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集体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166&run=13

桓台县的集体工业,是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组)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
1987年,全县共有县办、乡(镇)办、村办集体企业775个,32780人,实现工业总
产值26888万元,利税2857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08%和全县工业利
税总额的7l%。
县属集体工业 1953年,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建立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组) ,至1957年,县属集体企业发展到5个。1958年的“大跃进”,由于
盲目改变工业所有制性质, 将5个县属集体企业和11个社办企业不适当地升并为
全民企业。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又恢复其集体所
有制性质。 年末,有县属集体企业12个。1975年,新建县属集体企业2个。80年
代初,县属集体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建塑料厂、工艺品二厂、淄博禽蛋制
品厂、 面包厂、第三、第四棉纺厂等8个县属集体企业。至1987年,县属集体企
业发展到22个, 职工2848人, 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681.7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4581万元, 利税1036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0.24%和全县工业利税总
额的26%。
乡镇工业 1953年, 崔楼、 乌河区试办铁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区、乡
(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发展到28个,计1786人,占全县手工业总人数的74.4
%。1958年除区属集体工业升并为县属集体企业外,尚有社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7个, 计800余人。1961年冬,贯彻《工业七十条》和《手工业三十五条》,调
整工业布局,又将不适当地升并为全民企业的16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恢复其集
体所有制性质, 同时合并成6个社办集体企业。1968年,邢家、侯庄公社先后建
起亦工亦农的农机修配厂。1970年,全县兴办县、社、队三级农机修造网。周家、
刘家、耿桥、果里、马桥、傅桥等7个公社农机修配厂相继建成投产。1971年2月,
《大众日报》以《红心向农》为题发表长篇通讯,介绍桓台县自力更生,建成三
级农机修造网的经验。 当年10月,县革委拨出专款,扶持8个公社农机修配厂购
置设备。1978年9月,又将起凤、索镇、荆家、陈庄4个农具厂从县属集体企业中
划出,归所在公社经营。1983年起,由于建筑业突起,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
至1987年, 乡镇企业发展到110个,职工7255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454万元,
实现工业总产值8707万元,利税576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9.459/6和
全县工业利税总额的14%。其中,唐山镇超过1000万元,新城、耿桥、起凤、田
庄4乡(镇)超过800万元,其他乡镇在600万元左右。
村办工业 境内村办工业是在70年代初,兴办县、社、队三级农机修造网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3年起,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村办工业发
展迅速。 至1987年, 村办工业发展到652个,职工1898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4877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6亿元,利税1245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30.39%和全县工业利税总额的31%。