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教师待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434&run=13

工资 清光绪年间,新城塾师全年酬金为50~80吊钱。民国年间,小学教员薪俸微薄。1932年,
全县教员中,月薪5~12元的275人,13~15元的38人,16~25元的75人,26~35元的10人。抗日战争
时期,国民党、共产党与日伪政权并存,教员工资待遇各异。国民党统治区小学教员月薪25~30公斤
小米。初中外籍教员月薪150公斤小麦,本籍教员月薪80公斤小麦。1939年日军侵占桓城后,高小教
员每月40~45元,初小教员每月35元。
194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教员献身抗日,不计报酬,义务教学。1945年,解放区
的教员待遇实行代耕制。1948年,实行薪粮制,小学教员月薪粮40公斤左右,1949年增至60公斤左右。
建国后,教师工资待遇随国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1952年薪粮制改为工资分制,中小学教职工一
律实行公费医疗。1954年,教育系统调整工资,全县821名教职工由每人月均工资98.98分增至107分,
每人每月平均增长8.02分。1956年,实行工资制。1963年8月调整工资,全县1100名教职工由每人月
均工资36.72元增至39.13元。1972年,全县公办教职工1230人,其中545人增加了工资。1977年,又
有898名工作多年、工资偏低的教职工增加了工资,占公办教职工总数的67.7%。1978年起,每年给
教职工发放取暖费和防署降温费。1979年10月起,每人每月发给5元副食补贴。是年11月试行班主任
岗位津贴,小学班主任每月5元,中学班主任每月7元。1980年,全县有1385名教职工属于调资范围,
升级面为49%。从1980年11月起,发放教职工洗理费。1982年调资时,全县共有公办教职工1501人,
其中1313人普调1级,323人升2级。1984年11月起,每人每月发书刊补助费4元。1985年,全县中小学
教职工普遍调整工资,人均每月增加工资16.12元。此外,还发放教龄津贴和增发肉类补贴。1987年
实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多数教师再次提高工资。是年,全县中小学公办教师平均每人每月实际工资
收入为113元。
同时,民办教师的物质待遇亦相应提高。1959年,民办小学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当于一个较高或中
等收入的社员。另外每月加发1~3元的技术补贴。1974年实行民办公助办法。国家每月发给补贴费,
小学民办教师13元,中学民办教师16元。1979年起,每人每月增加2.5元的副食品补助费。1981年10
月起,小学民办教师每人每年补助费增至220元,中学民办教师每人每年增至260元。1983年起,农村
实行生产责任制,民办教师的待遇改为工资制。民办教师的工资和本村干部的工资相等。1987年,全
县中、小学民办教师的实际工资收入平均每人每月为87元。
政治地位 1945年,桓台解放以前,社会上流传着“穷不读,富不教”,“家有三斗粮,不当孩
子王”的说法。当教员被看做知识分子的末路。
建国初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教育,赋予教师以“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针对知识分子中
不同程度存在的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倾向,采取“团结、教育和使用”的方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
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受到批判蒙冤。1978年,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 县委、 县政府重新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更加重视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1978~
1985年,全县有254名教师入党。1982年,全县公办教师中已有党员422人,占公办教师总数的28%。
市、县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都注意吸收一定数量的知识分子代表参加。有2名教师分别被选为
县人大和县政协领导成员。1985年1月,全国人大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年8月17日,桓台县
召开全县遵师重教大会,拨专款10万元,作为首次教师节活动和奖励经费。教师节前后,全县各级领
导成员,对自己的启蒙教师进行看望和慰问。全县表彰10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向571名从教25年以上
的老教师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