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信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309&run=13

工商信贷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期间,密切配合党的方针政策发放工商业贷款,发挥了经济杠杆作
用。1958年,推行“全民办信贷”,信贷计划失控,致使工商业蒙受重大损失。1962年贯彻中央的有
关规定,工商信贷工作步入正轨。“文化大革命”初期,将中央的正确规定视为“关、卡、压”进行
批判,致使信贷管理再度放松。70年代末,银行的监督职权得以较好地实施,工商业贷款的利用效益
明显提高。
1. 商业贷款 商业贷款历来是本县的主要贷款项目之一, 其余额占工商业贷款总额的70%强。
1949年,商业贷款余额0.5万元,1951年增至7万元。主要放贷对象为经营杂货的商户。1953年增加对
供销社的贷款,贷款余额增至39万元。1956年,对经营百货、纺织品、煤炭、粮食的国营商业办理进
货预付、商品流转、结算3种贷款,贷款余额增至595万元。1957年,紧缩对私营商业贷款,侧重对公
私合营商业发放贷款。1958年,搞“全民办信贷”,各贷款单位自编计划,自行审查,自由使用,银
行不作干预和监督,只协助了解贷款使用情况。商业贷款余额猛增到1130万元,是上年余额的2.9倍,
造成库存商品严重积压。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
货币发行的规定》(简称“六条规定”),数年中,商业贷款余额稳定在700~800多万元。“文化大
革命”初期,错误地批判六条规定是关、卡、压,对贷款的管理再度放松。1968~1974年,历年商业
贷款余额为1000余万元。 1975~1987年, 有10个年份为2000余万元, 有3个年份(1981~1983)为
3000余万元。1977~1979年间,银行行使其监督职权,清查处理了70.4万元的报废机电产品和医药品,
削价处理了150万元的质次价高的积压商品。1983年发放个体商业贷款,年底余额1万元,至1987年增
至11万元。1987年,全年累计发放商业贷款5664万元,年底余额2304万元。
2.工业贷款 工业贷款在工商业贷款总额中占30%以下。1952年,工业贷款余额1万元,后逐年
增加。50年代年均余额25.9万元。60年代,年均余额78.1万元,是50年代的3倍。70年代,余额显著
增加,年均374.8万元,是50年代的14.5倍。1979年达727万元。70年代末3年中,银行对工业贷款实
施监督职权,工业贷款的利用效益提高。1978年,国营工业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较60年代平均水平
下降11.35元,达到37.80元。集体工业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下降14.87元,达到9.09元。进入80年
代,工业贷款余额增长更快,年均2417.9万元,是50年代的93.4倍,1986年与1987年,余额分别达到
4450万元和6065万元,分别占同年工商业贷款总额的64%和72.5%。1980~1987年,发放技术改造贷
款3864万元(农村不在内),支持了90项技术改造,累计增加产值96342万元,国家增收利税1775万
元。

桓台县工商业贷款余额一览表
单位:万元
━━┯━━━━━━━━━━━━━━━━┯━━━━━━━━━━━━━━━━━
│ 工业贷款 │ 商业贷款
├──┬─────────────┼──┬──────────────
│余额│ 其中 │ │ 其中
年份│ ├──┬──┬──┬────┤余额├──┬──┬──┬──┬──
│ │国营│物资│集体│其中:集│ │商业│粮食│供销│外贸│其他
│ │工业│部门│工业│体设备 │ │ │ │ │ │
│ │ │ │ │ │ │ │ │ │ │
──┼──┼──┼──┼──┼────┼──┼──┼──┼──┼──┼──
1952│ 1 │ │ │ │ │ 7 │ │ │ │ │
──┼──┼──┼──┼──┼────┼──┼──┼──┼──┼──┼──
1957│ 45 │ │ │ │ │385 │ │ │ │ │
──┼──┼──┼──┼──┼────┼──┼──┼──┼──┼──┼──
1962│ 95 │ 66 │ │ 29 │ │895 │216 │ 67 │605 │ │ 7
──┼──┼──┼──┼──┼────┼──┼──┼──┼──┼──┼──
1966│ 44 │ 9 │ 10 │ 25 │ │932 │219 │249 │463 │ │ 1
──┼──┼──┼──┼──┼────┼──┼──┼──┼──┼──┼──
1976│445 │312 │ 28 │105 │ 25 │2179│602 │831 │681 │ 62 │ 3
──┼──┼──┼──┼──┼────┼──┼──┼──┼──┼──┼──
1980│785 │482 │ 65 │238 │ 66 │2866│793 │906 │991 │ 73 │103
──┼──┼──┼──┼──┼────┼──┼──┼──┼──┼──┼──
1981│910 │466 │ 89 │355 │ 92 │3018│797 │1017│1020│ 91 │ 93
──┼──┼──┼──┼──┼────┼──┼──┼──┼──┼──┼──
1982│1196│491 │149 │556 │ 140 │3633│729 │821 │1876│117 │ 90
──┼──┼──┼──┼──┼────┼──┼──┼──┼──┼──┼──
1983│1181│528 │134 │519 │ 162 │3833│896 │1185│1541│129 │ 82
──┼──┼──┼──┼──┼────┼──┼──┼──┼──┼──┼──
1984│2039│786 │342 │911 │ 379 │2228│725 │1378│ │ 90 │ 35
──┼──┼──┼──┼──┼────┼──┼──┼──┼──┼──┼──
1985│2712│1081│226 │1405│ 788 │2700│1046│349 │1092│181 │ 32
──┼──┼──┼──┼──┼────┼──┼──┼──┼──┼──┼──
1986│4450│2000│452 │1998│ 883 │2502│1324│502 │ │357 │319
──┼──┼──┼──┼──┼────┼──┼──┼──┼──┼──┼──
1987│6065│2400│933 │2732│ 900 │2304│1690│ │ │205 │409
━━┷━━┷━━┷━━┷━━┷━━━━┷━━┷━━┷━━┷━━┷━━┷━━
注:此表不含县农行1980~1985年发放的农村工商业贷款。

农村信贷
农村贷款项目有10多项,但以农业贷款、乡镇(社办)企业贷款和承包户(社员)贷款为主项,
其余额分别占农村贷款总额的39.5%,38.3%和15.6%,其它项目之和仅占6.6%。
1.农业贷款 建国后,农业贷款余额平均占农村贷款总额的2/5。1949年3月,渤海银行清河支
行桓台办事处,贷给崔楼、岔河、石桥、田庄4个区37个村的2065户农民豆饼15.5万多公斤。此后数
年中,人民银行对农村主要是发放这种“实物贷款”,实物主要为谷子。1954年,贯彻“服务于以互
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 的方针, 年底, 农业贷款余额96万元。 “二五”时期,年均余额
257.8万元,是“一五”时期的2.6倍。三年国民经济调整和“三五”时期,年均余额分别为418万元
和514.2万元,是“一五”时期的4.2倍和5.2倍。“四五”时期与“二五”时期的水平相近。“五五”
时期与“三五”时期相近。80年代,农村信贷工作落实《借款合同条例》,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
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资金管理办法。“六五”时期,农业贷款余额年均901.4万元,为“一
五”时期的9.1倍。尔后增长更猛,1986年余额达到2421万元,1987年达到4229万元,分别为“一五”
时期的24.5倍和42.8倍。1987年,发放农业贷款5737万元,7.5%用于粮食生产,90.1%用于多种经
营及工副业生产,其中开发性贷款266万元,支持开发水产养殖面积1850亩,种植业面积608亩,分别
获利54万元和7万元。发放多种经营工副业贷款5151万元,其中172万元支持蔬菜、水果和其他经济作
物种植。
2.乡镇企业贷款 1960~1963年,向社办企业发放贷款,其中3年的余额均为1万元,有1年为10
万元。至1971年,继续发放该项贷款,年底余额2万元,嗣后数年增加甚微。1977年,贷款余额超过
百万元。1977~1983年,年均贷款余额233万元。1984与1985年,乡镇企业贷款余额都接近2000万元。
1986与1987年,贷款余额增长迅猛,分别达到5770万元和8448万元,分别是1983年前贷款余额总和的
3.3倍和4.8倍。1987年,发放乡镇企业贷款11074万元,实现产值15069万元,利润908万元。其中发
放技术改造贷款690万元,支持技术改造项目19个,实现产值559万元,利润79万元;发放农村建筑企
业贷款1799万元,实现利润1840万元;发放农村商业贷款11699万元,支持53个农村商业企业实现利
润180万元。此外,还帮助农村企业清仓查库,采取综合措施,搞活资金2100万元。
3.承包户贷款 1954~1982年,社员贷款余额历年为数万元至数十万元,年均51.8万元。1983年,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社员贷款易名承包户贷款,当年余额增至342万元,为1982年前年均贷款余
额的6.6倍。全年向“两户一体”发放贷款718万元,其中专业户328万元,重点户293万元,新的经济
联合体97万元。年底,“两户一体”的货币收入户均2603.14元,高于一般户132%,户均存款(当年)
725.25元,高于一般户2.01倍。1984年,承包户贷款余额达1614万元,为1982年前年均水平的31.2倍。
此后3年中, 余额均为1500多万元。1987年为1592万元,为1982年前年均水平的30.7倍。是年,发放
215万元贷款,扶持37个村、2194个农户发展菜牛、生猪、奶羊等养殖业生产。发放341万元贷款,扶
持13个贫困村和1143个贫困户发展建筑、建材、铸造、榨油、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的生产,实
现利润259万元,使4个村和835个农户脱贫,分别占扶持贫困村、户的30.8%和73.1%。

桓台县农村贷款余额表
单位:万元
━━┯━━━┯━━━━━━━━━━━━━━━━━━━━━━┯━━━━━━━━━━━━━━
│ │ 农业银行 │ 信用社
│ ├───┬──────────────────┼───┬──────────
年份│农村贷│余 │ 其 中 │ 余额 │ 其 中
│款余额│额 ├──┬───┬───┬───┬───┤ ├──┬───┬───
│ │ │农业│承包户│乡镇企│工商业│技术改│ │农业│承包户│乡镇企
│ │ │贷款│贷款 │业贷款│贷款 │造贷款│ │贷款│贷款 │业贷款
──┼───┼───┼──┼───┼───┼───┼───┼───┼──┼───┼───
1954│103 │97 │96 │ │ │ │ │6 │ │6 │
──┼───┼───┼──┼───┼───┼───┼───┼───┼──┼───┼───
1957│192 │145 │125 │16 │ │ │ │47 │7 │40 │
──┼───┼───┼──┼───┼───┼───┼───┼───┼──┼───┼───
1962│487 │374 │270 │10 │1 │ │ │113 │78 │35 │
──┼───┼───┼──┼───┼───┼───┼───┼───┼──┼───┼───
1966│597 │499 │399 │ │ │ │ │98 │40 │58 │
──┼───┼───┼──┼───┼───┼───┼───┼───┼──┼───┼───
1970│623 │499 │499 │ │ │ │ │124 │51 │73 │
──┼───┼───┼──┼───┼───┼───┼───┼───┼──┼───┼───
1976│434 │276 │108 │19 │59 │ │ │158 │103 │45 │10
──┼───┼───┼──┼───┼───┼───┼───┼───┼──┼───┼───
1978│794 │452 │295 │15 │142 │ │ │342 │268 │40 │34
──┼───┼───┼──┼───┼───┼───┼───┼───┼──┼───┼───
1980│1996 │1538 │459 │ │ │1074 │ │458 │280 │31 │147
──┼───┼───┼──┼───┼───┼───┼───┼───┼──┼───┼───
1981│2393 │1696 │278 │ │145 │1176 │6 │697 │330 │46 │321
──┼───┼───┼──┼───┼───┼───┼───┼───┼──┼───┼───
1982│3552 │2506 │266 │ │69 │2047 │82 │1046 │330 │49 │167
──┼───┼───┼──┼───┼───┼───┼───┼───┼──┼───┼───
1983│3715 │2404 │228 │55 │98 │1820 │85 │1311 │327 │287 │197
──┼───┼───┼──┼───┼───┼───┼───┼───┼──┼───┼───
1984│9232 │5547 │319 │164 │1199 │3643 │85 │3685 │910 │1450 │725
──┼───┼───┼──┼───┼───┼───┼───┼───┼──┼───┼───
1985│11354 │7132 │274 │154 │834 │5749 │69 │4222 │1245│1353 │1024
──┼───┼───┼──┼───┼───┼───┼───┼───┼──┼───┼───
1986│16351 │8483 │280 │151 │1424 │6493 │83 │7868 │550 │1548 │5770
──┼───┼───┼──┼───┼───┼───┼───┼───┼──┼───┼───
1987│23064 │11263 │467 │149 │1774 │8682 │83 │11801 │1761│1592 │8448
━━┷━━━┷━━━┷━━┷━━━┷━━━┷━━━┷━━━┷━━━┷━━┷━━━┷━━━

基本建设贷款
1.贷款 1979~1987年,基本建设贷款7065万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0535万元的67.1%。原
来无偿拨付的基本建设投资方式逐渐被有偿占用的方式所取代。1979~1983年,贷款占历年基本建设
投资额的5.4~21.6%,1984年增至40.2%,1985与1986两年,都占80%多,1987年则达92.6%,拨
款和自筹资金为数甚微。
2.监督管理 1979年,县建行开办37个帐户,受理凭证3783张。1985年,开办帐户增至203户,
受理凭证43950张,帐户与凭证分别增加4.5倍和10.6倍。县建行对全部原始凭证实行严格的柜台监督。
1980~1985年, 审查处理不合规定的业务事项274笔(金额104.02万元),其中凭证不合格63笔,占
23%;不合理开支47笔,占17.2%;无计划采购35笔,占12.8%;非基本建设开支35笔,占12.8%;
铺张浪费54笔,占19.7%;转移资金7笔,占2.5%;其它33笔,占12%。1985年,审查处理不合规定
的用款90笔、26.58万元,多数属凭证不合格及铺张浪费,少数为不合理开支。自1980年起,经办联
行往来,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核算质量不断提高。1982年,会计股被评为山东省建设银行系统先进
股。
1980~1985年, 由县建行审查的工程预决算书99份, 造价1357.4万元,净核减资金18.5万元。
1984年,开展代编标底和审查标底工作,由审查预算向审查标底转化。同年5月,首次对县医院宿舍
楼工程实行按平方米数造价包干的办法。1987年,审查工程预(结)算书19份,总值572万元,定案
总值539.7万元,净核减总值32.3万元。日常工作中制止不合理开支23笔,25.5万元。1980年始,施
工前即对投资项目作可行性调查和经济评估工作,并通过加强重点工程管理,审查工程预算,督促已
完工程办理转资等工作,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周期。在县水泥厂第二、第三两条生产线的建设过
程中,较第一条生产线缩短工期近3年,节省工程投资103.8万元,增加效益1800万元。
附:期粮借债 旧社会,每年青黄不接时,70%左右的农户为生活所迫,无奈向地主期粮借债。
此种借贷,一般为月息3分,本加利,利折本,“三年本利平”。群众称之谓“驴打滚”。春借1斗高
粱或两片豆饼,夏收后要还1斗小麦。四里庄赵君恕为接济生活于1926年借了本村地主于秀春20吊钱,
终因还不清债而背井离乡。
合会(当会) 解放前,当会遍及全县各村。一般为遇有经济困难需资助的户主作“会头”,串
联亲朋乡里集资组会。股份与份额多寡不一,粮款皆可。首期集资由会头先用,须宴请全体会员,但
不支付利息。此后,3或6个月为一期,会员皆可轮流得到用款机会。会员用款,先向会头申请,再宴
请全体会员,称“请会”。搭成协议,便可用款。计息一般不突破钱庄银号的现行利率,届期归还。
两名以上会员申请用款,则采用投标方式,由支付利率高者取得优先用款资格。解放后,随着人民银
行和信用社的相继建立,当会消失。
互助储金会 建国初期,各厂矿、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自愿集资组成互助储
金会,借款对象为暂时经济困难的干部、职工。其借款基本办法为定额无息,届期归还,借款立字,
年终结清。
农村集资 1984~1985年,全县有10个乡镇,30个企事业单位,以不同方式,组织3122人参加,
筹集资金106.6万元。有26个单位用作流动资金,4个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集资分两种类型:一为
债券兼股票性质。即集资按银行政策生息,年终再分红利;一为无息债券性质。即工厂把带资作为农
民取得入厂资格的必须条件,入厂农民按合同领取工资,合同期满,只取回所带本金。1987年全县集
资总额1050万元,为历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