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政务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361&run=13

抗日战争时期 桓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施政工作重点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切为了支
援抗日战争。1940年6月,桓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布《为反对二十四旅张景琪、宋希惠率部投降敌人
告全县人民书》,列举二十四旅张景琪、宋希惠投降敌人,残害人民,反共反八路军的种种罪恶事实;
明确指出:张景琪、宋希惠之流已完全堕落成为日本侵略军的忠实走狗;号召全县30万人民团结起来,
为光明的前途和幸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共同努力。此后,县政府一方面动员2000余名青
年参加抗日武装,组织民兵参战500余次,支援前线部队粮食3万余公斤,发动群众拥军优属,损献鞋
袜;另一方面领导人民开展减租减息,借粮互济,打击敌伪政权和投降势力,保护群众利益,组织人
民抗粮、抗捐、抗夫役。
解放战争时期 桓台县人民政府的施政工作重点是,开展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和春耕大生产运动。
1946年春, 一区有22个村的3000多名群众,开大会斗争桓台城大地主耿萧琴,让其游街7天,清算其
4400石小麦的浮财分给群众。6月,县政府在张店召开逃亡地主及敌公务人员会议,县长相子正代表
县政府向他们讲明土地改革政策,对外逃敌公务人员的宽大政策以及帮助他们还乡的态度。会后外逃
地主及敌公务人员相继还乡。从6月份起,根据中共中央《五四》指示,施政工作重点由“双减”转
入开展土地改革和支前立功运动。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某部驻桓台休整。县政府征收小麦210万余
公斤,征用大车480余辆,有偿供给骡马160多匹,支援担架、民工不计其数。同时,全县千余名妇女
掀起做军鞋竞赛。4月,一区乔家庄被评为土改支前模范村,记三等功一次;郝家园获支前生产模范
村称号,记三等功一次。此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鲁中南解放区重点进犯。县政府的施政工作重点转
入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反蒋保田,生产立功运动。5月,七区翻身农民组织起反蒋保田大队。各区民
兵和儿童团实行站岗盘查“路条制”,积极搜捕还乡团分子。秋,全县参军、参政青年700余人。是
年,组织民工218万人次,拆毁公路31.8公里,铁路20公里及大围子墙等军事设施,挖自卫沟108公里。
1948年8月,县政府号召群众在“自愿结合,等价交换”的原则下组织插伙组,对缺乏劳动力的烈军
工属实行代耕代种制。是年,县政府召集岔河、田庄两区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会议,成立孝妇河筑堤
委员会,本着兴利除弊,上、下游团结的精神,县长相子正亲自指挥修挖孝妇河。夏,征收小麦455
万公斤,加工成面粉送往前线。9月,县政府组织4800余人的担架队、运粮队,向济南战役前线部队
运送面粉145万余公斤。11月,又组织4500余名群众,1500余辆马车的运粮队,将征收的520万公斤粮
食运往淮海战役作战部队。1949年2月,全县各村翻身农民踊跃报名参军,全县有2799名青年参加新
兵团。11月,又组织800名群众,400多只小木船,修建小清河南岸的义和闸。12月,县政府发布取缔
反动会道门令,摧毁一批反动会道门,处决道首。同时,对600余名烈军属发放专款救济。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县政府的施政工作的重点是:剿匪反特,建立与巩固基层人民政权;恢复工
商业生产;救济灾民,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整顿税收,平抑市场物价;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
“五反”和抗美援朝运动;贯彻实施《婚姻法》;在合营企业实行民主改革,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劳
资关系和产销关系;农村结束土地改革,改造三类乡,颁发土地证,兴修水利;建立和发展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组织贸易下乡,召开物资交流会。1950年春,开始征收工商税、货物税、印花税、交易
税、屠宰税和使用牌照税。组织万余名群众疏挖孝妇河、乌河、猪龙河,计45公里,打井1.2万眼。
组建县、区法庭,镇压反革命,处决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贯彻执行《婚姻法》,处决马家、
鱼龙村虐待致死儿媳的两个婆母。发动群众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到1952年底,全县国民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908万元,比1949年增长8.6倍。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年起,施政工作的重点转向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粮、油、棉统购统销政策。到1956年底,全县93%的农户加入高
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5.7%的手工业者和97.8%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加入公私合营或生产合作组,
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8~1959年, 在高指标、 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
“左”倾错误影响下,兴起大办农业,大办工业,大炼钢铁热潮,无偿平调集体和社员的资金、劳力、
财产,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61年起,施政工作以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为重点,调整农、轻、
重产业结构,关、停、并、转一批企业,精减下放近3000名干部职工。1962年实行人民公社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体制,将29 0个大队,1411个生产队调整为337个大队,2297
个生产队。退赔平调农民的物资款项。组织乌河两岸千余名群众,整修洞子井干道10余条。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县政府的施政工作重点是,全面贯彻整顿、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1963
年11月,县人委制订《1964年农业发展计划和七年长远规划》。1964年秋,发生特大涝灾,县长魏斌
带领县直机关干部深入灾区,领导人民抗洪、排涝。是年冬,调集有收益的社队群众,治理乌河、孝
妇河、胜利河、猪龙河等河道。同时,领导工农群众开展“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活动。至
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实现工业总产值5204万元,比1962年增长2.9倍。
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时值“文化大革命”,县人委的施政权力被造反组织篡夺,给社会
主义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工业生产,亏损企业占本县工业企业的35%左右;农业生产,由于排除“左”
倾错误的干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仍取得好成绩。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1980年后,县政府施政工作逐步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农业生产为
重点,进一步拨乱反正。实行政社分开,取消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进入新的发
展时期。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县政府的施政工作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和企业经济承包责任制;先后制订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发展规划,开
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8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2292万元,国民生产总值47847万
元,国民收入22136万元,比1980年分别增长0.22倍、1.19倍和1.23倍。
第七个五年计划头两年 县政府施政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
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先后作出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工农业生产承包责任
制等方面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建筑业和乡(镇)、村企业,推行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
实施引黄补源工程。1987年底,全县出现专业户4415个,重点户17936个,新的经济联合体914个,实
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厂长目标责任制的国营集体工业企业700余个, 利改税131个, 实现社会总产值
79238万元,国民生产总值65529万元,国民收入34010万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52%、37%和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