、
前列腺等大型手术。1980年后,对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病例由单一脾切除,逐
渐应用引流术。对关节畸形应用髋关节置换手术等,达到地、市级医疗水平。改进传统的胃大部切除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手术远、近期效果均好。至1985年,
外科主要手术项目已有膀胱部分切除,尿道扩张,疝开胸修补,下段食道癌手术,开颅血肿清除,骨
板内固定,骨瓣移植,人工关节置换,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甲状腺癌清扫,断掌再植,I期胸改,
经胸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外用中药浸泡断指再生,腹部取胎,卵巢囊肿摘除,子宫全剔,
宫外孕,阴道修补,白内障,青光眼切除等手术。1986~1987年又开展直肠癌根治、脾移植、骨移植、
膀胱全切等手术。
(2)内科:从1985年做电击除颤、起搏,并能成功地进行心电监护。进而发展到以B超、M超诊
断,采用腹膜透析、体外反搏的技术作治疗。
(3)妇产科:1985年抢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成功。
(4)五官科:1986年成功地做了市内第一例喉成型术。
(5)化验室:能作细胞学检查,胆固醇甘油三脂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蛋白电泳、骨髓检查
等项目。
(6)放射科:1985年开展断层摄影,静脉、肾盂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
造影等检查。
(7)口腔科:1987年开展管塑化疗法。
1962年,县医院门诊26753人次,住院913人,出院891人,治愈696人。1987年,诊疗167322人,
住院5359人,治愈率76%,好转率17.7%,未愈率3.2%,死亡率3.1%。
2.公社卫生院 建院初期,只能诊治小伤小病。1962年,全县公社卫生院共诊治51600人次,治
愈39947人。1975年,已有6处公社卫生院做胃大部切除和急腹症手术,5处公社卫生院做肠梗阻、疝
气、阑尾炎等一般手术。80年代,乡(镇)卫生院始诊治部分疑难病,抢救危重病,处理传染病、中
毒性休克等。部分公社卫生院开展普通外科手术。1985年,乡(镇)卫生院共诊治375925人次,治疗
出院7131人,治愈和好转6792人。条件较好的田庄卫生院,1971年就能摘除5.75公斤重的畸形胎瘤,
做胃大部切除术、 唇裂修补、气管切开、鼻息肉切除等手术。1983年,该院做手术127人次,治愈率
98%。1962年新城卫生院做阑尾等中型手术。1974年,做胃大部切除及男女结扎等手术。起凤卫生院
自1972年开展阑尾手术,至1983年已能做胃大部、胆囊、脾切除、膀胱结石等手术。骨科能做骨折内
固定,骨肿瘤切除、肌腱移植和矫形手术,五官科能做口腔颌面部肿瘤、唇裂修补、鼻息肉摘除、睑
内翻矫正等手术,内科能治部分疑难病、危重病,放射科能做胆囊造影。
中西医结合 197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召开。西医积极学习中医,中、西医间的关系渐
趋融洽。各医院临床医生多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为群众诊治疾病。1983年起,县医院外科治疗急腹症
废除了常规的“两管一禁(输液管、胃管、禁饮食),手术后4小时即饮用自制的“小肠营养液”,
住院费用大大降低。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千余人, 手术率降到10.2%,中转手术率
1.2%,打破了对阑尾炎“一经确诊,立即手术”的治疗常规。同时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胰
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石症、胆囊炎、烧伤、断指再植等,把手术率降到最低限度。采用
胆道排石汤、针刺等方法治疗200余例胆石症,为胆石症总病例数的80%。排石率逐步提高。治疗断
指不做清创缝合, 而采用中药再生1号、 2号、3号液浸泡,2个月后多能恢复,有的还长出新指甲。
1983年,田庄卫生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儿腹泻和胆石症,效果良好。

附:病例2则

周家乡绍兴村张秀兰,女,60岁。因吞咽困难10余年,不能进食2年,在马桥医院作“胃造瘘术”
年余。1987年12月17日入县医院,诊断为“贲门失弛症”。28日,在全麻下经左胸行“食管下端贲门
环肌切开,胃、食管吻合术”住院25天,进食逐渐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田庄镇高楼村田爱英,女,65岁。两年前即感左侧鼻塞,时有血性鼻涕,发现左内眦肿胀。经病
理检查,诊断为“慢性泪囊炎”,行泪囊摘除术。术后1年,左内眦部肿物复现,鼻塞加重,血涕增
多。活组织检验报告为:“左鼻腔鳞状细胞癌”,经全面检查确诊为“左鼻腔、鼻窦癌”(上颌窦、
筛窦)。1987年7月22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上颌骨截除术。手术中见,左上颌窦内充满菜花状新生物,
鼻腔外侧壁、硬腭骨质、眶下壁大部,均被肿瘤侵蚀,骨质较疏松。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医学研究 1973年,成立桓台县呼吸病防治小组。先后在6处公社39个大队中普查58400人。根据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确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2937人,患病率为5%。对确诊病人进行系统
治疗和长期随访观察。筛选验证有效方剂20余种,有效率80%以上,显效率50%以上,并有较好的远
期疗效。 该组自1978年, 连年获得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省级3项),先进科研成果奖2项。其中,
“喘舒膜”、“克咳敏”在生产中取得显著效益。“克咳敏”年利逾400万元,为药厂首推新药。在
呼吸病研究过程中,刘克明先后在全国10多种卫生杂志上发表对慢性支气管炎研究的论文20篇。1987
年, 县、 社各医院制订科研规划, 成立科研小组,109人参加科研活动。医学科研活动趋向活跃。
1983年,先后获省、地(市)、县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省、地10项。1985年,有3人先后在省级以
上卫生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1986~1987年,县医院学习外文与撰写医学论文的较多,两年中在省以
上卫生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