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舞蹈 杂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468&run=13

舞蹈 境内舞蹈多为民间扮玩中的表演形式。较典型的有扭秧歌、傻子扑蝶等。扭秧歌可多人,
也可单人,边歌边舞,形式活泼欢快,具有较强节奏感。傻子扑蝶多为男女两人扮舞。女俊扮,反复
做引、逗、耍、闪等动作;男丑扮,做追、捉、戏、扑动作,形式诙谐风趣。1956年,傻子扑蝶参加
惠民地区舞蹈会演获奖。同年,县文化馆举办舞蹈传授班,向群众传授《小车舞》、《跑驴》、《十
大姐》等舞蹈。1959年,县文化馆自编的小舞蹈《绣花舞》、《送肥忙》等参加淄博专区文艺会演。
1974年,自编舞蹈《编地毯》参加惠民地区文艺会演,获演出奖。1976~1978年,县文化馆在18个单
位举办舞蹈训练班,参加训练1200余人次。1986年,由杨云风等编排的歌伴舞《在希望的田野上》,
参加山东省歌伴舞会演,获演出三等奖。
杂耍 明清至民国时期,元霄节扮玩杂耍成为民间习俗。其主要形式有高跷、芯子、旱船、竹马、
舞狮、龙灯、花轿、花鼓、花杆等。有特色的是高跷、芯子、花杆。高跷可以单演,也可成队表演,
扮相内容非常丰富。传统故事扮相有群英会、唐僧取经、白蛇传、八仙过海、水浒人物、三国人物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时事人物为扮相者渐多。有宣传婚姻法的《夫妻抬水》,宣传土地改革的《斗地
主》等。
芯子分为扛、抬两类。扛芯子由一成年人将芯子底座卡住双肩,捆绑在腰间。选一童子捆扎在顶
上, 上下捆扎连接, 协作表演。抬芯子是用一根长圆木,中间做上踏脚,两头做上防止翻滚的抓手
(放下时作腿用)。玩耍时把1~2人捆扎在踏脚上,由两人抬着圆木两头,手握抓手。芯子表演时,
可在锣鼓声中串花、走故事,形式活泼灵巧。
花杆是用一根1.5米长的细竹杆,两头各打两个10厘米的方孔。方孔中间系上铜钱,两端装饰绒
线花。杆身用五色彩条缠绕。花杆队服色统一,俊扮,随着锣鼓点编队串花,变换队形。花杆耍出各
种花样,铜钱有节奏地哗哗作响,令人赏心悦目。
自1982年始,在县文化部门辅导和组织下,桓台民间杂耍活动更加规范化。每年元霄节,县城索
镇都有各乡镇来的民间杂耍队。1985~1987年,每年有十几支队伍,近千人的民间扮玩活动。1985年,
东镇村杂耍队作为桓台代表队参加淄博市的民间艺术活动比赛,获得高跷表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