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食品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182&run=13

境内食品工业历史悠久,到1987年,已形成饮料制造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糕点糖果酱菜制造业、粮食加工业、禽蛋肉食业、淀粉、粉丝、豆制品、罐头制
造业、 面包制造业和饲料制造业等8大门类,109个企业、年产值17416.8万元,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91%。
饮料制造业 清末至民国初期,索镇王家酒店,大寨村吕学正的义聚酒店、
高楼村高继合的晋丰酒店,小寨村的玉堂酒店,傅桥村的“人和堂”、“公记”
酒店,为全县酿酒大户。以小麦制曲,高粱、黍米为原料,蒸烧、酿造白酒、黄
酒,酒味醇香,堪称上品,制售兼营,负有盛名。各店雇工10人左右,年产粮食
酒在6吨左右。 黄酒多为民间以坛、罐酿制,以黍米为原料,产量甚微,以供药
用或妇女产期服用。1932年,全县有酿酒作坊17家,资本大者2000元,一般在千
元左右。粮食酒年产量210吨,红谷酒5吨,经营额17.6万元。日军侵占桓台期间,
酿酒业日况萧条,至1944年,仅存酒店3家,从业者30余人,粮食酒年产量降到5
吨。
1945年,渤海区第三专署长桓工商支局接收了索镇王家酿酒作坊,建起恒源
酒店,时有职工20余人,以传统工艺生产粮食酒,年产量300吨。1949年达734吨。
1953年, 因原料缺乏,粮食酒停产,改以瓜干为原料,白酒年产量759吨。1959
年起,酿酒原料奇缺,曾以玉米秸、高粱秸、狼毒等为原料酿制代用品酒,年产
量134吨。 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恢复,索镇酒厂白酒生产始有回升。1965年,
白酒年产量630吨。1968年5月,建成第一套酒精生产线,改传统工艺为液体发酵
机械化生产新工艺。1972年,恢复粮食酒生产,年产量500吨。此后,有所发展。
1983年, 索镇酒厂新建年产能力5000吨酒精生产线和年产能力500吨机械化白酒
生产线。 1986年,又新建年产能力7000吨酒精生产线和年产能力500吨白酒生产
线, 白酒年产能力近千吨,酒精年产能力达万吨,固定资产原值857.4万元,职
工466人。1987年,境内有饮料制造企业7个,职工588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00
万余元, 流动资金700万元, 年产饮料酒9700吨,其中啤酒300吨,白酒商品量
40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567万元,利税24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9672元。产
品品种趋向多元化,达20余种。乌河特曲、乌河大曲以窖香浓郁,清爽可口,装
璜典雅等特色为山东省名优产品之一,畅销全国,被载入《中国名酒》一书。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清末,境内榨油业较发达,以宗王村王家正的德兴油坊,
田庄的源茂油坊、泰生油坊,索镇的同兴油坊为全县榨油大户。大油坊专制豆油、
豆饼,小油坊有造芝麻油、麻汁,也有造棉油、花生油的,资本大者及万元,小
者千元,普通者约四五千元,多系商营,农户兼营者甚少。一般雇佣工人12人,
生产方式均以人、畜力推动石碾压豆饼、木榨油。清光绪年间,境内有私营榨油
作坊50余家,年产豆油300吨。民国初期,境内油坊增至80余家,年产豆油960吨,
畅销济南、青岛、南京等城市,年交易额106.56万元。1939~1945年,榨油业受
战争影响, 时而停产,豆油年产量降至200吨左右。1948年,渤海区第三军分区
后勤部没收了同兴油坊,以乌河水源为动力榨油、磨面,职工30人,年产食用植
物油88吨。
建国初期,榨油业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发展。1953年,全县有私营
油坊70余家,年产豆油300余吨。1977年陈庄粮油加工厂建成投产,年产豆油759
吨。1983年,唐山、果里2个社办棉油加工厂建成投产,年产豆油、棉籽油944吨。
1987年, 全县有榨油厂12个,职工171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5万元,年产棉籽
油727吨,花生油200吨,芝麻油6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757万元,利税26万元。
糕点、糖果、酱菜制造业 明清时期,境内已有糕点、糖果、酱菜加工业,
均系民间私营。1875年,以新城永泰和糕点铺为全县大户,下设济南、博山、周
村及岔河、 高楼等6处分号,从业者20余人,糕点、糖果年产量50吨。同年,泉
顺和酱园在索镇成立,“源茂”、“义成永”、“蚨聚祥”酱园在田庄开业,年
产酱油、 甜酱、酱菜、腌制咸菜、糕点、糖果500余吨。民国初期,泉顺和酱园
闻名全省, “三和德”、“德聚成”等7家酱园有所发展,主要产品有腌菜,什
锦酱菜、 豆瓣酱、酱油、醋、糕点、糖果等,年产腌菜50吨,酱油353吨,食用
醋28吨。泉顺和酱园腌制的全味酱瓜,被誉为酱菜之佳品。福顺永糕心铺制作的
透蜜、口酥、长寿糕、藕粉闻名遐迩。
抗日战争时期, 全县仅存酱菜加工作坊3家。1945年桓台解放后略有恢复,
至1949年增加到15家。1956年,公私合营泉顺永糕点厂成立,职工29人。1958年
升为国营工业企业。同时,田庄、新城、陈庄等酱园、糕点铺亦加入了公社办的
食品加工厂。唯酱菜由国营索镇食品厂独家经营,产品有糕点、糖果、食醋、酱
油、 腌制酱菜等20余种, 年产咸菜100吨,酱油315吨,糕点96吨,糖果20吨。
1966年,全县有食品厂4个,实现工业总产值260.35万元,利税15.02万元。1978
年后,随着消费市场对糕点、糖果、酱菜需求量的增加,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多
品种, 高质量的产品应运而生。当年,山东索镇酒厂投资215万元,建成日榨甜
菜百吨的制糖生产线,产品分白糖、红砂糖两种,最高年产量(榨季) 达655吨。
1984年, 县食品厂新建年产能力1.5万吨酱油车间,日产能力10吨糖果,车间和
冷饮车间相继投产。1985年,田庄镇与上海友谊食品厂联合建成鲁桓分厂,年产
糕点72吨。同时,果里乡办起饴糖厂,年产饴糖347吨。荆家酿造厂年产食醋200
吨。 1987年,全县有糕点、糖果、酱醋加工厂12个,其中国营1个,集体11个,
从业人员32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05.7万元,定额流动资金180万元。主要产
品有饼干、桃酥、蛋糕、月饼、螺丝糖、饴糖、香蕉糖、薄荷糖、桔子糖等50余
种, 年产糕点1204吨,饼干381吨,糖果843吨,食醋2718吨,酱油360余吨。实
现工业总产值607.4万元,利税114万元。
粮食加工业 清末至民国初期,境内无专营粮食加工业,农户食用面、米全
部靠传统的石碾、石磨、石碓自行加工。村村有石碾,户户有石磨,石碓则在北
部湖区广泛使用。 境内有石碾300余盘,石磨6.3万盘,年加工粮食约6.8万吨。
1948年,渤海区第三军分区没收了同兴油坊后,始用乌河水源带动木轮为动力,
以石磨加工高粱、 小麦、玉米、大豆,年加工军政食用粮352吨,为境内第一家
国营粮食加工企业。
建国初期,境内农户的食用粮仍沿用人、畜力加工方法。1966年夏,耿桥公
社建起机械化面粉厂, 日产能力30吨,年实现利润2万余元。是年秋,唐山、东
营两村亦建起机械化面粉厂;县粮油加工厂改称为桓台县面粉厂,年产面粉3073
吨。1978年起,粮食加工业大发展,果里、新城、田庄、周家、侯庄、大庞、刘
茅等社、队面粉厂相继投产,传统的石磨、石碾加工方式逐步被机械化加工所取
代。 1985年,县面粉厂的等级面粉车间建成,日产等级面粉120吨。1987年,全
县有国营面粉厂1个,乡镇面粉厂7个,村办面粉厂52个,职工1336人。拥有固定
资产原值332.45万元, 年加工面粉23.5万吨, 精粉面近千吨,实现工业总产值
165l万元,利税89万元。
禽蛋肉食业 1956年前,境内禽蛋肉食业均为个体经营,肉食屠户遍布城乡,
生猪年均屠宰量达500余头。 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肉食业以国营与集体两种
形式并存。 1965年,食品公司设34处公社采购供应站,年均屠宰量700余头。家
禽、 家兔为个体经营,年均屠宰量3万只。1974年,桓台县供销社食品公司建成
自动宰割生产线, 生猪日宰能力300头。1978年后,随着经济政策的开放,禽蛋
肉食加工业发展迅速。 1985年,桓台县禽蛋制品厂建成投产,职工268人,拥有
固定资产原值1233.2万元,专用设备3553台(套),年产鲜蛋19l6吨。鲜蛋销往济
南、青岛;海赛克斯种蛋销往安徽、江苏等省。是年,桓台县肉类联合加工厂建
成投产,年加工量为1559吨。此后,个体户始操刀开业,全县有个体肉类加工业
80余家,年屠宰生猪近万头,加工白条肉鸡8.4吨,羊、牛肉6.3吨。1987年,境
内有禽蛋肉类制品企业2个, 职工363人,年产蛋鸡20万只,父母代种鸡2万只,
青年鸡8.5万只, 雏鸡4.8万只,鲜蛋4493吨,活鸡450吨,年屠宰猪、牛、羊肉
757吨,实现工业总产值7071万元,利润3l万元。
淀粉、 粉丝、豆制品、罐头制造业 清末至民国时期,索镇、新城、田庄、
唐山、起凤、陈庄等乡(镇)、村,即生产淀粉、粉丝、豆制品,年产量约千吨左
右。建国初期略有发展。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以粮食为原料的豆制品业
改以薯类为原料时续生产。1978年后,村办企业大发展。至1987年,全县有村办
罐头厂1个, 粉丝厂3个,豆制品厂7个,淀粉厂1个,从业者225人。年产水果罐
头300吨, 粉丝21吨,淀粉20吨,豆制品12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万元,利润
15万元。同时,有个体经营者300余户,年均产量近百吨。
面包制造业 境内面包制造业, 始于1985年。当年8月开始筹建,次年10月
投入生产, 时称淄博面包厂。1987年有职工67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78万元,
引进南斯拉夫生产的500克主食面包生产线和班产500公斤小型圆面包生产线各l
条,年生产能力3000吨,当年生产主食面包84吨。
饲料制造业 1958年前,境内禽畜饲料均以人、畜力辅以铡刀、石碾、石磨、
碌碡等工具加工,年加工量约30万吨。1958年,始用粉碎机加工饲料,用动力打
浆机加工青饲料。 1983年,全县有粉碎机近千台,打浆机700余台,年加工量达
40万吨。1984年起,配、混合饲料加工业兴起。桓台县饲料公司加工厂、县兽医
站饲料加工厂相继建成投产。 至1987年,全县有饲料加工厂3个,职工25人。拥
有固定资产原值29.5万元,年加工配合饲料132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8.8万元,
利润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