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地表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34&run=13

境内有大小河流11条,多发源于鲁中山区,依地势由南而北汇集于锦秋、马
踏湖,注入小清河。东有乌河,中有东、西猪龙河,西有孝妇河,南有涝淄河,
北有小清河、预备河,皆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水系。
小清河 古称泺水,发源于济南市睦里庄,系汇济南诸泉而成的河流。小清
河的名字是从刘豫时期(1130~1137年)开始的。金朝以前,河道在高苑县城以北
入海。金皇统九年改道于高苑县城以南与溡水(乌河)相合。元朝重行疏浚,从邹
平县张官庄北入境,西东流向,至崔家庄东北入博兴县,境内长18.8公里,流域
面积13779平方公里,排洪能力230立方米/秒。平水期水深0.88~1.17米,常年
平均水深2米左右, 最大水深5.5米,平均流量10.37立方米/秒,流速0.3~0.5
米/秒。枯水期,流量5.22立方米/秒。汛期。平均流量97立方米/秒,最大流
量300立方米/秒,流速1.2米/秒。历年平均过境水量3.27亿立方米,水位涨落
3米左右,含黄色泥沙。1473~1984年,小清河曾出现过9次特大洪峰,其中1898
年和1922年均发生过与1964年相似的洪水,但其淹没范围,持续时间,成灾程度,
均不及1964年严重。 1964年汛期,发生过4次洪水,以7月28日与9月14日两次最
大。7月28日,陶塘口水文站洪峰水位达15.43米,超过保证水位0.43米,超过保
证流量62立方米/秒,比历年最大的1963年最高水位还高0.39米,超过保证指标
以上的日数达65天。 由于洪水过大, 水流湍急,崔家庄北岸决口,最大口门宽
105米,过水深度2.17米,决口最大流量290立方米/秒,涌水量1.47亿立方米,
冲毁张义公路,交通中断数月。
乌河 古称溡水,耏水,又名乾水、黑水、乌龙水。因淄水伏流色黑而得名。
发源于临淄区矮槐村南,为第四系孔隙水北流,受煤系和东西断层阻截,溢出地
表汇集而成的河流。从临淄区六天务村西入境,东西流向,至杨桥村西折转正北,
经索镇、耿桥、起凤3乡(镇) ,在北夏庄注入预备河,汇于马踏湖。境内长24.5
公里,流域面积1165平方公里。排洪能力,于家磨桥南为63立方米/秒,以北至
李家河段为100立方米/秒。60年代末,平水期水深0.7~1.5米,一般流量为2.6
立方米/秒,流速0.3~0.5米/秒;汛期一般水深3~3.5米,最大流量60~80立
方米/秒, 流速0.7~1.2米/秒,河水涨落迟缓,每小时涨落0.4米左右。清水
酣甜,含黑色泥沙。乌河,冬季严寒不结冰,温暖之气如烟似雾,散于廓间,故
有“云涛古迹”名胜。
1891~1965年,乌河曾出现过3次特大洪峰,以1898年最为严重,一夜之间,
冲毁水磨18座,房屋近百间。20世纪70年代,源头被截流,乌河枯竭。
孝妇河 古称袁水,又名笼水,发源于博山区颜文姜祠灵泉,南北流向。清
顺治年间,河道在岔河村北入小清河。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改道于邹平县绳
家庄东入境,经西辛,在里仁村南折入西猪龙河,汇于锦秋湖。1771年 (乾隆三
十六年) ,改由顺河庄东流,在陈桥村南与西猪龙河相合。民国初年,又改由东
宰村北入境,经陈庄,在傅桥村西北注入西猪龙河,汇于孝妇河二支流;又经高
王,荆家村西北折转东北至伊家村注入马踏湖。境内长25.7公里,流域面积1214
平方公里, 排洪能力50~60立方米/秒。12月初结冰,次年2月中旬解冰。60年
代末, 平水期水深0.5~l米,流量0.5~3立方米/秒,流速0.8米/秒;汛期水
深2~3.5米,最大流量70立方米/秒,流速2~3米/秒。汛期山洪暴发时,以每
秒2~3米的流速从博山自南而北倾泄,24小时内,水头即流入境内。水涨湍急,
每小时上涨l米左右; 落水迟缓,每小时仅下降0.3米。河水涨至3.5米,流量增
至70立方米/秒, 即泛滥成灾。1545~1964年,出现特大洪峰l0次,以1948年8
月10~25日最为严重, 境内河段决口13次,岔河、田庄、滨湖3个区的15.8万亩
粮田被淹, 减产5成,其中绝产的占45.5%。滨湖区水没台田,室内水深过膝。
60年代末,源截河涸。只有孝妇河二支流下游接引清济湖干渠,常年有水。
东猪龙河 古称郑潢沟,发源于张店区沣水南,从张店区朱家庄北入境,南
北流向。经果里、唐山、邢家3乡(镇) ,穿过跃进河注入小清河。境内长23.7公
里,流域面积878.3平方公里,排洪能力25~30立方米/秒。平水期一般流量为2
~3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25立方米/秒,流速0.5~O.7米/秒。1966年起,
成为淄博工矿区的主要排污河道, 常年流量1~1.5立方米/秒, 日过境水量为
7.88万立方米。
西猪龙河 原系郑潢沟支流,南北流向,南起新城三岔湾,北至傅桥村西北
注入孝妇河二支流。 境内长8.42公里,流域面积252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80立
方米/秒。1985年,始引萌山水库孝妇河水,经此河注入马踏湖。
涝淄河 发源于淄川区玉皇山,从张店区王庄北入境,经果里乡境,在索镇
三岔湾注入乌河。境内长8.8公里,流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0立方米/
秒。60年代末,为淄博工矿区的排污河道。
杏花河 发源于邹平县芽庄湖,从西辛村北穿过胜利河底入境,沿原胜利河
故道东行, 在马桥乡五庄西北注入小清河。境内长6.33公里,流域面积960平方
公里。 设计排涝水位,穿涵以下9.4米,入小清河处8.66米。防洪水位,金家闸
为11米,最大流量147立方米/秒,经引清济湖北干渠注入马踏湖。
胜利河 由邹平县吕家庄利群闸分出,从胡马村西南入境。原河道在西辛村
南折转东北入小清河, 1966年改道于西辛村西北入小清河, 南北流向。境内长
3.8公里, 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60立方米/秒,属人工开挖的季节
性河流。
马踏湖
1.位置、面积及深度马踏湖位于县境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桓台与博兴两县
交界处,地处泰沂山脉北麓山前洪冲积与黄泛冲积平原的迭交凹地。以荆(家)夏
(庄)公路(俗称馑饥岭)为界,路南为锦秋湖,路北为马踏湖,因两湖彼此衔接,
融为一体,故统称为马踏湖。地势呈槽状东西向条带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缓倾,
西南部海拔9米左右,东北部7米以下,湖底5.7~6.8米,地面坡降1/2500~1/
3500。地跨起风镇7个自然村,荆家镇18个自然村,田庄镇13个自然村和邢家乡6
个自然村。 整个湖区南北长13.5公里,东西宽16.5公里,总面积124.255平方公
里 (其中锦秋湖81.1725平方公里,马踏湖43.0825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的
24.38%。
2.湖区变迁湖区面貌,1930年以前为“水天一色”的自然湖泊。20世纪60年
代, 改为5000条台沟,127个塘坑的湖泊。水道宽2.5米左右,深5米左右。4~5
月水深平均不足l米,7~10月一般水深1.5米,最深处达2.5米,湖区正常容水量
达3000万立方米。
3.湖水补给与排泄湖区水源由乌河、孝妇河、东、西猪龙河、杏花河等河流
汇集成湖。每逢汛期,湖区盛涨之水,不能宣泄。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始在湖
区中心,人工开挖一条东西向的预备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流
量为40立方米/秒。清末,在湖区北侧建瞿公闸(滚水坝),控制湖区水位。20世
纪50年代,又在湖区北端建义和闸,旱时闭闸,水大启闸注入小清河。20世纪60
年代,治理乌河、孝妇河及一、二、三支流,改湖区小台田为大台田,使湖区形
成大沟3条, 小沟5000余条,设分水闸、进水闸56座,湖区容水量增大。1964年
汛期, 暴雨接踵,诸河入湖水量高达4.77亿立方米,出湖水量4.217亿立方米。
60年代末,沿河上游工业崛起,河源截流,湖区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承接南
部山区的地表水。1967年起,桓台人民始引小清河水入湖,年引水量近千万立方
米。1981年10月,在湖区预备河上建起东猪龙河穿涵,将污水注入小清河,湖区
污染程度逐年减轻。是年秋,又从萌山水库、太河水库引水入湖,每年引水量为
3000万立方米。 1987年,建成引黄过清补源工程,年引进黄河水入湖量为1.2亿
立方米,初步恢复到“稻香蒲茂柳苇翠,鱼虾毛蟹河蚌全”的“北国江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