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公共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513&run=13

食品卫生
1.饮食从业人员管理 解放前,旧政府对食品卫生从不过问。建国后,人民政府贯彻《食品卫生
“五四”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1983~1985年,组织《食品卫生法》学习班
百余期。对机关、学校、工商企事业单位的饮食从业人员健康查体。1963年查体379人,查出传染病
患者6人。1986与1987年,查体人数分别为6339人和5960人,查出传染病病人218人,均调离工作岗位。
对食品销售人员实行查体发证,凭证营业。1987年发证3240个。
2.监督检查 对饮食经营单位历来实施监督检查。1983年,先后组织两次全县性的食品卫生大检
查,对卫生状况差的单位,采取限期改进或停业整顿,对违法单位给予处罚。对食品、饮料,实行出
售前检查,销售中抽查。1983年查出不符合卫生标准价值2000余元的食品。1986年,检查各类食品65
份,合格58份,合格率为89.2%,查出不合乎卫生标准的各种食品39880公斤,价值12.36万元,当场
销毁。
1986~1987年,发生食物中毒11起,造成320人中毒,经抢救治疗,未造成死亡。
学校卫生 1952年,桓台一中设立卫生室,配有专职校医。1954年,全县80%的小学设立“保健
箱”,由经过短期培训的教师兼管学校卫生工作。1957年,县政府为各乡(镇)学校培训保健教师39
人。1979年,培训学校保健教师287人。
1.学生视力调查 1963年,始对桓台一中,北辛小学、西镇小学的153名学生的视力、砂眼、色
盲及其他疾病作调查。1978年,又对镇北学校的501名学生作视力测定。其中28名学生视力减退,占
受测人数的5.5%。1979年,对一、二、三、四中的2736名学生作视力调查,视力在1.0以上者2459人,
占89.8%,不足1.0的视力减退者277人,占10.12%,其中0.5以下者125人,占调查人数的4.6%,占
视力减退人数的45.5%,呈年级升高视力减退率越高及女生高于男生的趋势。
2.学生多发病调查 1980年,对唐山公社1024名学生的砂眼、龋齿、近视、蛔虫、肺结核等疾病
调查,查出砂眼患者175人,占17.1%,龋齿患者205人,占20%,近视患者77人,占7.5%,蛔虫病
患者893人, 占87.2%, 肺结核患者6人,占0.6%,均给予免费治疗。1983年,又为3所中、小学的
1818名学生作口腔病学调查, 并对县直6所中学作节日爆竹伤害情况调查。 1987年为3所中、小学的
819名5~17岁学生作蛔虫病调查,感染率为83.61%,服药驱虫后阴性率为47.54%。同时,为桓台一
中1646名学生服药驱蛔虫,为1633名学生用氟离子透入仪作龋齿防治。
3.学生生长发育调查 1982年10月,对桓台一中1472名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查,1984年在县属
4所中学及索镇一联中,城镇学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年为学生查体2次。1986年,建立学校卫生档
案。

1982年桓台一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表

━━━━━━━━┯━━━━━━━━━━━━━━━━━━━━━━━━━━━━━
│ 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 ├──────────────┬───────┬──────
│ 每年增长 │ 平均每年增长 │ 增长高峰
────────┼──────┬───────┼───┬───┼───┬──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女生
────────┼──────┼───────┼───┼───┼───┼──
身高(cm) │ 0.25~5.59 │ 0.02~5.67 │ 1.19 │ 1.02 │ 14岁 │13岁
────────┼──────┼───────┼───┼───┼───┼──
体重(kg) │ 0.84~5.23 │ 0.96~4.93 │ 2.17 │ 2.09 │ 15岁 │13岁
────────┼──────┼───────┼───┼───┼───┼──
胸围(cm) │ 0.68~3.07 │ 0.21~1.93 │ 1.6 │ 1.1 │ 14岁 │17岁
────────┼──────┼───────┼───┼───┼───┼──
肺活量(立方米) │ 1~524 │ 1~400 │150.4 │143.1 │ 15岁 │14岁
━━━━━━━━┷━━━━━━┷━━━━━━━┷━━━┷━━━┷━━━┷━━

劳动卫生
1.工业劳动卫生 1963年4月,由4名医生组成体检小组,为8家工厂的306名工人作健康查体和爱
克斯线透视(其中拍片检查30人),为2家工厂作粉尘浓度测定。1975年,又为12家工厂的343名工人
作职业病检查。1978年,有生产粉笔的工厂50个,扬尘点90个,接触粉尘者1800人;有产生毒物的工
厂37个,产毒点66个,接触毒物者913人。是年,为8个重点单位的14个产毒点作毒物测定。田庄农机
站空气中铅浓度为0.239毫克/立方米, 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7倍。 田庄轻机厂空气中苯浓度为
177.6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2.5倍。县印刷厂熔铅炉旁铅浓度为0.433毫克/立方米,
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13倍。 农机厂抛丸机旁粉尘浓度为346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
372倍。其间,为生产水泥、磷肥、滑石粉、石棉粉的1年以上工龄和翻砂工3年以上工龄的437名工人,
作矽肺检查拍片。 1979年,作6种毒物调查和职业病普查。毒物超过国家标准的产毒点占总测毒点的
64%。木器厂油漆车间的苯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94倍。汽修厂电瓶维修车间的铅浓度超过国家规
定标准的24.6倍。同时,为接触毒物作业的341名工人作全面查体,查出尿氟偏高者74人,白细胞偏
低者6人,肝大者6人,但未发现职业病患者。尔后,对国营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的228名翻砂工人
实行食品保健。1980年,为国营和县属集体企业的接触苯、铬、锰、氟4种毒物的职工作查体和劳动
卫生学调查。 检查工厂28个。 测点16个,合格点1个;测样品29个,合格样品3个,未发现职业病。
1983年,对县直25家工厂的粉尘、毒物分布情况调查,对45个点的自然辐射本底调查,取得数据675
个。1986年,全县扬尘、散毒点101个,检测72个,合格率分别为9.21%和8%。1987年.全县扬尘、
散毒点120个,检测106个,合格47个,合格率44.34%。是年,为县水泥厂698名职工实行查体监护,
有13个乡镇企业的2032名工人实行食品保健。
2.农药中毒防治 1980年前,境内农药中毒事故罕见。1981~1984年,全县植棉面积由3.6万亩
增加到9.2万亩,农药使用量骤增,品种增多。1982年起,农药的保管使用分散到户,新棉农由于对
农药毒性及安全用药常识知之甚少,配药浓度偏高,甚至喷施严禁喷洒的“3911”、呋喃丹,违犯操
作规程,又不注意防护。1983年6月15日至8月15日马桥公社发生生产性农药中毒169人,死亡3人。是
年,成立县预防农药中毒领导小组,各级医院设立农药中毒抢救组、抢救房间。放映预防农药中毒的
科教影片80场,观众达10万余人。1984年,生产性农药中毒人数大为减少。1984~1987年,年均中毒
78人,无死亡。

桓台县农药中毒情况表

━━━┯━━━━━━━━━━━━━━━━━━━━━━━━━━━━━━━━━━
│ 中毒情况
年度 ├──────────┬───────────┬───────────
│ 生产性 │ 非生产性 │ 合计
───┼────┬─────┼─────┬─────┼─────┬─────
│中毒(人)│ 死亡(人) │ 中毒(人) │ 死亡(人) │ 中毒(人) │ 死亡(人)
───┼────┼─────┼─────┼─────┼─────┼─────
1981 │ 69 │ 2 │ 94 │ 22 │ 163 │ 24
───┼────┼─────┼─────┼─────┼─────┼─────
1982 │ 336 │ 3 │ 156 │ 31 │ 492 │ 34
───┼────┼─────┼─────┼─────┼─────┼─────
1983 │ 1221 │ 7 │ 220 │ 40 │ 1441 │ 47
───┼────┼─────┼─────┼─────┼─────┼─────
1984 │ 52 │ │ 192 │ 24 │ 244 │ 24
───┼────┼─────┼─────┼─────┼─────┼─────
1985 │ 175 │ │ 245 │ │ 420 │
───┼────┼─────┼─────┼─────┼─────┼─────
1986 │ 28 │ │ 157 │ 17 │ 185 │ 17
───┼────┼─────┼─────┼─────┼─────┼─────
1987 │ 57 │ │ 158 │ 24 │ 215 │ 24
━━━┷━━━━┷━━━━━┷━━━━━┷━━━━━┷━━━━━┷━━━━━

公共卫生管理 60年代始,对城镇服务单位的公共卫生实施检查督促。1987年,对招待所、旅馆、
理发店、影剧院、火车站、浴池等99个服务单位及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状况实施系统管理,建档99份,
查体384人,并建立城区自来水供应档案,设监测点21个,当年取得检验数据357个。对农村125眼饮
用深水井也实行建档、监测,占饮用深水井总数的61.58%。
爱国卫生运动 1950年春,县、区、乡、村相继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
开展以除“四害”(苍蝇、臭虫、蚊子、老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清除垃圾6万
余车,捕杀老鼠15.15万只,堵鼠洞1342个,改良水井96眼,改造厕所240个。1957年,全县有改造厕
所的69045户,占总户数的83.7%,其中符合卫生标准的占70%;消灭老鼠8.18万只,挖蝇蛹226公斤。
1964年,由于洪灾造成水源污染,县政府发动群众井水消毒1489眼,加高井台200余眼。“文化大革
命”初期,各级爱卫会组织解体。1978年,建立健全各级爱卫会,在新年、春节、“五一”、“国庆”
等重大节日,组织群众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是年,改造厕所4.43万个,鸡窝4.4万个,猪圈1919间,
炉灶5.19万个,水井10028眼,打手压水井15412眼,建土自来水29处。有259个大队实行粪便统一管
理,占大队总数的74.6%,有粪便管理专业人员3211人。1980年,县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县直各
单位增设垃圾箱55个,置痰盂1069个。1984年,各单位实施卫生工作岗位责任制,卫生工作趋向制度
化。经检查考核,达标单位33个,受奖励单位19个,受经济处罚单位14个。1985年9月,县直各单位
增设果皮箱百余个,痰盂200余个。当年春、冬灭鼠,投放毒饵40余吨,复合成药1335公斤。年底建
成文明单位96个,占58.3%。1987年,县政府发出《建设文明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实行门前“三包”
和门内卫生达标责任制,城区主要街道做到“晨扫日保”,城区垃圾日产日清。5月,由蚊蝇消杀队,
对城区152个单位的厕所,每周喷药1~2次,蚊蝇密度下降。春、冬组织统一灭鼠,制毒饵盒10万个,
投毒饵4.6万公斤,平均鼠密度由11.9%(部分乡镇高达26.6%)降低到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