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村集市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216&run=13

解放前, 境内集市不足30处,其中最繁荣的集市为新城、田庄、索镇3集,邻县
及远地客商多至此交易。田庄集以粮、菜、苇席交易最旺,索镇集以粮油买卖最盛,
新城集以铁木器,杂货买卖居多。各集年成交额均在数千万元(银元)左右。另外还有
山会、庙会、骡马大会等亦是一种传统的商品交易形式,具有会期固定、贸易规模大、
上市商品多,开放时间长等特点。1932年,全县有10余处庙会、骡马大会。
建国初期,集市贸易作为商品流通渠道之一。1952年,全县有集市43处,成交额
约近300万元。 随着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
成,曾一度采取限制的做法,使集市贸易变得萧条冷落。1956年下半年,贯彻国务院
指示,集市贸易又逐步活跃起来。1958年,在农村人民公社化的过程中,集市贸易再
度被关闭,商品供应呈现紧张。1961年,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
指示, 到1963年全县农村集市发展到40处,其中万人以上的大集6处,万人以下3000
人以上的中集5处,3000人以下的小集29处,农村集市贸易的成交额约近700万元。比
1960年增加80%,赶集人数增加60%,上市上品量增加2倍多。“文化大革命”中,集
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受到强烈冲击,对其实
行“严格限制,逐步代替”的错误做法。70 %的集市被关闭,没被关闭的少数集市,
亦强令统一为一天集日, 限制上市物资品种。到1976年,全县农村集市下降到7处,
较1965年减少了33处。集市气氛萧条冷落,上市物资品种减少,年成交额为420万元,
比1965年减少300多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集
市贸易空前繁荣。1987年,全县农村共有集市31处,比1976年增加24处,其中万人以
上的大集6处。 上市商品和成交额较前均有较大增长。是年,集市贸易成交额4407万
元, 比1978年增长7.65倍,占当年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8.71%。集市贸易已成为重
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县有10余处农村集市由定期集变为天天整日交易的农贸市场。
索镇大集 索镇大集为农历四、九日逢集,其规模之大,为全县之最。索镇地处
鲁中山区与鲁中平原之间,具有水、陆交通之便。明清时期,索镇已是全县农副产品
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民国时期有所发展,年交易总值达2500余万元(银元)。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赶集人数平均6.5万人,高峰时达10万人,上市商品总值60余万元,
上市摊位平均2300有余,成交额平均13万元,多时近20万元,交易场地呈饱合之势。
每逢集日,有12名工商管理干部和25名集市管理员负责管理工作。索镇集多次被评为
市、县级“五好”集市。

桓台县集市贸易(分类)成交额
单位:万元
━━━━━━━┯━━━┯━━━┯━━━┯━━━┯━━━┯━━━┯━━━┯━━━┯━━┯━━┯━━━┯━━━┯━━━
年 度 │1975 │1976 │ 1977 │1978 │1979 │ 1980 │1981 │1982 │1983│1984│1985 │ 1986 │1987
───────┼───┼───┼───┼───┼───┼───┼───┼───┼──┼──┼───┼───┼───
上市商品总额 │720 │592.5 │482.4│812 │937 │ 786 │1252 │1375 │1800│1370│1384 │27400 │29380
───────┼───┼───┼───┼───┼───┼───┼───┼───┼──┼──┼───┼───┼───
成交总额 │523 │420.2 │367.1 │509.6 │600.7 │586.1 │751.1 │738.2 │855 │997 │1288.2│ 3562 │4407
───────┼───┼───┼───┼───┼───┼───┼───┼───┼──┼──┼───┼───┼───
粮食类 │83.6 │ 65 │60.6 │87.6 │121.3 │143.2 │144 │114 │ 94 │100 │123.1 │ 102 │ 79
───────┼───┼───┼───┼───┼───┼───┼───┼───┼──┼──┼───┼───┼───
油脂油料类 │5.6 │1.6 │ 1 │7.5 │8.4 │ 7.6 │11.6 │ 16 │ 24 │ 25 │ 59 │ 83 │142
───────┼───┼───┼───┼───┼───┼───┼───┼───┼──┼──┼───┼───┼───
棉菸麻类 │ 13 │ 6 │ 4 │ 8 │6 │ 5.7 │9.5 │ 18 │ 9 │ 28 │18.4 │ 48 │ 48
───────┼───┼───┼───┼───┼───┼───┼───┼───┼──┼──┼───┼───┼───
肉食禽蛋类 │16.3 │18.3 │ 21.5 │ 25 │30 │ 23.2 │108.2 │118 │ 96 │1 41│271.5 │ 465 │628
───────┼───┼───┼───┼───┼───┼───┼───┼───┼──┼──┼───┼───┼───
水产品类 │16.1 │6.8 │ 7 │ 12 │14 │22.6 │31.9 │ 34 │ 55 │ 31 │152. │ 157 │180
───────┼───┼───┼───┼───┼───┼───┼───┼───┼──┼──┼───┼───┼───
干鲜菜类 │62.4 │ 50 │ 60 │ 69 │79 │ 72 │153 │ 89 │ │ 62 │167. │ 385 │506
───────┼───┼───┼───┼───┼───┼───┼───┼───┼──┼──┼───┼───┼───
干鲜果类 │18.2 │12.5 │ 13.5 │ 25 │28 │46.4 │40.1 │ 70 │ 81 │ 49 │67.5 │ 217 │339
───────┼───┼───┼───┼───┼───┼───┼───┼───┼──┼──┼───┼───┼───
日用杂品类 │25.8 │ 21 │ 18 │ 40 │45 │ 5.2 │3.5 │ 9 │ 7 │ 48 │ 68 │ 106 │ 81
───────┼───┼───┼───┼───┼───┼───┼───┼───┼──┼──┼───┼───┼───
杂草类 │4.6 │4.3 │ 3 │ 6 │8 │ 1.5 │4 │ 10 │ │ 12 │ │ 0.6 │
───────┼───┼───┼───┼───┼───┼───┼───┼───┼──┼──┼───┼───┼───
农业生产资料类│14.3 │8.7 │ 5 │ 14 │11 │ 17.5 │9 │ 17 │ 16 │ 7 │20.4 │ 68 │145
───────┼───┼───┼───┼───┼───┼───┼───┼───┼──┼──┼───┼───┼───
大牲畜类 │55.8 │10.5 │ 80 │ 68 │75 │20.4 │20.1 │ 77 │188 │177 │85.5 │ 11l │112
───────┼───┼───┼───┼───┼───┼───┼───┼───┼──┼──┼───┼───┼───
家畜类 │ │ 36 │ 20 │ 36 │45 │ 75 │108.7 │135 │201 │123 │51.8 │ 49 │ 77
───────┼───┼───┼───┼───┼───┼───┼───┼───┼──┼──┼───┼───┼───
工业品类 │ 1 │0.6 │ 0.5 │ 1 │1 │ 8.7 │4 │6.2 │ │ 4l │48.7 │ 1571 │1643
───────┼───┼───┼───┼───┼───┼───┼───┼───┼──┼──┼───┼───┼───
废旧品类 │34.2 │1.2 │ 1 │ 4 │5 │47.9 │50.4 │ 25 │ 48 │ 55 │56.5 │ 93 │225
───────┼───┼───┼───┼───┼───┼───┼───┼───┼──┼──┼───┼───┼───
其他 │172.1 │83.2 │ 72 │106.5 │124 │ 89.2 │53.1 │ │ 36 │ 98 │97.8 │106.4 │202
━━━━━━━┷━━━┷━━━┷━━━┷━━━┷━━━┷━━━┷━━━┷━━━┷━━┷━━┷━━━┷━━━┷━━━

田庄大集 田庄集建于1728年(清雍正六年)六月初十日。是清代至民国时期鲁北
平原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之一。逢集日,商贾云集,大街小巷被20多个行市所布满。村
周之空旷地面多作杂耍班、马戏团等文艺团体的演出场地,素有“小周村”、“第二
周村城”之美称。此集日出即开,日落方闭,形成外地客商“赶田庄集出进三日”的
格局。交易商品种类繁多,上市粮菜由商贩大量运销济南、天津等地。苇席交易尤为
兴旺,远销四方。40年代初,境内多数集市受战事影响而冷落,但田庄恰处各方政治
势力之结合部, 贸易景况显得一时繁荣。历经200余年的田庄大集至今仍居境内大集
之列,分25个行市,上市人数2万余,上市商品总值55万元上下,成交额8万元。农历
四、九日逢集。
华沟村的“年集” 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华沟村建立腊月廿六日的“年集”。
此后,每年虽只有一个集日,而贸易景况却愈趋繁荣。北面高苑、青城,博兴、广饶、
南面长山、益都、临淄、博山、淄川等远地商贾于腊月廿五日即赶到。民国时期,实
际已形成廿五日、廿六日两天的交易时限。交易商品多是春节所需之生活用品。每集
成交额高达白银2干余两。 1984年4月, 该村又建立逢五排十的大集。上市摊位平均
500余个,上市商品总值五六万元,成交额1.5万元以上。
湖区的早、 晚市口 马踏湖区的鱼龙、华沟、夏庄3村,每晨有早市口。清道光
年间,以交易鲜鱼活虾等水产为主,尔后,增添了肉食、禽蛋、粮食、青菜等商品。
每日黎明前,商贩、渔民已然到市,少数摊点开始掌灯交易,天刚破晓,交易便进入
高潮,至八九点钟,交易基本消退。群众称这种早市口为“露水集”,在邻近数县中
独具一格, 负有盛名。其中以鱼龙市口较为繁荣,每晨上市摊位300个,赶市人数干
余.上市商品额万余元,成交额3000余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内各类商业网
点发展到120余处, 排列于大街两旁的成衣、百货、针织品、杂货等摊位终日不撤,
早市变成了常年的天天市。
乌河村的晚市 每天傍晚,乌河村十字街口便摆满摊位,主要销售肉食菜肴。一
般上市摊位百余个, 赶市者700余人,成交额千元以上。明灯高照之际,正是晚市交
易兴旺之时,至22时之后,晚市逐渐消散。

桓台县集市贸易物价表
单位:元
━━━┯━━┯━━━━━┯━━━━━━━━━━━━━━━━━━━━━━━━━━━━━━━━━━
商品名│单位│ 规格 │ 市场价格
│ │ ├───┬───┬───┬───┬───┬───┬───┬───┬───
│ │ │1975年│1978年│1980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
───┼──┼─────┼───┼───┼───┼───┼───┼───┼───┼───┼───
小麦│公斤│ 中等 │0.60 │O.58 │O.68 │O.64 │0.58 │ 0.52 │0.48 │0.69 │ 0.70
───┼──┼─────┼───┼───┼───┼───┼───┼───┼───┼───┼───
玉米│公斤│ 中等 │0.42 │ 0.40 │O.33 │0.38 │0.30 │0.26 │O.34 │0.48 │O.50
───┼──┼─────┼───┼───┼───┼───┼───┼───┼───┼───┼───
花生油│公斤│ 中等 │4.80 │ 5.20 │3.60 │3.40 │3.00 │ 3.00 │4.00 │2.92 │ 4.90
───┼──┼─────┼───┼───┼───┼───┼───┼───┼───┼───┼───
猪肉│公斤│ 中等 │2.00 │ 1.80│1.76 │2.00 │2.08 │ 2.60│2.80 │ 3.00│ 4.40
───┼──┼─────┼───┼───┼───┼───┼───┼───┼───┼───┼───
鸡蛋│公斤│ 鲜 │2.60 │ 2.00 │2.60 │2.80 │2.56 │ 2.46 │3.10 │3.66 │ 4.60
───┼──┼─────┼───┼───┼───┼───┼───┼───┼───┼───┼───
萝卜│公斤│ 中等 │O.04 │ 0.05 │O.12 │O.08 │O.08 │ 0.04 │0.12 │0.29 │ 0.15
───┼──┼─────┼───┼───┼───┼───┼───┼───┼───┼───┼───
白菜│公斤│ 中等 │0.06 │0.054 │O.08 │0.08 │0.29 │ 0.04 │0.10 │O.074 │ 0.20
───┼──┼─────┼───┼───┼───┼───┼───┼───┼───┼───┼───
苹果│公斤│ 中等 │O.46 │ 0.40 │0.90 │0.90 │1.00 │ 1.10│1.50 │ 1.78│ 1.60
───┼──┼─────┼───┼───┼───┼───┼───┼───┼───┼───┼───
仔猪│公斤│10~15公斤│2.00 │ 2.00 │1.20 │1.60 │2.20 │ 2.10 │1.50 │1.36 │ 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